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分级式基金研究(四)

(2011-12-27 09:50:17)
标签:

杂谈

分类: 投资分析
继续。

嫌烦的不要看。

不过,精彩的一般都在最后,呵呵。

在跟企业债券到期收益率比较的同时,我意识到自己忽略了A类基金本金取得的现实性。当初在研究(二)中提到,其本金的取得的两种方式,一是到点不定期折算,取得部分。另一种是市场上买A类B类合并后赎回。

这两者其实是有很大区别的。前者取得的部分,是按净值来计算权益的。而后者,如果A类市价是0.90元,即使其净值是1.04元,合并后赎回取得的,是0.90元而不是含息的1.04元,也不是所谓的票面1元。

所以,其本金取得,保守来看,只能以当时的A类价格为准,所以为了与企业债进行比较,我将其调整一下,以其当时A类市价作为票面值,利息/现价作为票面利率,为避免与真实的票面利率混淆,我称之为息率,有点像股息率。比如:银行稳进当前价格为0.868元,年底利息为2.75%+3%=0.0575元,则息率=0.0575元/0.868元=6.6%

我将如此调整后的A类,跟现在的企业债做一个到期收益率的比较(不考虑赎回费用和母基价值变动),见下表:(买入价100元,到期偿还本金100元,票面利率按息率算

息率

 

 

假设到期日

8%

7.5%

7%

6.5%

6%

5.5%

几乎同期到期的企业债到期收益率(挑选较高的)

债券名称

2012-1-4

324.44%

304.17%

283.89%

263.61%

243.33%

223.06%

-32.86%

05神华债

2012-12-27

17.28%

16.11%

14.95%

13.82%

12.69%

11.57%

5.33%

09金丰债

2013-1-4

16.85%

15.72%

14.59%

13.48%

12.38%

11.29%

4.28%

07云化债

2013-12-27

12.74%

11.90%

11.06%

9.84%

9.4%

8.59%

4.76%

03电网2

2014-1-4

12.58%

11.74%

10.92%

10.09%

9.29%

8.48%

4.59%

08中远债

2014-12-27

11.26%

10.52%

9.78%

9.05%

8.32%

7.61%

5.92%

09新黄浦

2015-1-4

11.17%

10.43%

9.70%

8.98%

8.24%

7.54%

5.04%

10大亚债

2015-12-27

10.53%

9.84%

9.15%

8.47%

7.79%

7.12%

6.11%

08西城投

2016-1-4

10.46%

9.77%

9.09%

8.42%

7.74%

7.07%

6.18%

08长兴债

2016-12-27

10.09%

9.43%

8.77%

8.12%

7.47%

6.82%

7.16%

10九华债

2017-1-4

10.03%

9.38%

8.72%

8.07%

7.44%

6.78%

6.36%

10辽源债

2017-12-27

9.81%

9.16%

8.52%

7.89%

7.26%

6.63%

7.28%

10红投02

 

最高企业债到期收益率为09泛海债的税后8.24%,其到期日为20141113日。

可见,A类基金在息率大于7%时与企业债相比较具有相当的吸引力,而且,那些高收益率的企业债,背后的本金偿还基础都或多或少让人有些不放心,当然,如果你认为天朝的所有债券都是AAA级的,永远不会违约,那又另当别论。

上面的表格显示,其实如果在定期折算日后,价格同等程度地反应利息从中拿掉,那么收益率没什么变化。所谓定期折算套利,只不过是假设定期折算后,价格并不会同等程度地反应利息从中拿掉的情况——希望按息率拿到手利息后,市价却没有下跌对等部分。

我们来看一下2010年末的银华稳进,其2010年末,交易价格位于1元之上,息率只有2.25%+3%=5.25%,到期收益率实在是低了点,定期折算并没有带来套利机会,价格反而由于通胀预期、反复加息等原因开始下跌。可见,息率是其价值本质。

分级式基金研究(四)

到点不定期折算,由于可以按净值权益拿回相当多的本金,所以,如果A类市价较净值权益有较大的折扣,就会产生极大的诱惑力。如果母基运营受A股市场剧烈波动影响,没几年就达到了亏损下限或盈利上限,则到点不定期折算可以看作必将发生,时间跟A股波动幅度和频度有关(A股一向波动剧烈),但可以毛估估为顶多5-8年。

