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不了故乡的石头》发10月22日常州晚报并入选《格言》选本!

(2011-10-24 17:54:54)
标签:

常州

石头

泥土

河床

山里

杂谈

分类: 原创散文

《回不了故乡的石头》发10月22日常州晚报美文版头条,在此感谢该报艾英老师,并入选《格言》杂志社出版的《花开十年·印象2011》一书!在此感谢该杂志的奕彤编辑,这是我第一次入选该社的选本。文附后,欢迎再次转载。http://epaper.loone.cn/site1/czwb/html/2011-10/22/content_464941.htm

           回不了故乡的石头
                                    吴安臣

    在我的潜意识里石头都是找不到故乡的精灵,也许它们太沉默了,也许它们太普通了,也许它们太丑陋了,于是它们被遗忘在地球的角角落落,只能很孤寂的呆着,丧失了梦想和希冀,把所有的感觉都掩藏在硬化了的壳里。所以我们看到的都是冷漠。那些滚落在河床里闪着刺目色彩的石头,普通得让我们对之不屑一顾。这儿曾经有一种说法,“杉阳的倒流河,雀飞都不落。”一个石头连一只小鸟的脚步都留不下来,我不知道这叫不叫悲哀?一条河,不,应该说这个乡镇里有许多这样的河,河床里铺满了许多这样的石头。

  据说以前这里和别处一样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高大的树木浓荫盖地,溪流潺潺,人们把这里称为“鱼米之乡”。说到鱼米之乡我们的脑海里会蹦出许多优美的字眼,因为民以食为天,只要是有好东西吃,而且是这些好东西又较多的地方,自然会让人心向往之。可以想象以前的杉阳是一个多美丽的地方。而那些石头那时肯定还在山里的某个地方做着一个亘古的梦,即使有个别心痒的石头,一心想往外面跑,去外面看看那花花世界,它也只得把梦想埋在了心里,因为走出大山,对于埋在山里的它将是今生无法实现的一个幻想。但还没等它们死心塌地地在山里过完此生,一场接一场的山洪之后,它们就和别的石头们开始了背井离乡的旅行,那些想用双手抓牢故乡衣角的石头也在汹涌的山洪里放弃了最后一丝希望,它们在汹涌的洪水的裹挟下,盲目地向前,再向前。它们身上的故乡泥土被冲刷得干干净净。连一点故乡的泥土都失去了,即使若干年后能回乡,那也将是一条迷途的归返。没有家园的石头,最终也只能把一切都埋葬在异乡的泥土里。

  今天我见到的石头,无规则地被农民堆在一旁,在地边,我们称之为石墙。石墙都是那些被剔除出土地的石头,它们碍手碍脚,把犁铧磨得残缺不全,把农民的脚硌得生疼,甚至个别锋利的还会把牛的蹄子划破,于是农民们在扔石头时分外用力,能被堆在路旁算是一种幸运。一个曾经在山里的石头就这样被人们扔来扔去,没人去理会这些石头来自哪里,为什么我们的土壤里会有石头。找不到故乡的石头,在一块异乡的土地上被人们的手扔在了流浪堆里。

  有些石头被人们拿去舂墙,在不断的挤压下,它们和陌生的泥土结为一体,真的成了一块块无法动弹的无生命的石头。在不断的杵棒的敲击声里,埋葬掉自己。在一堵静止的墙里看着黑暗,看着不断老去的岁月。

  而另外一些石头则在强烈的阳光下分解,不断地被风搬运着,炸裂声里把身体交付给一块陌生的土地管理。它们想依附一湾清泉,但它们没这么幸运,它们被陈列在河床里,被暴晒在阳光下,然后又在清冷的月光下悲鸣,唱一曲又一曲返乡的歌,但岁月老去了,回乡的路却越唱越长。而有些在河床的深处,一直在不断地碰撞中和泥土结合,最终把自己完全消解在泥土里。

  石头在别的地方被人们称为朝圣者眼里的标志和心灵的伴随物。它们在我们的脚下散开,又陌生地聚拢,围绕井口便成了清泉,在地下匡复羽毛和鸟的残肢就成了化石。但我眼前的石头没这么幸运,它们在不断的迁徙里丧失了本来的面目,失却了本身的颜色,它们一样不是,只是石头而已!

  石块有时被称为人类真正的影子,灵魂和归宿、力量的永恒象征。在别处我想捡起一块石头,你会感到激情和重量,因为这时我们的血管和石头的血管就相通了。我们的肉体、皮肤成为石头粗糙的外壳,整个身心弥漫着泥土的真实和气味。但此刻我眼里的石头没有给我这种感觉。它只是一块找不到故乡的残缺物。

  石头在我的眼里分解着,把自己埋葬在一块异乡的土地上。闻着异乡土壤的腥味,连灵魂也找不到返乡的路了。因为在不断的奔走中它们没法把故乡的泥土带在身上。它们没资格谈回乡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