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防城港日报发一散文!
(2014-12-29 10:03:09)
标签:
古乐洞经音乐老者洞经古乐古朴典雅 |
分类: 原创散文 |
http://www.fcgsnews.com/news/lswh/2014-12-29/63842.shtml
浸泡在古乐里
● 吴安臣
在充满了檀香味的白族庭院里坐着,喝着烤茶,听洞经古乐,所有的豪迈和激情,所有的细腻与温柔,所有的变迁和沧桑,都在一曲曲古乐里。
大理洞经音乐,为道教音乐,相传是汉代宫廷音乐文化,不但具有古朴典雅的江南丝竹之风,而且具有大理白族传统音乐,既和谐优美,若行云流水,又古韵叠起,令人听之飘飘欲仙,宛如进入一个神奇的世界。大理地区流传的洞经音乐,历史悠久,古朴典雅,内容丰富多彩,韵律优美绝世。目前大理的洞经音乐蔚然成风,除大理古城和下关两大会外,洱海地区村村都有一会,寨寨都四季演奏。每当夜幕降临之际,苍洱大地便响起仙乐般的洞经音乐。负责给我们采风团演奏的就是一个民间社团,这些民间社团的成立全凭自愿,都出于一种对传承古乐文化的执著之爱。
洞经古乐的队伍庞大、庄严,但四五十人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古乐若要说领头者我想是那居中的老者,由他来唱出曲目,例如《元——皇——赞》,拖音让古乐的韵味变得更加悠长。接下来一着白族服饰的清丽女子站起来简单介绍主节目的主要内容,报出是曲牌还是经乐,竹板“嗒”一声之后一支庞大的队伍凭着对艺术的爱,靠着心灵的感应奏出古朴典雅之声;奏出平稳匀称之声;奏出乐韵悠长之声。把笛子、芦管、琵琶、三弦、二簧、胡琴、云罗、小钹、小铃、摇铃等乐器调和成仙乐。头发斑白的老者抱着三弦,一丝不苟,精神矍铄,忘却人间世界。
此刻只想闭上眼睛,浸泡在音乐里,让骨头变软,软成一摊泥,从而去融合古乐里最柔软的部分。忽然,夜曲般古乐里的铜琵琶声大作,如疾风裹挟着碎石直击你脆弱的神经,那里似有一把铁刷子,把你的灵魂深处犁出一道深深的沟来,怒涛兼着狂潮把所有的一切都淹没在声音的世界里。月亮停止了脚步,为声音插上的羽翼,思想随着这羽翼也飞升着。感觉道的音乐不光把人带入仙境。声音把人变成了无数的棱体一样,手不自觉地舞动,脚不停地颤抖,一股力量在体内潜滋暗长,把一切思想分解、粉碎、重组,最终又裂成碎片。艺术的魅力或许就在于此吧。慢慢地古乐又像潮水退下了,徜徉在声音的世界里,走入时光深处的古道,宛如正有风吹来,见一老者踏着落叶,满地的黄叶让秋布满了寂寞的那种。老者银髯,拄竹杖曳杖从深巷出来,此时好像老去的时光正在复苏。眼睛虽然闭上了,但你无法抗拒这种袭击,让你迫不及待,它让你措手不及,让你目醉神迷,让你从声音里穿行,达到生死两界。
一曲把时光带向远古,一曲把古巷的苍凉挥洒向苍山洱海的奏鸣。一曲把人们凝聚在这里,沉醉在苍山脚下,俯身于洱海碧波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