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我校校友韩斌院士所在团队又有重大突破

标签:
情感 |
分类: 校友录 |
《Nature》长文首次全景式揭示水稻杂种优势遗传机理
本网讯(校友办)9月8日,《看看新闻》在网上发表了“《自然》杂志在线刊发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国家基因研究中取得科研成果‘水稻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的全基因组解析’”的新闻,宣传报道了我校杰出校友韩斌院士所在的团队在水稻杂种优势研究中去的突破进展。全文如下:
8日凌晨,《自然》杂志在线刊发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国家基因研究中心韩斌研究组、黄学辉研究组联合中国水稻所杨仕华团队取得的一项成果,题为“水稻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的全基因组解析”(Genomic architecture of heterosis for yield traits in rice)。
http://fgb.ahnu.edu.cn/uploads/20160909/20160909143844_95911.jpg
杂交子代在生长活力、育性和种子产量等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在生物学中被称为杂种优势。根据杂种优势的原理,育种学家通过有效的杂交配组可以实现农产品生物产量的显著提高。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育种学家率先开展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陆续通过三系法、两系法等途径培育出大量杂交水稻材料, 包括“汕优63”、“两优培九”在内的一些高产杂交稻品种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大幅度提高了水稻产量,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杂交稻的高产来自对水稻杂种优势现象的有效利用,在一些优异的杂交配对组合中,杂交稻的产量表现可以大大超越它们的纯合亲本。杂种优势的产生是由双亲基因组互作的结果,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学现象,然而这一现象背后的遗传机理一直以来不完全清楚。只有从分子层面深入了解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才能实现杂种优势的高效利用,推动育种技术的变革。
http://fgb.ahnu.edu.cn/uploads/20160909/20160909143858_57358.jpg
http://fgb.ahnu.edu.cn/uploads/20160909/20160909143909_77164.jpg
这项研究通过对1495份杂交稻品种材料的收集以及对17套代表性遗传群体进行基因组分析和田间产量性状考察,综合利用基因组学、数量遗传学及计算生物学领域的最新技术手段,全面、系统地鉴定出了控制水稻杂种优势的主要基因位点。进一步研究表明,水稻中杂种优势的表现正是由这些基因位点所决定。在杂交配组中,这些基因位点产生了全新的基因型组合,在杂交一代中高效地实现了对水稻花期、株型、产量各要素的理想搭配。
此项研究成果阐明了水稻杂种优势的遗传机制,对推动杂交稻和常规稻的精准分子设计育种实践有重大意义。利用这项研究成果,科研人员有望进一步优化水稻品种的杂交改良,实现对亲本材料的高效选育和配组,选育出更加高产、优质和多抗的水稻种质资源。
该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创新体系”) 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经费资助以及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支持。
http://fgb.ahnu.edu.cn/uploads/20160909/20160909143928_38034.jpg
韩斌院士简介:
1985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生物系,获学士学位;1992年在英国John Innes Centre, The Sainsbury Laboratory获博士学位,1992年至1998年,在英国剑桥大学植物科学系做博士后研究,1998年回国后在中科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从事水稻基因组学研究;2008年任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2012年任上海生科院副院长。目前还担任英国John Innes Centre咨询顾问和BMC Genomics、 Plant Cell & Physiology等9个国际学术期刊的编委。先后获得过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支持。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据悉,活跃在国内生命科学领域很多一流学者和研究者都是安徽师范大学的校友,韩斌院士是最杰出的代表之一。此外,还有中科院遗传所的杰青、百人储成才研究员、北师大杰青邱晓波教授、中科院植物所杰青汪小全研究员、中科院昆明动物所杰青姚永刚研究员、中科院生化细胞所杰青胡荣贵研究员、协和医学院杰青王明荣教授、山东大学杰青沈月毛教授、中科院药物所杰青沈旭研究员、中科院巴斯德所百人李斌研究员等等。
相关网址链接http://www.kankanews.com/a/2016-09-08/003767789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