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性自利如何直通人性本善——人性自利与利他辨析之八

(2015-02-06 08:37:44)
标签:

欧阳君山

注目礼

人性自利

人性本善

天下无贼

分类: 注目礼学说

人性自利如何直通人性本善

人性自利与利他辨析之八

欧阳君山

 

人性自利天经地义,属于人的自转运动,乃一个物理事实。但人性自利并非无关善恶,而就是直通人性本善。人性本善是由不能够循环“自”证的基本逻辑常识决定的。认为人性本善就是不谙人性,幼稚!这是很多成年人常犯的错误。事实上,与人为善才是真正的英明神武。人性本善,个个可靠——凡认为人性本恶或人不可靠者,皆是本心未见,胸襟未开,意气未尽。

                        ——题记

 

 

自利:人的自转运动

就像宇宙中的天体都有自己的自转转动一样,人性自利也是人的自转运动。这绝非简单的类比,而的确是本质相通,用物理学的话语讲,人性自利即人是围绕“我”的圆运动。一个人如果不做圆运动,没有自己的圆心,不围绕自己的圆心转,那绝对不会是好事,就像下边小故事中的“当下禅师”一样:

 

有个人特别健忘,过去过去也,未来未来也,唯一有的就是当下,人们美其名曰当下禅师。一天,当下禅师提着刀,兴冲冲往竹园砍竹一进园,腹内嘀咕,把刀抛,扯开裤子就来。园中竹子依依,一派苍翠,蹲着“随便”的当下禅师忍不住遗憾:今儿要是带把刀来了,多好啊!随便之后,看到旁边躺着一把刀,禁不住手舞足蹈,嘴里嚷:啊,吉人天相,不知道谁的刀掉这儿抓起刀来,装模作样,一脚踩在自己刚才随的大便上,跌了个狗啃屎。当下禅师伤心地爬起,破口大骂:谁家狗娘养的种,道路正中撒大粪!

 

这就是一个不作圆运动的人,因为特别健忘,没有记忆,根本就不能够形成一个固定的圆心——“我”。这样的人难道不可怕吗?刚刚请他大吃大喝一顿,嘴巴一抹,不认人了,更可能把你臭骂一顿,甚至舞手弄脚的,咋办?一个人不做有固定圆心——“我”——的圆运动,自己会乱套,社会秩序也会荡然无存。这就是人性自利之天经地义。

 

把人性自利称作人的自转运动,突显了人性自利作为物理事实,看起来无关善恶。这或许也算西方主流经济学的重要前提,“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明确写道:“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显而易见,这里没有善恶的意向,硬要说意向,倒应该是善,人性自利导致了善的结果。对人性自利无关善恶,古代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说得更冷血,曰:“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情非憎人也,利在人之死也。”什么意思呢?做轿子的人都希望人人富贵起来,从而好买他的轿子,并非做轿子的人就仁慈;做棺材的人都希望天天有夭亡事,从而好买他的棺材,并非做棺材的人就刻毒,一句话,都是利益在作祟。

 

西方为什么崇尚人性恶

但现实上,相当一部分人把人性自利与人性恶联系在一起乃至混为一谈,认为人性自利是人性恶的原动力,这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人性自利作为人性的原动力,自然也构成人性恶的原动力,要不然,人性恶从哪里来呢?问题是不少人得寸进尺,把人性自利等同于人性恶,认为人性恶就是人性的全部。这方面的典型可能要算西方哲学史上最有体系的大哲学家黑格尔,曾得意洋洋地写道:“当人们说人本性是善的这句话时,他们以为说出了一种很伟大的思想;但是他们忘记了,当人们说人本性是恶的这句话时,这是说出了一种更伟大的思想。”

 

实际上,与其说人性本恶论是比人性本善论更伟大的思想,不如说人性本恶论比人性本善论更有群众市场的思想,因为现实生活似乎无时无处不在提醒着:人的确不可高看!“花枝叶底犹藏刺,人心怎能不怀毒。”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人或许会口头上高唱学习雷锋好榜样,但心底里却极其可能是另一曲——“我是流氓我怕谁”。开创潜意识研究的心理学家西格蒙特·弗洛伊德一句话掷地作声对对象的恨比爱要古老!

