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记忆 | 语文七年级上册《峨眉山月歌》的简化记忆法

标签:
单词记忆高效学习方法跟我学记忆记忆女郎育儿 |
分类: 学习方法 |
如果,您尝试着记忆的话,除了收获惊喜的同时,可能还会遇到一些需要进一步突破的地方哦!比如,诗很短,但其中却有一些地名等不熟悉或者画面感比较弱的素材,那这时,我们应该如何来记忆呢?
今天,尚忆教育小编借助一首《峨眉山月歌》,来浅尝一下。
《峨眉山月歌》是人教版语文课七年级(下)的一首课外阅读诗词。
唐 ·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复
习
前面,我们已经接触了一些“背课文万能公式”的记忆过程,这里再给大家熟悉一下:无论是记忆诗词,还是现代文或古文,只要是成段的文字资料,我们都可以运用“背课文万能公式”来进行记忆。
背课文万能公式:
现在,我们就运用“背课文万能公式”,来记一下这首《峨眉山月歌》:
首先,想象,就是大声的读几遍,然后,根据文字的内容,在脑海中展开初步的画面想象。
李白爬上了峨眉山,看到了山峰旁升起的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明亮的月影。李白从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想象的过程,就是把文字转化为图像的过程,如果你的脑海里对于图像画面转化的不是很清晰,可以参照一下下面的这几幅图片:
有了第一步的想象,下面,我们开始找关键词:
还记得,我们为什么要找关键词吗?一起复习一下吧:
因为,在第一步的想象环节,画面内容过于细致,要回忆的点可能会有些多,这时,我们就需要通过提取一些关键词,就像是鱼网的“纲”一样,当我们想到关键词,就能够达到
纲举目张 的效果。
通过对比、体会,我们找的关键词是——月 影 溪
思: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有了关键词,我们可以再来进行第三步
“联想”:
李白看到“月”“影”倒映在“溪”水中,勾起了他对家乡无限的“思”念。
有了这幅画面,这四个关键词,也就跟着记忆下来了。
同时,这里,也可以进行简化联想:
月影溪思——月影西施(古代越国的美女)
想象着在月影之下,西施正在嘻戏溪水。
就这是,这首简单的四句诗,我们通过四个关键词将它给记下来了。
在这首诗的记忆过程中,有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峡、渝州,
如果对这几个地名不熟悉的话,可以进行相应的一些图像化处理哦。比如:
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峡、渝州
转化一下:峨眉山(有鹅,眉毛很长的山)、平羌(瓶枪)、清溪(清洗)、三峡(大坝)、渝州(渔舟)
展开联想:
峨眉山(鹅)的影子倒映入平羌(水瓶)江水中,晚上,诗人骑着水瓶从清溪(清洗水瓶)出发,直奔三峡(三峡大坝),思念着三峡大坝上顺流而下的渔舟(渝州)的感觉。
注:将不太熟悉的地名,转化成我们熟悉的画面或者动作。
图像转化之后,再融入到上面的整个情境想象中,空间、画面融为一体,记忆就会事半功倍了!
词句注释: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重庆、湖北两省市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在人教版语文课七年级(下)课本中,还有一首《春夜洛城闻笛》,同学们可以尝试着用“背课文万能公式”来进行记忆一下哈!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还有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本首诗也被选编入《中小学古诗词倒背如流100首》学员教材中,在教材中是第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