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为起跑而下蹲
(2008-11-03 17:45:38)
标签:
杂谈 |
2008年9月19日,全球零售连锁第一巨头沃尔玛在中国做出重大让步,一举打破其在全球保持40多年的惯例,与工会合作。
当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沃尔玛在中国的108家零售企业全部与其工会签订集体合同。沃尔玛签订集体合同如此引人注目,一方面是其全球500强老大的地位使然,另一方面,其工会建立过程一波三折也颇让人关注。自1996年进入中国以来,沃尔玛一直遵循其不建工会的原则。全球惯例和沃尔玛在中国积累的丰厚资源是其讨价还价的重要筹码。据美国《商业周刊》报道,每年中国对美出口总额的10%流入了沃尔玛销售系统。同时,沃尔玛开店带来的商圈效应给地方政府很大诱惑。有了地方政府撑腰,即使在拒建工会上遭人诟病,沃尔玛在中国广泛布局依然有恃无恐。
直到2004年10月,在外资零售业面临解禁的敏感时刻,全国总工会批评沃尔玛、三星和柯达等外资巨头拒建工会,三星和柯达乖乖就范,而沃尔玛则坚称“不建工会是其全球惯例”。
全国总工会步步紧逼,沃尔玛步步妥协。
2006年7月29日,沃尔玛在中国的首个工会组织——沃尔玛深国投百货有限公司晋江店工会成立。2006年8月4日,深圳湖景分店以“自下而上”的方式,建立国内第二家工会组织。2006年11月8日,沃尔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深圳举行总部工会成立大会,至此其在中国所有营运机构都成立了工会组织。
事实上,2006年也是沃尔玛收缩全球其他地区扩张战线,转攻中国市场的关键一年。2006年5月,沃尔玛将在韩国的16家店转让给新世界百货,正式退出韩国市场。2006年7月28日,沃尔玛将公司85家店面转让给麦德龙并退出德国市场,期望集中优势资源,全力拓展利润更加丰厚、潜力更大的中国市场。
中国对于沃尔玛至关重要,是唯一一个可复制美国沃尔玛规模、可重现美国沃尔玛成功的经济体。
2007年12月12日,沃尔玛在中国第100家分店获批,2008年其在中国的开店速度再次加快,预计将增开40多家新店。与有政府背景的全国总工会和睦相处,对沃尔玛而言可谓大树底下好乘凉。正因如此,在麦当劳、摩托罗拉以及家乐福等外资巨头相继成立工会之后,沃尔玛终于彻底妥协。
据悉,集体合同规定每年12月公司与工会协商下一年度工资增长幅度,确定当年最低工资标准,2009年继续保持工资增幅,并规定公司建立带薪休假制度、社会保险制度、加班补偿制度、依法保障女职工的特殊权益等条款。
众所周知,集体合同的新规定并不是沃尔玛最在意的,乘着这股东风加速在二三线城市扩张,为今后在中国零售市场奠定老大的地位精心布局,才是沃尔玛最关心的。
深圳总工会副主席王同信与沃尔玛签订集体合同是有实际内容的,对员工的利益有确定也有发展,对世界500强在华企业和重点外资企业,都极具示范意义。
《北京青年报》员工的“弱势”地位源于没有组织。有工会撑腰,员工就有了主心骨,理所当然地具有了集体与企业依法平等协商谈判的实力。
华夏经纬网作为世界500强之首,沃尔玛在中国组建工会象征意义非凡。
张敬伟沃尔玛的例子证明,在法律面前,任何的惯例都没有了意义。
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工研究所所长刘燕斌很难想象沃尔玛签订集体合同会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它无非就是外资低头的一个象征性工具。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裴亮跨国公司在执行全球化策略时,不应忽视本地化思维。在目前竞争非常激烈的中国零售业市场,沃尔玛门店签订集体合同,说明国际零售巨头要想融入本地市场,不得不做出妥协和积极表示。
《竞争力》沃尔玛是最怕工会的,因为它在全球有100多万员工,所以40多年来,在全球一直排斥工会。能在中国破例,一方面源于中国的工会更像是福利组织,而非权力组织。更重要的,沃尔玛在美国有近4000家店,在中国只有100多家,潜力多大不言而喻。更何况印度的大门至今敲不开,在欧洲、韩国与日本均遭遇全线溃败,中国市场成为其保持未来增长的救命稻草。对这样的市场,沃尔玛自然是“退一步海阔天空”。
此文刊于三联《竞争力》200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