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26云南日报“读书”版发书评,感谢郑老师!

(2017-08-28 12:18:54)
标签:

书评

士绅

家族

税捐经济

张生全

分类: 原创随笔

8.26云南日报“读书”版发书评,感谢郑老师!http://yndaily.yunnan.cn/html/2017-08/26/content_1171991.htm  

8.27春城晚报发随笔,感谢翔武老弟!

揭开士绅家族光鲜之下的疮疤

——《最后的士绅家族》读后
吴安臣

《最后的士绅家族》(广东人民出版社2017年4月版)是作家张生全最新的长篇力作,作品围绕“士绅政治”和“税捐经济”着笔,揭露了以“柳、唐、曾、江”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士绅家族的明争暗斗,深刻地展示了士绅家族光鲜外表下的疮疤,尔虞我诈的残酷现实。乱世之中的民国小镇乡村,在各路军阀的争斗统治下,士绅家族对人民的变相盘剥与愚弄,当然沧桑时代里,除了黑暗,不乏人性的温情与力量。这是一部情节曲折、故事跌宕起伏的小说,读来令人回肠荡气。小说的情节让你觉得作者织就了一张扑朔迷离的网,读之不忍释卷。读这样的一本历史小说,有时候却像在读福尔摩斯探案集,你会急于寻找明线之下交织的暗线,这些暗线又纵横交错。

    《最后的士绅家族》小说开场,颇耐人寻味让我想到了老舍先生笔下的茶馆,各色人等次第登场。“柳、唐、曾、江”四大家族当家人:柳老太爷、唐八太爷、曾五太爷、江三太爷登场,还有洪雅知县高德仁、县经征局长胡知廉、县警察局长钱尚武、柳江乡长孔亦多等也在茶馆,其阵仗先声夺人,不由得让人思忖:是不是好戏即将上演?四大家族在言语间已经开始了争斗,有恭维知县的、有捧柳老太爷臭脚的……开场即已剑拔弩张,为后面四家的矛盾埋下伏笔。如此这般,各怀鬼胎。当一伙人知道柳老太爷的大儿子是五省联军军阀的副参谋长,并比较受重用时,曾五太爷和江三太爷皆暗送秋波,不断示好。惟有唐八太爷有点“不识时务”,不断地恭维县长高德仁,对柳老太爷的大公子不太以为然。衣锦还乡的柳老太爷的大公子柳正刚,在其父亲所谓诗书传家的幌子下,在知县和其他三大家族面前展现了他的谦和和假恭敬。其实已经暗地里开始了清除其他三大家族的行动。

    初看,无论是柳老太爷还是其子都是知书达理,谦和有礼的,所做之事都得乡人爱戴,但是真正的面目却被掩盖着,他们手里都握着杀人不见血的刀,首先是唐八太爷的税收权被剥夺,知县高德仁趁此机会向柳正刚示好,让柳老太爷接替唐八太爷收田税,以便通过柳家为自己的升迁之路铺垫。然而柳老太爷坚辞不受,还把因为唐八太爷大小斗受损的百姓们粮补上,更推荐了曾五太爷接唐八太爷,因而挑起唐曾两家的矛盾。高潮之后,曾五太爷的田税征收并非想象中那样顺利,却难解唐八太爷被夺去田税征收权之恨。因为老百姓不但要忍受军阀混战加在他们头上的苛捐杂税,还得规避棒客(当地土匪)的威胁。于是矛盾再起,唐八太爷的儿子唐震川假扮棒客误杀了曾五太爷,之后唐八太爷病死;其子唐震川落草为寇;柳正刚打着维护士绅和百姓利益的旗子剿匪,之后柳正刚被传在战乱中死难等。

    小说情节曲折,故事令人拍案叫绝,无论是哪个士绅家族莫不披着仁善的外衣,特别是作为其中代表的柳老太爷更是满口的仁义道德,他对同为士绅家族的其他家族所施计谋,挑唆煽动不明真相的百姓对唐、曾两家的攻击,柳老太爷死后,柳家亦被棒客敲诈。更有以唐震川为首的棒客和以李光头为首的棒客对士绅家族倾轧和巧取豪夺之能事,都让人看到了时代的溃烂的伤口,军阀混战让偏安一隅的人们也不能聊生。乱世中的人不如狗,乱世中的士绅还能维持着表面的光鲜吗?完全不可能,光鲜的外衣剥去,就是丑陋的疮疤,乃至疮疤深处的人性劣根。

    拨开条条明暗线,不难发现,四大家族对于人民的盘剥借助的是军阀给予的力量,手段则是借助掌握税捐征收权,对人民进行敲骨吸髓,各种名目的税收加诸于早已深陷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让人民的生活雪上加霜。从各自家族的利益出发,他们展开了对税捐征收权争夺的时候,家族间也展开合作,比如通过柳曾两家意图通过联姻的方式,结成利益联盟。这都是灰色调乃至于黑色调地揭露现实残酷的表现。

    士绅的困惑与挣扎,历史血泪与家国沧桑,尽在作者笔下一一呈现,小视角下的大社会,让我们真正看到了人性的幽微。是不是书里只有绝望存在呢?其实并不尽然,整部书里,还有曾家少爷曾思城和江家小姐江曼姗纯洁的爱情故事,以及柳家三少爷和军阀之女刘小姐的曲折恋情,穿插其间,这算是一抹沉重作品中的亮色吧。

    可以说,这是一部研究近代税捐经济的经典读本,虽为蜀地一小镇经济社会的侧影,但是却是近代中国税捐经济的另类解读,更是一部展示传统士绅政治的残酷之作,这是一部破落乡村的生存密码,残酷到直指士绅人性的暗角,刮开光鲜外表下的疮疤,那是被仁义道德和道貌岸然装饰起来的丑陋,那是被粉饰出的高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