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只摆POSE 不动真格
(2008-10-06 17:01:11)
标签:
杂谈 |
2008年7月24日,微软宣布对事业部进行重组,成为继2005年以来的又一次大手术。
根据新方案,平台和服务部门将拆分为Windows/Windows Live和在线服务两大业务集团,原掌门人凯文·约翰逊(Kevin Johnson)不甘权力被削弱,转投网络设备商Juniper。凯文不干有人干,即日起,他的Windows空缺被分给了三位高级副总裁,即史蒂文·斯诺夫斯基(Steven Sinofsky)、 乔恩·德瓦恩(Jon DeVaan)和比尔·维特(Bill Veghte),在线服务负责人还有待任命。
这一部分重组完成之后,两部门的负责人将直接向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汇报。
同时,微软高级副总裁萨特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将继续领导微软搜索、MSN和广告平台工程业务。
高级副总裁布赖恩·麦克安德鲁斯(Brian McAndrews)则将继续领导广告及出版商解决方案(APS)部门。
重组后,微软将从原有的三大业务部门增加为四个。
继2005年重组后对公司部门的再次规划。
在那次重组中,微软将Windows客户端、服务器平台及开发工具、MSN三个事业部组成平台产品和服务事业部。该部门掌管着微软的视窗和互联网业务,网络业务包括Live、网络广告、搜索和MSN门户等等。旨在通过软件平台和经由互联网提供的软件服务方面的不断创新,给用户带来精彩的体验,提升用户价值。
比起当年重组时的雄心壮志,微软现在的境况可用雨雪交加来形容。
今年4月,据微软公布的第三季度财务报表显示,
更为讽刺的是,微软的核心业务成为公司业绩“领跌”先锋。被寄予厚望的Windows客户软件部门同比下滑24%,至40.3亿美元,运营利润下滑26%,至31亿美元;负责Office等软件的商业软件部门运营利润则下滑8%,至31.3亿美元,收入下滑2%,至47.5亿美元;而在线广告收入也只能达到最低的预期。
这无疑令投资者感到失望。在财报公布后,投资者在后市交易中纷纷抛售微软股票,令微软股价盘终下跌约5%。
视窗和互联网业务双双不济,令微软感觉到腹背受敌。就凯文·约翰逊负责的业务而言,Vista推出之后问题多多,遭到用户的反对,Vista降级为XP竟然成为潮流。
搜索引擎和网络广告业务仍然没有起色,准备拿收购雅虎作为突破点,却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凯文·约翰逊下课成为理所当然的结局。
凭心而论,约翰逊回天乏力不仅仅是因为自身原因。尽管微软十多年来,在在线业务上投资了数十亿美元,但是该业务仍面临巨额亏损,并且在与对手的竞争中屡屡失败。
2008年,微软的在线服务业务的经营亏损从上一财年的6.17亿美元扩大了一倍多,达12.3亿美元。与此同时,Google抢夺了微软在该领域的营收份额,继续巩固其在市场上的领导地位。
鉴于目前的这种状况,微软不得不展开积极自救。一方面,微软正在着手开发下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 7。鲍尔默日前也表示 “确保Windows成功是我们的头等大事。”
另一方面,微软正努力提升在线业务,尤其是搜索和显示广告业务,微软计划继续把公司5%~10%的运营收入投入到在线业务中。
新增的开支将用于研发,以进一步完善其网络搜索引擎和广告技术。同时,还将加强其营销力量,将用户吸引到它的网络服务上来。
此外,微软还将对基础设施技术加大投入,以向用户提供更多的在线服务。
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 我们的Windows业务正在全速前进。同时在搜索和广告领域也看见巨大的机会。
原PSD部门总裁凯文·约翰逊(Kevin Johnson) 微软过去是一个独特的公司,给很多人带来机会。我很幸运在过去16年中参与了微软的业务建立,从公司的许多伟大领导人身上学到经验,并且曾与许多有才能的人共事。但现在微软变了。
eNet硅谷动力未来的微软,不仅需要将桌面和互联网分开,而且还要从重心上向互联网转移。谷歌已经敲定了三驾马车:搜索、广告和应用。微软的互联网显然不能再成为桌面的附庸,而是应该脱颖而出,成为新的中流砥柱。
Sanford C. Bernstein的分析师查尔斯·迪博纳我的期望原来就不高,他们并没有满足我的期望。自从2001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微软就再没有愈合过。
《竞争力》事业部重组显然已经无法解决微软的根本问题,微软需要的是更深层次的变革,但在这方面,已经做了近10年CEO的鲍尔默已经不可能再做自我革命式的突破。
此文刊于三联《竞争力》08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