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兰三错

(2009-11-18 17:50:08)
标签:

证券

春兰集团

春兰股份

陶建幸

中国

杂谈

分类: 《竞争力》热点关注

2009年9月,在暂停上市1年多之后,*ST春兰终于找到一个让人无言的方案:置入房地产。
根据当日媒体披露,*ST春兰拟以苏州春兰75%股权等资产,置入春兰集团等拥有的泰州电厂10%股权、泰州星威房地产公司60%股权及15.6万平方米土地,变身为房企。
   上述资产置换中,置出资产总额为6.5633亿元,置入资产为6.5682亿元。
作为老牌家电企业,春兰曾是国内股市中数量不多的绩优龙头股,在2005年以前,春兰连续11年实现盈利,曾连续5年每股收益超过1元,股价最高曾达到61元。
    从2000年开始,春兰股份的业绩开始走下坡路。从2003年起春兰下滑趋势愈加急剧,2005年起,进入全面亏损期,一直亏到2007年,连亏三年,戴上了ST帽子。
ST春兰股价在停市前,仅有6.5元。10年间,春兰股价缩水近10倍。
   某位春兰管理层人士保住上市公司这个壳,是春兰股份生存的必需条件,它对稳定投资者、经销商以及企业员工的信心,对春兰的声誉至关重要。
   某知情人士*ST春兰此次资产置换,只是为恢复上市的殊死一搏。剥离部分不良债务和资产,重新注入新资产,目的就是盈利。去年还有政府补贴,今年只能自救了。
   人民网在今年异常火爆的房地产市场感召下,这家因连续亏损三年已被暂停上市达17个月的公司,为自己找了个恢复上市的最佳题材,但绝不是最佳结局。
  《21世纪经济报道》春兰股份的想象空间在于,其背后“肌体健康”的春兰集团。
  《上海商报》作为一家当年国内知名的优秀家电企业,正是因为产权问题的纠缠,才阻碍了它的良性发展,最后跌落至退市的地步。
  《竞争力》一代天骄陶建幸,一代名牌“春兰空调”,因为汽车梦,竟然陪葬了空调大业,实在可惜。陶建幸为春兰转型设计的路线图没错,错在节奏与轻重把握的战术上。

 

春兰三错


作为中国最早崛起的家电企业之一,春兰不缺品牌,甚至在2006年,春兰还被评为中国最受关注的品牌之一;春兰也不缺技术,一直有自己的研究中心,产品研发亦多次得到国家奖励;更不缺市场,春兰所涉足的每一个产业,都正处于上升期中。这朵曾经绚烂绽放的“春兰”走入低谷,当然只能归罪于“春兰三错”。
    一错:得罪经销商。1987年,春兰曾在中国最先推出“市场销售代理制”的营销模式。这一创举沿用到第十个年头的时候,中国空调业进入成长期,竞争加速,行业利润随之迅速下降。在短时间内,春兰没有在内部采取有效措施,而是采取了向经销商要利润的方法,之前所承诺的返利无法实现,使得经销商对其认同度大幅降低,给格力等企业以可乘之机。
1997年后,春兰又尝试发展自己的经营网络,效果并不明显。2006年,春兰力图挽救自己的渠道之殇,将“经销制”改回“代理制”,却碍于时机已过与已有骂名,销量未见较大起色。
    二错:猴急多元化。在春兰空调尚处在高峰的时候,集团董事长陶建幸就制定了多元化发展的战略。1997年1月,春兰正式组建电器、自动车、电子、海外、商务五大支柱产业集团。十几年过去,如今空调业务已成整个集团日渐势微的分支。在春兰官方网站介绍中,主导产品包括空调器、洗衣机、除湿机、中重型卡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高能动力镍氢电池、摩托车发动机、空调压缩机等。多元化战略并没有错,但春兰的多元化,多而不精,甚至出现亏损,拖累了“老”主业,又没能及时建立起过硬的“新”主业。
    三错:产权隐痛。早在2000年,陶建幸就曾提出MBO方案,当时计划从企业净资产中拿出25%,约12亿元,量化给员工(含经营层),员工以现金购买股份,并同时获赠同样数量的干股(分红权)。现在看来,这一方案并无不妥。然而在当时,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方案最终夭折。春兰集团内部并未适时调整管理方法,仍实行粗放式管理。2000年后,伴随着民营企业的崛起,春兰内部,甚至其核心竞争力所在——春兰研究院,有大批骨干人员流入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给春兰集团造成不小的冲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