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症状
(2008-09-16 13:31:09)
标签:
孤独症娱乐 |
分类: 惊鸿一瞥 |
这些年来,一直不解,为什么我不喜欢和人交往?为什么我对外界不感兴趣?为什么我直到 四岁以后才会讲话?为什么我爱自残?为什么我总是悲观厌世?......今天和朋友谈心,终于揭开了自己的心结——原来自己小时候就是一个孤独症患者。
上网查阅了很多资料,结合自身的情况,我认为孤独症症状表现如下:
1.沟通障碍:此症状最为明显——不与周边人沟通,对别人的呼喊和行为“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只有在需要时才会拉住家长,用非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需求,与父母缺乏安全依恋关系。有人形容他们把父母视为"生活的工具",要吃什么东西才去拉妈妈的手,(而不是"情感对象")平常没事就不理妈妈。孤独离群,不喜欢和同龄孩子交往。(我个人症状:四岁半以前还没有完整的语言概念,单个字的偶而说几次,对家人的呼喊毫不在意,刻意的模仿居多,四岁以后,经常因为胡乱用词和句而遭到打骂。)
2.行为障碍:重复做一件事情。(我个人的症状:将家中鞋柜的鞋子全部拿出来摆放,重复数次,被纠正后依然如故。)
3.精神集中障碍:注意力难以集中,多动。(我个人的症状:注意力难以集中,上课难以稳定的坐下来,学习成绩不佳,直至大学毕业后,该情况依然无所改善。但对文字和数字极度敏感,小时候基本能达到过目成诵,现在此能力已近乎衰退至全无。)
另综合其他各方观点:
至今,由于尚不明了孤独症的发病原因和发病部位,因此仍没有效果显著的医疗手段。从这一意义上讲孤独症目前属于无法治愈的疾病,也就是说孤独症将长期甚至终生伴随着患者。但在有效的治疗情况下,会得到好转,有四分之一的患者可以完成一份工作。孤独症作为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在我国男女患病率比例为6—9:1。其主要症状为:
1.社会交流障碍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
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
3.重复刻板行为。
4.智力异常7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但这些儿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方面。
5.感觉异常表现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的恐惧或喜好等。
6.其他常见行为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这类行为可能与父母教育中较多使用打骂或惩罚有一定关系。
疑问:
孤独症是先天还是后天导致的?
孤独症的发病原因至今不明,但可以肯定有神经生理方面的变异。遗传曾被认为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目前全世界都在进行有关病因的研究,但研究结果尚不能证明遗传是唯一造成孤独症的原因。另一条线索集中在寻找脑功能的变异上。在脑系统的不同区域都发现了各种变异的存在,目前可以肯定脑部大范围区域的神经生理损伤是重要的因素。总之,关于孤独症的发病原因,最新研究的结果趋向于"多因素致病"说,即不只有一种导致患病的因素。虽然对孤独症发病原因的研究尚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但那种认为孤独症是单一由于后天环境原因所致的说法已被否定。目前一致认为患儿脑部的损伤在出生前或产程中就已经产生了。作为诊断的一条重要标准就是"患儿在三十六个月之前即有症状表现"。
如何确定孩子患有孤独症?
当发现孩子有语言发育迟缓的现象时,就要带孩子到医院去检查。一般是由儿童精神科的医生进行诊断。有位美国精神科医生曾说过:"如果您的孩子在说话方面比别的孩子弱,首先怀疑他是否可能患有孤独症。"
孤独症儿童是弱智儿童吗?
弱智儿童通常是在各个方面的发育发展均比一般人迟缓,但发展的次序则基本保持正常。弱智儿童的智商有可测性,他们在感知、社会交往、兴趣及语言等各方面的发展与其智商成正比。
孤独症儿童虽然伴有全面性发育迟缓现象,但发育次序异常,且各方面发育不平衡。如:有的儿童大小便完全不能自理,却能有很强的计算、绘画能力;有的儿童完全没有或只有极少的语言,却在记忆力方面、识别颜色方面表现突出。孤独症儿童由于社会性极弱,在人际交往的能力和主动性方面远远低于弱智儿童,目前尚没有能准确测量孤独症儿童智商的工具。
如一位同时教过弱智儿童和孤独症儿童的培智学校老师所体会的:弱智儿童愿意学,却学不会;孤独症儿童是能学会却不愿意学。
孤独症是儿童期精神分裂症吗?
精神分裂症儿童的特征是思绪混乱,而开始发病的时间通常较迟。孤独症儿童的发病时间是在36个月以前。有一位美国精神病医生这样描述:精神分裂症儿童是力图从这个世界逃出去;而孤独症儿童是从来没有进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