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也说端午节
(2011-06-06 10:25:35)
标签:
杂文也说端午节王天成杂谈 |
分类: 杂文 |
也说端午节
王天成
端午节是追忆屈原,悼念屈原,歌颂屈原的节日;端午节是粽子飘香,艾草飘香,药酒飘香的节日;端午节是崇尚图腾,膜拜图腾,祭祀图腾的节日;端午节是仰慕诗人,追寻诗人,推崇诗人的节日。
“汨罗魂寄离骚语,史册留芳字有声。”2008年,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假日。中国传统节日的端午节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个举措表明了国家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和保护。从传统节日到法定假日,不仅是一种文化符号的改变,更让人体会到传统文化回归的意义,体会到民俗文化凝聚力的增强。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卒于楚襄王九年。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中国人以吃粽子、赛龙舟、诵诗歌等方式纪念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端午节便有了传递爱国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意义。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正值天气燥热,瘟疫流行,容易生病。因此,它蕴含着清洁环境、保健养生的意义,提示人们这个时候应该关注健康了。采药、挂艾草、带香包、兰汤沐浴以及饮雄黄酒等节俗也逐渐形成,体现的是“以人为本”,是对生命的关怀。
端午节也是上古时期祭祀“龙”图腾的日子。华夏文明的形成与传统节日密切相关。
屈原的诗魂之所以万古长青,因为它实质上已构成了国魂、民族魂。那是对国家命运和国民幸福所作的不懈探索。屈原的力量来自他对祖国与人民的信仰。信仰本身就是一种在天地间探索人类福址的精神。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虚弱的,哪怕它拥有再多的物质财富。同样,一个没有理想的诗人也是没有激情的,又哪来的创造力!诗歌本身就是一种信仰,是对真、善、美的呼唤。
繁忙的工作,纷扰的生活使一些人越来越不顾及自己的内心世界,不考虑自己的精神生活,出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传统节日端午在这类人的心中只剩下吃粽子了。在促进中华文化复兴的今天,当代人必须重视传统节日的内涵发展,端午节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上,要上升到精神层面来。
当我们悼念屈原,歌颂屈原的时候,是否也关注一下诗歌的发展,关注一下中华历代诗人的命运,关注一下对青少年的“诗教”问题。
端午节的内涵发展,重点是“诗歌”,而不是“粽子”。愿端午节成为最具精神因素的“诗歌节”,愿端午节放射出璀璨的文化光芒。
前一篇:(小说)关总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