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落俗套的成功-个人投资成功的最好方法》读书笔记

(2012-03-16 08:52:27)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笔记
作者:大卫史云生(David F. Swensen),美国耶鲁大学投资基金负责人,1985年加入基金后,至2007年基金规模已达225亿美元。在过去的20年中,基金年均回报率达16%以上。

这本书如作者所言,确实有点与众不同,都是干货,简洁明了。

作者强调了投资者需要一个清晰的投资框架,指出资本市场为投资者们提供了三种能获得投资收益的工具:资产配置、择时交易和证券选择。分析三者的相对重要性时,史云生认为资产配置是一项长期决策,即投资者会选择多少比例的资产分配在各种不同的投资级别上。择时交易是对资产配置长期目标的背离,不管是主动的择时交易(你认为股票要涨,卖掉债券买股票),或是被动的择时交易(股票涨了,超过资产配置预先设定的比例了)。书中说,根据大量受好评的、对机构投资组合的研究,在投资收益的变动中,大约90%是源于资产配置,只有大约10%是由证券选择和择时交易所确定的,另外一项对机构投资者业绩的重要研究表明100%的投资收益都是来自资产配置,认为证券选择和择时交易的作用微不足道。

作者给出了资产配置决策的三条基本投资准则:
1. 长期投资者在构建投资组合时应明显偏重股票。(因为据统计,其长期收益率不错,并能抵御通胀)
2. 谨慎的投资者应构造一个非常多样化的投资组合。(分散投资)
3. 理智的投资者在构造投资组合时应考虑税负方面的因素。

书中后面大部分的篇幅,详细描述了应在资产配置中着手配置的核心资产的风险回报特征和市场特征,包括:国内股票(指美国)、国外发达市场的股票、新兴市场的股票、美国长期国库券、美国通胀保值国债以及房地产。

有一个观点有点意思,通货膨胀导致重置成本上升,从而导致股市里公司市值长期看是上升的,但对于突发的通货膨胀,市场短期并不一定上升。原因,不知道。

书很薄,很快就看完了,下面谈谈我的读后感。

对于严格按照资产配置比例来动态调整资产的配置,我并不赞同,被动虽然好过许多盲从的主动,可以达到一个还不错的收益率,但却将人的主观能动性完全忽略了。

资产配置当然是非常重要的,这毋庸置疑,在大熊市时,买比买什么要重要的多,这也毋庸置疑,可是,我认为,不必死死抱住资产配置中各项核心资产配置的比例不变,而是应该根据动态的机会成本来进行资产配置,这也许就是史云生所批判的择时(择价)交易和证券选择了。

我会主动根据机会成本来进行资产配置——如果股票机会成本高,则资金大部分买股票,如果股票机会成本明显低,则资金只留很少部分在股票中。即使是股票,也可依此配置,某个股票机会成本明显低于另外一支,比如5年可预期收益率相差50%以上,则可选择更换,如果某2个股票相对价值比较固定,而价格发生偏差,也可更换(套利)。

主动操作,当然也会犯错,因为机会成本源头产生于人的主观,但是在衡量机会成本时,只要坚持安全边际和模糊的正确,或坚持显而易见的便宜和高确定性的押注,长期来看,应该好过各项核心资产固定比例的资产配置。

突然有一个无厘头的感觉:史云生就是被动的苹果,芒格就是主动的大象,哈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太极S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