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学习研究
(2012-01-09 09:08:09)
标签:
杂谈 |
分类: 投资随笔 |
随着股市绵绵不断的下跌,保险股价也持续下跌,我觉得有必要对保险业这个体量庞大的行业进行认真学习,以便在出现真正的机会时有所准备,即使这次派不上用场,今后也有用。
之前,对于保险业,我的知识基本停留在巴菲特的年报里面关于保险业的描述以及sosme博客上关于保险业的讨论的基础之上。
并且对于寿险业,我存在一定的成见:基本上就是保险公司和客户基于各自臆测的未来长期利率的一种博弈(比如90年代末在高通胀高利率时期承保的那些固定高利率保单,保险公司就赔了),客户投保,总希望较长期利率拿得更多,而保险公司则相反。客户如果拿少了,会不高兴。不过保险公司会换个名义再来,保单条款复杂得不得了,估计奥数比赛一等奖获得者一时半会也看不懂。
而财险或意外险,客户投保,已经知道那钱肯定是拿不回来的,保险公司只需要冷静计算概率以承保,就可以将赌局越开越大,这也是巴菲特芒格偏爱财险意外险而不是寿险的原因之一吧。
另外,还有一个感性认识:保险公司就是吸钱的,吸到的钱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是负债(通过契约保证未来归还或赔付),然后,保险公司对这些钱进行管理,投资,以获得收益,补掉负债之余,剩下的就是对于股东的回报。而如何在吸钱成本(契约)、投资收益之间取得平衡,以给予股东良好的回报,应该是经营保险公司的关键。现实中,由于两者在时间、机会上不匹配,会导致某个时间段资本压力很大——需要大手笔的融资,某个时间段又赚得盆满钵满——可以高额分红,所以,保险公司应该具有很强的周期性,且需要非常理性的经营。
对于内含价值,我一直有个疑问,一是按照诸多假设对未来估值,这些假设是否保守呢?二是贴现率如果取11%,而我想获得15%以上的投资回报率,是否要在内含价值以下买入呢?可是好像网上都说1-2倍内含价值就已经很便宜了,我有点怀疑。至于新业务价值,好像有点成长股的味道,我一向有点怕怕。
而从普通估值来看,其ROE一向不高,平均20%好像不大可能,那么按我的传统估值,1.5PB已经是买入最高价了,市盈率来看,7-10PE的买入价也差不多到顶了。可这肯定要被大家批判的,呵呵,精算师们说要看内含价值,不要看净资产和市盈率。可是,内含价值对我有什么意义呢,它又不可能清算,我只关心投资(以买入价论)回报率——我有点晕。
这些成见,不知道对也不对,先开此贴,再认真学习,慢慢补充。
P.S. on 2012-1-10:
从我的横向比较表里面摘了一部分贴上来,还有许多功课要做,比如成本比较——我认为保险业没什么歧义性竞争,保单设计可以照抄,同质化竞争,低成本为王——要有歧义竞争的话,就在投资上面了,或许还有协同效应,不过,对于协同效应,应该谨慎,避免盲目乐观。
从下面的表来看,中国平安相对便宜。下面我会考察各保险公司对内含价值的假设和实际情况,来衡量谁的内在价值更可信一点,谁在估算内含价值时更保守一点。
之前,对于保险业,我的知识基本停留在巴菲特的年报里面关于保险业的描述以及sosme博客上关于保险业的讨论的基础之上。
并且对于寿险业,我存在一定的成见:基本上就是保险公司和客户基于各自臆测的未来长期利率的一种博弈(比如90年代末在高通胀高利率时期承保的那些固定高利率保单,保险公司就赔了),客户投保,总希望较长期利率拿得更多,而保险公司则相反。客户如果拿少了,会不高兴。不过保险公司会换个名义再来,保单条款复杂得不得了,估计奥数比赛一等奖获得者一时半会也看不懂。
而财险或意外险,客户投保,已经知道那钱肯定是拿不回来的,保险公司只需要冷静计算概率以承保,就可以将赌局越开越大,这也是巴菲特芒格偏爱财险意外险而不是寿险的原因之一吧。
