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16和4.20《剑川时讯》发两篇散文,感谢丽琴姐关照!

(2018-06-18 13:49:06)
标签:

春天

小院

古乐

剑川时讯

感谢

分类: 原创散文
3.16和 4.20《剑川时讯》发两篇散文,感谢丽琴姐关照!

春过小院

今年的这个春天在我的小院里不再潦草,她的脚步放慢了,驻留在小院一角静静地像子夜的花轻轻地绽放着。

往年的春天似乎和小院无缘。那几杆被称为“修竹”的竹子任季节怎样变换,总是着一身浅黄色的装束。那几棵椿树也许只是被春不经意的抚摸了一下而已,转眼就落下厚厚的叶子,我们总是在望见落叶时,才恍然发觉春天已经和我们在这个小院生活的人擦肩而过了。瓦楞上的枯草在斜阳里把草种撒在院里,然后任由它们的子孙在我们的脚下麻木地生长,我们已经失去了从它们身上判断季节的兴趣,它们永远枯黄,宛如那些缺乏营养的孩子。没有蜂飞蝶绕,没有花红柳绿,没有燕语呢喃,我们就这样被春天遗弃了。甚至没有多少苍蝇来光顾。偶尔的一只小鸟也是停留不了多久就远去了,留给我们的似乎永远都是一个寂寞的背影。

郁达夫在《春愁》里说:“对于春,非但感到了恐怖,并且也感到了敌意,这当然是春愁”。我想对于住在小院里的人们来说,郁达夫的这种“春愁”是无从生起的,因为整个春天就像滑过耳畔的风,抑或是孩子在草稿上乱涂的画,不经意间就被大自然给替换成了灼热的夏季,门前的知了大叫时,才恍然感悟到每个春天都太潦草,没听一曲春歌,没看一点春景,春就像踏进梦里的精灵成了缥缈的幻影,但今年的春天不同。如果用工笔画来形容,那么小院西边的抢种下的菜地就是今春驻留的见证。

说到菜地要说到挖菜地那会,原先妻子是爱养花的,在我们的门前也有几许的绿气象,但这绿终究是娇贵的东西,她要有阳光和雨露,我本是生性疏懒的人,伺候这些东西自然是缺乏耐心,这些绿终究因我的疏懒和妻子忙于家务不常料理枯萎了。我告诉妻子我是火命,这东西干枯也在情理之中,况且你也没有时间来伺弄它们。在我看来花草犹如尤物,对她们,你没有十二分的耐心,没有十二分的柔情是对付不了的。妻子在我的劝告下总算信了,慢慢放弃了养花弄草。于是养花算是告了一段落。那么接下来养点什么呢?养狗养猫吗?但自从看了郑振铎的《猫》以后,我对于养这些生灵有了抵触,花草你是不必和她聊天说话的,但小狗小猫就不同,它们仿佛小孩子,总有点通人性,不理它们你会觉得是罪过,还是不养为妙,不然它们寂寞起来,还要陪它们,于是此事又搁浅了。放置一边以后,妻子却说:“这绿气息都没点,感觉怪不习惯的,春天里连只蝴蝶都见不到,这日子简直就是满目苍白,毫无生气”。妻子这学美术的看来总要点色彩来满足眼球才行,于是她鼓动我去挖块菜地。谁知选来选去竟是院角那块堆满瓦砾的地段。

虽然我手无缚鸡之力,抬起锄头就感觉腰酸背痛,想起以前干活时手上的血泡就后怕,但妻子的打击却让我不得不操起锄把来。她说我,亏你还是农民的儿子,连挖点地都怕累着自己,身子就这么金贵,你不挖,我去挖。但怎么敢劳驾妻子呢,因为当时她有孕在身,既然如此还是必须我出马,那些石头瓦块妻子怎么对付得了。“当”的一声,锄头碰在了石头上,隐隐见火星从土间飞溅出来,虎口发麻之余,看看地下,锄头下面一块大石头巍然不动,从各个方位把土刨去,使出吃奶的力气,总算拔出来了,但自己却一屁股仰翻在地上。接下来,挖一会就见大大小小的石头不断地像从地下滚出的土豆,弯下腰来从土里盘捡,一不小心藏在石头下的玻璃划破了手指,殷殷的血流进土里,瞬间就被土地吞没了。那刻才明白,这土地不但善于吸食汗水,而且善于吞食血液,看来血汗真的是紧密相连的,但就不知血液催生的花朵会不会更艳丽些?于是我期待春天在我用汗水和血开垦的土地上能多停留几天。

这个春天真的来了,就在小院的一角。绿是一种招展的绿,人勤地不懒,当土地被我用锄头翻起时,虽然我知道它是一块肥沃的地,但我总怕石头太多,我还得面对满眼的焦枯。谁知一场春雨真把整个院子的绿意给催出了呢!廊前的雨嘀哒时,我仍在为土里的种子祈祷。几天后艳阳出来了,那菜花上居然见到了蜜蜂,一种淋漓的光彩在每片叶子上闪耀。种子也难耐寂寞探头出来了,一场缠绵的雨让我感到春在今年不再潦草,这院里的一切因院角的菜地而生动起来,伸出鼻子来嗅,很实在的感觉。春真的没有辜负我。