另外,我们再来考虑一下市场因素,在研究(二)中,我提到A类价格和B类价格围绕母基的净值玩跷跷板。这里面很好玩。

如果股市阶段性上涨,投机客大部分开始看空,那么B类一般不会出现溢价,如果A类仍旧存在大幅度的折价,那么市场就提供了套利机会(买入A类和B类,合并后赎回母基),所以买入动作要么导致B类继续溢价,要么导致A类折价缩小。在这种情况下,A类折价缩小到一定程度,又受到其息率即刚性价值的拉力作用,如果出现极端(比如跟企业债券比优势已不明显),那么就得卖出。

如果股市阶段性下跌,投机客大部分开始看多(或预计有强烈反弹,就像现在一样),那么B类会出现溢价,如果A类不存在折价,那么市场也提供了套利机会(申购母基,分离为A类和B类再卖出),所以卖出动作,要么导致B类溢价缩小,要么导致A类折价扩大。在这种情况下,A类折价扩大到一定程度,也会受到其息率即刚性价值的拉力作用,如果出现极端,就是买入的大好时机。

由于市场波动频繁,所以,跷跷板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反复跷来跷去。笼罩在跷跷板周围的大环境是市场环境导致的母基净值变化,以及经济环境导致的通货膨胀、利率变化。

作为价值投资者,其实最希望的就是跷跷板跷得再厉害、再频繁些哈。

P.S. on 2011-12-28:

A类基金

银华稳进

银华金利

上浮

3%

3.5%

2010年初一年期定存基准利率

2.75%

2010年约定收益率

5.75%

6.25%

2011年初一年期定存基准利率

3.5%

2011年约定收益率

6.5%

7%

19912010年年初一年期定存基准利率平均值

5%

20012010年年初一年期定存基准利率平均值

2.41%

1991年~2010年年初一年期定存基准利率平均值高达5%,是因为90年代通胀肆虐,利率高企。最近10年有明显下降,基准定存利率不高。

P.S. on 2012-1-4:
在买卖窗口公式中,若用利息除以全价可以涵盖投资成本的问题,但不能涵盖利息权益的问题,若以利息除以净价可以涵盖利息权益的问题,但不能涵盖投资成本的问题,若以到期收益率的正式公式计算,又有点麻烦。所以,考虑用下面的2个公式之一进行买卖窗口公式的快速设定,具体选用哪一个,实践中再考虑考虑:
1. 全价=(利息/(窗口:7%或8%))-(利息-全价中含息部分)
2. 全价=(利息/(窗口:7%或8%))×(1-贴现率)     (其中贴现率若在年初,考虑为8%,若在年尾,则为0%)

P.S. on 2012-1-6:
信诚中证500A(150028),A:B=4:6,利息上浮3.2%,定期折算日为每年2月11日。到点不定期折算条件为母基净值大于等于2元,B类净值小于等于0.25元。

按年初利率浮息的A类,可能不能简单地按当期利息来测算其价值,否则可能流于短期思维,比如加息周期顶部的那个利息对第2年的A类是好事,但随着降息,对第3年的A类又可能是坏事。所以至少得知道当期利息较中长期平均利率相比是过高还是过低,这个好像比较难。未来几年一年期定存平均基准利率设为2.5%~3.5%是否合适也很难讲,因为还有利率市场化的因素在里面。

P.S. on 2013-1-8
这个A类B类太复杂,1年了,我几乎放弃了研究,但仍在思考这个东西对于投资者的真实意义。
从过去仅存的3年左右的历史看,A类每年的收益并不稳定,而且在2010年、2011年大势不好的两年里面,并没有起到现金等价物保存实力的作用。在2012年见底反弹的过程中,才随大势反弹至面值附近,0.8元以下买入银华稳进,可以获得20%的年收益,但这个收益是以2010年、2011年的下跌为代价的,而且可以预见牛市大幅上涨过程中,A类可能会随之上涨,但涨幅会远小于大盘(也许略微溢价),牛市崩盘,又会随之下跌(溢价消失并逐渐折价)。所以,从资产配置的角度看来,是个长期收益率不高的品种,且价格不稳定,不能对组合里面配置的权益资产起到对冲作用或作为现金等价物的替代,资产配置里面,对现金等价物的要求应该是别的机会出现,马上可以使用,且要求价格稳定以便随时出售,否则谈不上现金等价物,所以说,A类基本没什么用处。
由于历史还短,这个结论有待验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便宜货最重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