另外,还有一个感性认识:保险公司就是吸钱的,吸到的钱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是负债(通过契约保证未来归还或赔付),然后,保险公司对这些钱进行管理,投资,以获得收益,补掉负债之余,剩下的就是对于股东的回报。而如何在吸钱成本(契约)、投资收益之间取得平衡,以给予股东良好的回报,应该是经营保险公司的关键。现实中,由于两者在时间、机会上不匹配,会导致某个时间段资本压力很大——需要大手笔的融资,某个时间段又赚得盆满钵满——可以高额分红,所以,保险公司应该具有很强的周期性,且需要非常理性的经营。
对于内含价值,我一直有个疑问,一是按照诸多假设对未来估值,这些假设是否保守呢?二是贴现率如果取11%,而我想获得15%以上的投资回报率,是否要在内含价值以下买入呢?可是好像网上都说1-2倍内含价值就已经很便宜了,我有点怀疑。至于新业务价值,好像有点成长股的味道,我一向有点怕怕。
而从普通估值来看,其ROE一向不高,平均20%好像不大可能,那么按我的传统估值,1.5PB已经是买入最高价了,市盈率来看,7-10PE的买入价也差不多到顶了。可这肯定要被大家批判的,呵呵,精算师们说要看内含价值,不要看净资产和市盈率。可是,内含价值对我有什么意义呢,它又不可能清算,我只关心投资(以买入价论)回报率——我有点晕。
这些成见,不知道对也不对,先开此贴,再认真学习,慢慢补充。
P.S. on 2012-1-10:
从我的横向比较表里面摘了一部分贴上来,还有许多功课要做,比如成本比较——我认为保险业没什么歧义性竞争,保单设计可以照抄,同质化竞争,低成本为王——要有歧义竞争的话,就在投资上面了,或许还有协同效应,不过,对于协同效应,应该谨慎,避免盲目乐观。
从下面的表来看,中国平安相对便宜。下面我会考察各保险公司对内含价值的假设和实际情况,来衡量谁的内在价值更可信一点,谁在估算内含价值时更保守一点。
601318中国平安 |
601628中国人寿 |
601601中国太保 |
||||
2011年Q2 |
2010年末 |
2011Q2 |
2011年末 |
2011Q2 |
2011年末 |
|
1月5日收盘价 |
33.93 |
|
16.58 |
|
19.12 |
|
每股净资产 |
16.97 |
14.66 |
6.97 |
7.38 |
9.28 |
9.34 |
每股收益 |
1.67 |
2.3 |
0.46 |
1.19 |
0.64 |
1 |
ROE |
10.90% |
17.30% |
6.22% |
16.02% |
7.20% |
10.90% |
每股分红占净利润比例 |
|
23.91% |
|
33.61% |
待查 |
|
每股内含价值 |
29.56 |
26.29 |
10.49 |
10.55 |
12.79 |
待查 |
|
|
|
|
|
|
|
年化P/E |
10.16 |
|
18.02 |
|
14.94 |
|
P/B |
2 |
|
2.38 |
|
2.06 |
|
P/EV |
1.15 |
|
1.58 |
|
1.49 |
|
|
|
|
|
|
|
|
内含价值计算假设 |
|
|
|
|
|
|
假设1风险贴现率: |
11% |
11% |
11% |
11% |
11.5% |
11.5% |
假设2投资收益率: |
4.75%,2011年后每年增加0.25%至5.5%止 |
4.85%增至2012年5.35,2013年及以后5.5% |
待查 |
|||
实际总投资收益率 |
4.20% |
4.90% |
4.50% |
5.11% |
4.4% |
|
偿付能力充足率 |
200% |
197.9% |
|
211.99% |
298% |
前一篇:便宜货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