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央企房地产地王房地产业务潘石屹中国财经 |
分类: 《竞争力》时评 |
2010 年 3 月 18 日,国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除 16 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外,将对 78 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进行调整重组,责令他们有序清退地产业务。
3 月 22 日,国资委进一步明确,要求 78 家被"劝退"央企在 15 个工作日内制定有序退出方案,显示了政府部门对解决央企房地产问题的决心。
据了解,自 2003 年国资委成立以来,对中央企业房地产业务进行了大幅度调整重组,三级以上房地产子企业户数由原来的728 户减少到目前的 373 户。
此次国资委确认公布的以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为主业的 16 家中央企业,2009 年房地产板块的资产总额约为 5616 亿元,占全部央企房地产板块资产总额的 85% ;销售收入约为 1899 亿元,占全部央企房地产业务销售收入的 86% ;净利润约为 188 亿元,占全部央企房地产业务净利润的 94%。
上述 16 家央企将不在此次国资委的"劝退"范围内,其中包 括在过去一两年内疯狂拿地的大国资企业中信地产、远洋地产、鲁能集团等。
房地产业内人 士如果限令停留于此,其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有限。但如果这种国资退出的要求进一步扩展至各部委直属及地方国资企业,则将对楼市产生深远影响。
新华网 很多此前大举拿地的国资企业或者属于地方国企,或者属于金融等专业领域的直属国企,都不在中央企业范围之内。即使是像万科这样的由央企作为大股东的企业,也可归类为股份制企业,不受此次政策的影响。
SOHO 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 留下来的 16 家央企力量更强大,很多财大气粗的央企会跟在 SOHO 后面举牌,他们认为潘石屹都算好了,只要比潘石屹多 1000 万压着就行。一个项目几十亿,多一千万算不了什么。但今天中化,明天中粮,后天换其他的央企,照这样的格局,我估计我们一直都拿不到地。
江苏新城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总经理黄超 央企无论从资金还是平台来看,实力都太过雄厚。对于中小型房地产公司而言,拿地已经毫无胜算,只能通过转战二三线城市,或者捡拾央企因各种原因不要的项目,在夹缝中生存。
易居 • 克而瑞(中国)研究中心总经理陈啸天 2008 年以后,央企大举拿地,有中央关于经济危机时刻由国资占领资源进而及时"护盘"的考虑。在经济稳定后,房地产市场必然回归市场竞争,由民企发挥更多效率。
市场分析人士 央企之所以会抢"地王",主要原因还是在于钱太多,多年以来,每年的银行信贷中有 60%以上流入央企。国资委的限制令实际上对于银行信贷流向来说是一个引导,原本相对分散于较多央企的房地产信贷,今后将会向这16家央企集中。
陈铁枪搜房博客 国资委的"劝退令",对规范房地产市场、扼制不必要的非理性的"地王"现象,促进中国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将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21 世纪经济报道》 国资委新政不但不会削弱央企在房地产业的力量,反而会通过一种类似资源的"马太效应",强化央企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力。
新浪网友 种菜的人少了,菜价是涨是跌?应该停的是违规房企。
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 央企参与房地产不是不可以,但不能体现在争夺"地王"、推高地价、房价上。而且,目前央企从房地产获利丰厚,但上缴利润却很有限,相关的体制也需要改革。
《竞争力》 78 家央企只是房地产市场刚入行的群众演员,即便家庭背景深厚,充其量也就是配角。政府真正要做的不是挑选谁来参与市场竞争,而是制定真正公平的市场竞争规则,由市场决胜负定人选。
转自《竞争力》三联财经201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