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日报今日旅游版发《地图里的建水团山》欢迎转载:http://www.dalidaily.com/lvyou/20130327/094702.html
感谢王晓云编辑。已经在本周内发我第二篇文章了。地图里的建水团山
团山不是一座山的名字,她是蛰居于滇南历史文化名城建水县一隅的一个小村。这个村子为自己绘制了一张牛皮纸地图。
一张地图引来了世界的关注,让她成为了世界性文化遗产得以留存,她是“完整保存19世纪风貌特色的原生态村落”和“云南最精美的古民居群”。
这个距离锡都个旧不远处,被大锡的光芒笼罩了几百年的小村而今沉寂着,亦接受着现代文明的“洗礼”,窄轨上运锡的小火车被历史记住了,然而今日却已悄然无声,团山今天得以安宁。
这是一座被时光洗刷了几百年而保持着鲜活,屹立不倒的村庄。寻常的巷陌在一种古意中显示出青黛和凝重,走着走着,你不想走了,因为你爱上这座村庄了。
团山的古老像是一幕古戏曲里的场景,如果不是清楚地望到着现代服装的村民偶尔进出,你会误认为自己到了一座天然的影视基地,无需修饰,那些建筑就是活着的民居化石。站在这些建筑前,我思之良久,悟之良久,后来我惊讶地发现,团山的魅惑来自每一个家庭,这些家庭藏着的秘密足以让你明白,一个村庄贮藏之丰超乎你的想象。
团山民居中最主要的建筑当数张家花园,因此,张家花园就成了团山民居的代名词。到团山不容错过的是“一寺,三庙,八大厅,十二大五间,三个天井一条龙”。团山有大成寺;有上庙、下庙和张家的家庙;八个古民居的敞亮的厅;五间大瓦房连在一起,团山人称之为“大五间”,所以十二大五间的意思是十二个“大五间”;龙是神物。团山37号门牌,是一座三个天井相连的土掌房,称其为“龙”夸张而已,自夸而已,此中可见团山人自我表扬的情绪。建筑学家认为,这幢建筑是彝汉文化交融的实证物,现在别处也已不多见了。
团山,一个地图里的村庄,她不刻板,无需粉饰,那是一种活着的真实,可以触摸的历史,仅观其民居中木雕之精,你就会叹服和凝神,你会不由自主地提起笔来为她写点什么,因为她深厚的文化底蕴,因为一种责任的驱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