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鱼又添了新玩具:一匹小木马,几颗木螺钉拼合着几块七合板,红与黑点缀着马头,简单、精致、小巧。摆在客厅里,骑上它,晃呀晃呀,前后起伏的动力,让大鱼快乐不已。
http://s4/bmiddle/001szMgAzy6QU7DGAQb73&690
看着木马上的大鱼,奶奶不由得想起了木马上的爸爸。
http://s15/mw690/001szMgAzy6QTMNMVOu6e&690
1983年爸爸离一周岁还差五天,在过第一个六一儿童节时,单位领导到托儿所看望小朋友,给爸爸照下了这张骑木马的照片。当时很少有家庭有照相机,照相也就成了一种较奢侈的事情,所以能在活动中得到一张具有纪念意义的照片,弥足珍贵。三十几年过了,这张照片一直被珍藏着。现在再看老照片,就连照片中爸爸的那身行头奶奶都说得清清楚楚:黑色金丝绒小坎肩是姑奶奶家姐姐退下来的,坎肩胸前还有只漂亮的小花鹿;蓝白条相间的小裤裤是太奶奶手工缝制的;小布鞋子是太姥姥亲手做的;唯有小衣服是买的。奶奶说爸爸从小做事就认真就低调,仅从骑木马这张照片中的神态就能折射出一二:爸爸双手紧攥马首上的把手,低着头,努着劲,上下起伏地荡着荡着。不经意间时光就流逝到了今天,照片定格了爸爸的童真,定格了爸爸的可爱,更定格了爸爸做事认真的神态。
再看大鱼,有了自己的木马,被动地上去,再被动地下来,一来二去,也许是“审美疲劳”,大鱼对木马的感情真是一般般。
偶尔把他放上去骑一骑,骑不到一两分钟就把手臂伸的长长的,哼哼唧唧地发出求助,想从木马上下来,只要被你稍稍扶一把,他便可从轻松地下来。反之,两条腿怎么试探着地都完成不了下马的动作。今天又把大鱼放到了木马上,还没三分钟的热度就要下马,他将右腿着地容易,可左腿想从马上跨下来就有难度了,大鱼只好又伸出手臂哼哼唧唧地哭着、求助着。 这次任他怎样着急也不理他,我们在一边给他加油,他边哭边往下迈另一条腿,费劲周折,大鱼终于从木马上下来了。
怎么就下来了,感到莫名其妙的大鱼,破涕为笑,有了一连串喜出望外的可爱动作:先是举起双臂上下不停地呼扇着,再把衣襟扽着掀起,露出肚皮来,接着绕着大垫子跑了半圈,最后停到电视柜前,歇斯底里地拍打着柜子。这一瞬间的大鱼,实在像足球运动场上赢了球的运动员,心潮澎湃着,忘乎所以地用动作发泄着激情,表达着情感中特有的欢愉。
http://s4/bmiddle/001szMgAzy6QTN2wRhxd3&690
木马两代人,两种环境,两种条件,也就形成两种性格。
仅骑木马这一件事,也足以窥见大鱼的性格,大鱼永远比爸爸高调。你看,稍给大鱼点阳光,他就开始灿烂:不是坐在木马上前后狂颠,就是站在木马上仰天狂欢。爷爷说:瞧,这张照片中的大鱼实在“嚣张”!
但愿一代更比一代强,这是我们所希望的,这希望也是一定要实现,一定能实现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