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云南政协报》感谢杨坤小弟为拙著写的评!
(2011-02-13 18:31:47)
标签:
吴安臣商丘草从对岸来集子云南政协报文化 |
分类: 原创杂文 |
新闻来源:新闻作者:杨坤 添加日期:11-02-09 08:18:59 点击:4 |
《草从对岸来》这书名充满诗意,饱含韵味,具有浓重的思辨性,引人深思,耐人寻味。那么这里的“草”和“对岸”,又分别指什么呢?对于这个抽象而神秘的问题,每个读者都会有不同的属于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但在我看来,这里所谓的 “对岸”,其实就是作者所走过的路,也就是他的人生之旅;所谓的“草”,其实就是作者对自己的人生过往的深入反省和沉重思考。所以,我们 读这本集子,与其说是读散文,倒不如说是在倾听作者脚步的回声,在感触作者颤动的灵魂。 作者在《迁徙的树》一文中写道:“当我们发现自己在一个地方无法待下去的时候,我们总要千方百计地寻求生存之道。虽然这条路充满艰辛,充满挑战,充满牺牲,但总有人要像候鸟一样迁徙,和那些游牧民族相比,我们缺少的只是帐篷和牛群。” 作者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触,这是因为,在他看来,他本人就是个“像候鸟一样迁徙”的人,就是“一棵迁徙的树”。 吴安臣幼年时期便过早地失去父爱,孩提时代就随继父颠沛流离——从山东日照返回彩云之南,再从云南大理迁徙到河南商丘,又从河南商丘辗转至彩云之南,其间遭遇了诸多的人生之悲苦——失去母爱之后,不久便失去继父之爱;及至大学毕业,从教六年之后,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又孤身闯荡昆明……这些坎坷的经历,为作者的散文创作,储备了大量的素材,提供了丰富的体验:他的笔下,既有流浪商丘的所遭所遇,又有居身大理的所见所闻,亦有闯荡昆明的所思所想。这些人生际遇,自始至终,贯穿于作者的散文之中。 就整本散文集来说,《草从对岸来》写的都是作者的坎坷经历和人生过往,所以真实、感人,让人掩卷难忘,流连不已。但对作者而言,这并非仅仅是对自己人生之旅的真实记录,或者说,是为了散文创作而进行的简单书写;而是对自身成长史、苦难史、心灵史的构筑,还有对生命意义、生存法则、生活方式等人生命题的反省与思考,追问与探索。所以,当我们怀着虔诚的心捧读这本集子,透过文本和文字,所领略到的,其实是作者脚步的回声与颤动的灵魂…… 除情感真挚以外,《草从对岸来》在其他诸多方面也是特色显著的,比如文学功夫,比如文学风格,比如文学态度,等等。诚如蔡金华先生在这本集子的序言中所言:“其文风是比较成熟的,其文学功夫是比较到家的,其为文态度是值得肯定的,其多元化驾驭文本的能力是值得同龄作家们借鉴的,其对亲情、友情、乡情的感悟是刻骨铭心的,其对散文、诗歌、小说的理论功底和融会贯通、独辟蹊径的方式是值得推崇的,其文学态度的要求是圣洁而高贵并值得尊敬的……”作者之所以能够做到如此,很大程度上,是在于他的博览群书,而且能够做到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然后结合自身经验,不断地运用于创作实践之中。 阅读欣赏之余,写下以上随感性文字,不足成见,也未必正确,且与作者吴安臣共商榷、共勉。 |
前一篇:2月9日收假来几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