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秋航空:利润是扣出来的

(2010-05-21 10:27:01)
标签:

春秋航空

鹰联航空

东星航空

奥凯航空

中国

财经

分类: 《竞争力》专题报告

                    春秋航空:利润是扣出来的

   2009年,国内民营航空业哀鸿遍野:东星航空宣布破产,鹰联航空重组为国有控股,奥凯航空停飞。曾经欣欣向荣的民营航空业似有全军覆没之危,一时间,民营资本能否做航空的讨论甚嚣尘上。

   2010年1月,春秋航空发布2009年财报,公司营业收入19.9亿元,比上年增长27%;净利润1.58亿元,比上年增长524%。这一连串惊人的数字震动了业界,媒体纷纷称之为民营航空的传奇。

风景这边独好

   纵观过去一年的中国民营航空业,春秋航空可谓风景这边独好。

   2008年底,由于股东在经营方面产生严重分歧,奥凯航空实际控股股东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金向民航局申请停飞,对于负债率很高的航空公司来说,停飞就意味着破产清算,因为客票销售收入是航空公司重要的现金周转来源,一旦停飞将导致资金链断裂,带来巨额债务危机。

   2009年3月,中国第一家批准成立的民营航空公司鹰联航空由于资金链断裂,由四川航空公司注资2亿元,改制为成都航空,鹰联航空就此消失于蓝天。

   同月,兰世立的东星神话破灭,东星航空因拖欠机场费用且资金链断裂,被法院判决重整,成为中国民营航空史上第一个破产的公司。

   中国民营航空似乎走到了末路。

   然而,同样规模不足、实力不强的春秋航空却以公司历史最高的赢利1.58亿元创造了民营航空史的一个奇迹。在其他几家民营航空纷纷资金链断裂之时,春秋航空依靠运营和管理成本的降低始终保持着资金的充足,进而扩大销售规模,取得了不俗的业绩。这一事实也充分说明,民营航空并非走投无路,而是没走对路。

细节决定成败

   低成本,是民营航空公司共同的经营策略,但不同的执行策略带来了不同的结果。

   因为春秋航空是由春秋旅行社发起成立,在烧金如土的民航业,资金实力并不强,成立之初,春秋航空就以低成本、低票价为经营策略。既然无法取得规模优势,春秋航空决定从小做起,以灵活制胜。

   运营第一年,春秋航空的平均票价就比市场上平均价格低约36%,但仍然取得了中国民航“五率”加权积分总评比第一名和上座率第一名,开局形势一片大好。

   2008年,金融危机不期而至,春秋感觉到航空业冬天就要到来。董事长王正华决定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要求集团管理干部减薪30%,同时手机费和出差费用都要减半,部分交通费也被取消。还成立了航油节约、航材、会计、创收等八个委员会,通过群策群力进行各个环节的降本增收。

为了节省燃油,春秋航空甚至取消了一般飞机都有的餐车,并要求根据线路的需求带水,以减轻飞机重量。类似如此的节油措施,在春秋航空被细化出了上百条,降低成本的工作可谓无微不至。

   “通过精细化管理和要求,2009年公司一共降低成本1.3亿元。”春秋航空新闻发言人张武安说,“目前,春秋航空的主营业务成本比行业约低35%,管理费用更是低60%~70%。”

   降低成本的同时,春秋航空也努力扩大客流和额外收入。由于长期奉行的低票价策略,春秋航空的客流量非常稳定,但是利润率也因此而降低。利用辅助性服务扩大收入就成为春秋航空增收的重要途径。比如旅客可以要求第一个登机、第一个下飞机、下飞机有车接等,只要交取一定的费用,旅客就可以得到更为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服务。

   逆势增长的春秋航空,已经找到了民营资本做航空的有效方法,对他们而言,下一步就是扩大规模,这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才。中国企业史上,优秀公司在扩张的关口走错路而倒下的例子比比皆是,春秋航空距离真正的成功还有很长的路。

                                                           此文刊于《竞争力》三联财经2010年03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