 

应该正因为人不能高看,人性本恶论成了西方政治学基本原则,用十八世纪的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的话讲就是:“把每个人都设想为无赖之徒,确实是条正确的政治原则。”大约是政治学对人性本恶论的展现还是抽象吧,西方文学挥斥方遒,把人性恶鲜血淋漓地供人现眼约瑟夫·康拉德的小说《黑暗的内心深处》是如此,威廉·戈尔丁的小说《蝇王》也是如此,罗伯特·奥布赖恩《世界末日的亚当和夏娃》还是如此相当程度上,人性本恶论构成西方文学的基本主题。完全可以讲,人性本恶论构成西方文化的鲜艳旗帜——此中原因可能也在于人性本恶论被认为奉天承运,来自于《圣经·旧约》,人类从始祖亚当、夏娃开始就已经种下罪恶的基因,所谓“原罪”。

 

与人为善更适合个人利益最大化

但人性真的恶乃至“原恶”吗?有部电影《天下无贼》令人回味故事发生在一趟行进中的火车上,农民傻根从城里挣了笔钱,正要回家盖房娶媳妇,但被一对扒窃盯上了,他们也是一对亡命天涯的恋人。傻根单纯而善良,根本不相信世界上有什么贼,活生生地把这一对扒窃恋人感化了,不仅不扒窃他,反而保护他免遭另一个扒窍团伙的暗算。农民傻根或许属于“黑天鹅”,但纯粹从逻辑上讲,就是你所遭遇的人都是坏蛋,也不能推出人性本恶的全称结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这是无可厚非的;“虾有虾路,蟹有蟹道”,每个人都有自己追求利益的手段,这也是无可厚非的;“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每个人甚至都偏好自己追求利益的手段,这也是无可厚非的。就像不要把事情上纲上线到阴谋论一样,也不要动辄把人上纲上线到人性本恶论,见招拆招就是,对方不就是有自己一点利益要求吗?作为人,反躬自问,你不也像对方一样有自己一些利益要求吗?就像王阳明先生站在窗口感叹“满街都是圣人”一样,在真正的高人眼中,世界上没有坏人,也没有恶人,都是利益人,与其怨天尤人,甚至控诉人性本恶;不如反求诸己,特别是提升自己转物而不为物转的能力。

 

不管现实如何复杂,天下有贼还是无贼,面对各色人等,总体上都应该以信用为基本人生态度,与人为善才是真正的英明神武。夫子有过“不逆诈,不臆不信”的古训,意思是不乱怀疑人,而尽可能地信任人。《菜根谭》曾进一步表示:“信人者,人未必尽诚,己则独诚矣;疑人者,人未必皆诈,己则先诈矣。”意思是说,善意为高,用经济学的话语讲,与人为善更适合个人利益最大化。

 

从人性自利到人性本善

人性自利天经地义,属于人的自转运动,乃一个物理事实。但人性自利并非无关善恶,而就意味着人性善,甚至于直通人性本善。最起码的,因为人性自利,围绕“我”做圆运动,才可以把握住人,进而驾驭住人,这不正是社会秩序的根本基础吗?设若一个人高深莫测,云里雾里,神龙见首不见尾,根本把握不到运动轨迹,更看不到有什么圆心或基点才是真正的麻烦事。

 

稍进一步讲,由于不能够循环“自”证,人不得不走出自我及于人,人性是个“二人转”,或者说,一个人意味着两个人,为了自利,人不得不先人后己,利他乃至无私。完全可以说,人本质上不是私的个体,实乃大公“仁”人——如果硬要论善恶,这难道不正是人性本善吗?从这一意义上讲,人性善也是由不能够循环自证的基本逻辑常识决定的。

 

另一方面,人性本恶论逻辑上也不能自洽。既然人性本恶,那论者当然也不例外,如论者本身是大恶人一个,人性恶岂不是“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这是人性本恶论与生俱来的致命问题。也就是说,一个人论人性本恶并希望别人理解和接受,就必须首先假定自己可信,我本善良。如果我本善良,为什么别人又都一个个性本恶呢?

 

还是中华古圣先贤说得好,“人之初,性本善”。人“原”的不是“恶”,也非“罪”,而就是“善”,认为人性本恶才是真正的幼稚。把黑格尔的话倒过来吧,那就是:当人们说人本性是恶的这句话时,他们以为说出了一种很伟大的思想;但是他们忘记了,当人们说人本性是善的这句话时,这是说出了一种更伟大的思想。人性本善,个个可靠——凡认为人性本恶或人不可靠者,皆是本心未见,胸襟未开,意气未尽。(系列文章,待续)

 

 

 

 

【人性自利与利他及公私问题辨析系列文章】

  1.人性为什么首先是自利而非利他

  2.为什么人人皆有“君子瘾”

  3.人性是个“二人转”

  4.七尺之躯为什么私欲无穷

  5.私为什么向公转化

  6.如何判断一个人超越自私

  7.利他利己,大公大私

  8.人性自利如何直通人性本善

  9.“性本善”人为什么行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