“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过惯了被春遗忘的岁月,猛然间,她有声有色地来到眼前还真不习惯,有谁知道我的喜悦有多少呢。当春天在眼里不再潦草时,我也看到了收获的希望。原来这双手是可以改写整个春天的。脑里突然闪现出刘亮程的那篇《我所改变的事物》,是啊,我们无时无刻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改写着这个布满生命的世界。

【本文1792字】

在古乐里穿行

 在充满了檀香味的白族庭院里坐着,喝着烤茶,然后注视你下面那条颇费雕镂功夫的古凳,接着听洞经古乐,你会有什么感觉?也许你不知道。而我亲历其间,斗胆乱说几句。

大理洞经音乐,为道教音乐,相传是汉代宫廷音乐文化。由说演道教经典《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经》(简称《大洞仙经》或《洞经》)而得名,始于唐宋,盛于明清。据《义子薄》、《长生录》载,嘉庆13年大理学者到四川梓潼演习《大洞仙经》,带回两部广而传之。从此,洞经音乐在大理繁衍,并得到不断发展。明末清初《大洞仙经》已风行于大理地区,并已和大理白族文化融为一体。它不但具有古朴典雅的江南丝竹之风,而且具有大理白族传统音乐的特点,既和谐优美,若行云流水,又古韵叠起,令人听之飘飘欲仙,宛如进入一个神奇的世界。大理地区流传的洞经音乐,历史悠久,古朴典雅,内容丰富多彩,韵律优美绝世。现广泛流传的有唐宋诗词《小桃红》、《浪淘沙》、《水龙吟》、《汉东山》,道家音乐《上清宫》、《天宫颂》、《真武赞》,宫庭音乐《南清宫》、《宜风曲》、《普天乐》、《南洋洲》,江南丝竹《小开门》、《忆江南》、《金纫师》,民间小调《忆金莲》、《润雪飞》,白族调《蜜蜂过江》、《海东调》,还有吸收了部分儒家音乐的《大晟乐》等等。目前大理的洞经音乐蔚然成风,除大理古城和下关两大会外,洱海地区村村都有一会,寨寨都四季演奏。每当夜幕降临之际,苍洱大地便响起仙乐般的洞经音乐。

负责给我们滇西作家采风团演奏的就是一个民间社团,这些民间社团的成立全凭自愿,都出于一种对传承古乐文化的执着之爱。

洞经古乐的队伍庞大、庄严,但四五十人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不像西方的交响乐团,我等浅陋只见那指挥在台上把指挥棒挥得翻飞,屁股扭得像企鹅,把小丑的演技也用到指挥上。古乐若要说领头者,那我想是那居中的老者,由他来唱出曲目,例如《元——皇——赞》,拖音让古乐的韵味变得更加悠长。接下来一着白族服饰的清丽女子站起来简单介绍主节目的主要内容,报出是曲牌还是经乐,竹板“嗒”一声之后一支庞大的队伍凭着对艺术的爱,靠着心灵的感应奏出古朴典雅之声,奏出平稳匀称之声,奏出乐韵悠长之声。把笛子、芦管、琵琶、三弦、二簧、胡琴、云罗、小钹、小铃、摇铃等乐器调和成仙乐。头发斑白的老者抱着三弦,一丝不苟,精神矍铄,忘却人间世界。

此刻只想闭上眼睛,浸泡在音乐里,让骨头变软,软成一滩泥,从而去触摸古乐里最柔软的部分。忽而夜曲般的古乐里的铜琵琶声大作,如疾风裹挟着碎石直击你脆弱的神经,那里似有一把铁刷子,在你的灵魂深处犁出一道深深的沟来,怒涛兼着狂潮把所有的一切都淹没在声音的世界里。月亮停止了脚步,为声音插上羽翼,思想随着这羽翼也飞升着。

感觉道的音乐不光把人带入仙境。声音把人变成了无数的棱体一样,手不自觉地舞动,脚不停的颤抖,一股力量在体内潜滋暗长,把一切思想分解、粉碎、重组,最终又裂成碎片。艺术的魅力或许就在于此吧。慢慢地古乐又像潮水退下了,徜徉在声音的世界里,走入时光深处的古道,宛如正有风吹来。见一老者踏着落叶,满地的黄叶让秋布满了寂寞,老者银髯,拄竹杖从深巷出来,此时好像老去的时光正在复苏。眼睛虽然闭上了,但你无法抗拒这种袭击,它让你迫不及待,让你措手不及,让你目醉神迷,让你从声音里穿行,达到生死两界。

所有的豪迈和激情,所有的细腻与温柔,所有的变迁和沧桑,都在一曲曲古乐里。一曲把时光带向远古,一曲把古巷的苍凉挥洒向苍山洱海的奏鸣,一曲把人们凝聚在这里,沉醉在苍山脚下,俯身于洱海碧波间。

 

 【本文1436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