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作家吴安臣
作家吴安臣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313
  • 关注人气:1,11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玉溪日报刊发的第一篇专栏文章,感谢杨杨兄和蔡传斌老师!

(2015-01-23 01:35:43)
标签:

百度

吴安臣

玉溪

思考力

分类: 原创随笔

古无百度可索

作者: 来源:玉溪日报 字数:1373
http://www.yxdaily.com/epaper/yxrb/html/2015/01/23/A06/images/5.jpg
书虫之口 吴安臣,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云南省作协会员,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风光》杂志社总编辑、党支部副书记。曾在《天涯》、《山花》、《青年文学》等杂志报刊发表散文随笔、报告文学等近千篇,百余万字。著有散文集《草从对岸来》。
□ 吴安臣
安排了一个采访,让一位老记者去采访一位著名的榜书书法家,由于涉及到很多专业术语,我让他多读一些相关书籍,弥补这方面的欠缺,他点头称是。我以为他真的会沉下心来去读书,恶补这方面的缺失。谁知道,文章交上来我一看,遣词造句几乎都很面熟,更没有什么可读性,看得出这不是采访的稿子,而是拼凑应景、敷衍了事。上网一搜,完全就是百度帮了他的忙。一时间,真是让人火冒三丈,看来让他读书的事,他完全当成了耳旁风。这样的稿子怎么能上刊呢?更会让那位书法家贻笑大方,实在是让人无可奈何。
由此让我联想到,在这个阅读碎片化的时代,人们把大量的时间交给了微信,不懂的总是情不自禁问百度,万能的百度和万能的淘宝似乎都能在鼠标移动和键盘敲打间,瞬间满足你的一切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人们的懒惰,导致了思考力的退化。
有位朋友参加某征文活动,征文要求写一篇游记,他完全就没去过那地方,而且也没读过与那地方有关的人文历史地理书籍,我是无法想象他会参加这个征文活动的。但是这难不倒他,百度里一搜,“唰”一下子就跳出了无数个搜索项来,甚至用不着剪刀与糨糊,只需点击鼠标剪贴与拼凑一番,一篇“锦绣文章”马上就面世了。这文居然获了该次征文的三等奖,奖金还蛮可观的。且不说评委是啥眼光,单就这种不读书,只依靠百度,满纸拼凑别人东西之举,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此君经常参加各类游记征文,每每获奖就到我跟前炫耀一番。我知道他不爱读书,无非是靠这种获奖来掩饰自己的无知与浅薄。这已经和读书人老实诚恳、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背道而驰,更遑论什么严谨治学!所以,我往往也以“哼哈”对之。后来才发现,你不能奢求这个世界上的写作者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老老实实去读书,兢兢业业去治学。
遥想古代,那些读书人该是何等的严谨和投入?唐朝诗人贾岛《题诗后》云“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为两句诗苦思了三年才得以吟出,吟成不禁双泪长流。这样的情景,在今天是断无出现之可能的。大家有百度可依赖,何必皓首穷经,埋头苦吟呢?至于“才吟五字句,又白几茎髭”、“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等,更是让人无法想象了!为了一句诗搔首苦读,捻断胡须;为了写诗,穷尽一生智慧,这在今人看来,这些古人简直傻得可怜!这么投入地读书写作,简直是无法理喻的,偷懒的人多,所以时代造就大师的机会就变得渺茫辽远。
全民都在借助百度来获得信息,也因此催生了一批文偷,文偷更是不读书的,他们完全就是赤裸裸的抄袭!君不闻,于正作为一个名编剧尚且“偷师”琼瑶,何况那些为了钱而不顾廉耻的抄袭者。记得去参观某单位的图书室,那些书摆放很是整齐而整洁,几乎没人动过的样子,我和一行人就问管理员,何以连动过的痕迹也没有?他说,这些书不过就是摆摆样子,应付下检查罢了,平时哪有人读书啊!大家现在一部手机什么都能搞定,纸质书已经无人问津了。大家即便读,也不会读那些有思想深度和有分量的作品,大家热衷的还是各种能给自己带来短期效益的书。对于我这样一位资深书虫来说,这无疑是非常尴尬的现实。不过,读书总是很私人的事情,百度是面对大众的,自己不偷懒,你也不能奢求所有人都像自己一样。于是,我很怀念“百度”还未出现的时代,那时人们读书多么老实啊!那种孜孜不倦、埋首书山的好时光多么令人向往。于此观之,活在古代似乎又是另一种幸福的读书境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