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终极无意义

(2008-05-06 10:01:03)
标签:

情感

纠结

放松

早就说过,2008年的不同寻常,更确切的说是多事之秋。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在这里,缅怀一下随风逝去的年轻生命。
一篇《我等你到三十五岁》,终结了一个人的湘江情怀;一篇《纠结》,打开了往生的通道。三四十岁的人能够抵抗生活和工作的重压,但在感情面前却是脆弱不堪。说到底,人总是寂寞的。
按照现今的规定,今年和明年我还可以享受青年节的半日假期,而在2010年,我将与青年节无缘,终结了我的青年时代。有时想想,2010年,我又将是怎样的呢?对未来没有把握,当下的幻想就失去了意义。
 
下面转载《北京青年报》编者的话:
一边是纠结,一边是温暖
  两天前,4月30日,是一个女人的生日。令人痛心的是,她没有机会为自己过这个生日了。今年不会,往后再也不会。
  4月28日,她选择了T195……

这篇《纠结》,是她生前最后一篇博客,发表于4月11日,文中最后一句话是,“真的好累,要垮掉一般的累,我真的需要几天放松自己。”一语成谶。
  28日火车出事的新闻传出后,当晚9点多,她的网友“豌豆”就在这篇博客后发表第一条跟帖:“多艳,今天,现在,此时此刻,我多想看见你更新!”自那时至今,已有25万多人阅读该文,1000多人跟帖;30日多艳的生日当天,网友“一天到晚没事的鱼”在多艳的博客上为她制作了祝福网页,一万多人阅读,200多人跟帖。
  今天我们刊发《纠结》,又编发了部分网友的真情跟帖,不仅是想表达我们对多艳的痛惜和纪念,不仅是想让多艳听到这么多“一路行好”的祝愿,更想让我们想一想,多艳会对我们说着些什么。
  多艳以一种被迫的方式,放下自己的纠结,走了;而我们,每一个依然背负着或怀抱着种种纠结的人呢,应不应该早一点放下纠结,珍惜并享受世间的暖意呢?
纠结(2008-04-1122:30:27)
  标签:思念  心情  春天  开心  快乐  情感
  ◎多艳
  四月初暖气没有了,可是却突然的冷起来,每年的这个时候总是会这样的冷那么一周左右的时候,无处遁逃的感觉,很久没有更新博客了,虽然有时候自己常常也盯着自己的博在发呆。是想说得太多而不能说,是想写得太悠长而不得长。
  纠结在寒冷中,纠结在工作的繁忙中,我觉得我已经完全地投入在这样的繁忙中了,虽然我还是没有能更好地调整好我自己,虽然毛毛也和我说过理解我这个样子,只是没办法还是要努力的。很感谢有这样的一个多少年如一日的人总是在你需要的时候有那么一两句鼓励的话附在耳边,也无所求。
  我不知道你会怎么想,我也不想再想了,有时候我是如何如何的徘徊啊,我徘徊在理性与狂热的边缘,常常有时候我会拿着一把漂亮的化妆镜凝视着镜中的我发呆再发呆,可能你要比我深得多,可能我比你深得多,我是指陷入的程度,就像我那天晚上发疯你只是宽容就这样地过去了,可能你说得有道理,可是我却总想哭,在我想哭的时候我却又总是想起那句话:既非久病又不悲秋,不要哭。
  有时候我很累,真的很累,感觉重重压力,可能我是个太不喜欢丢弃的人,过去的现在的我总是感觉到了压力,昨天其实应该是个特别的日子,一个怪怪的日子,一个女人生了一个男孩子,在此恭喜她。一个男人生病了,像个孩子般的却在拿着电话等我陪着他说上几句话,一个太过于害怕孤独的家伙。一段曾经的往事曾经在这一天发生过什么,可是现在没有人记得也没有人再提起甚至包括当事者我自己。
  其实人都好自私好自私,往往喜欢对于别人的要求高过于自己的要求,我想我对你便是要求太高了,不管如何我需要走下去,因为我正在这条路上,在往下走的时候我需要你,不管是什么,我想既然已经走了,就走下去,以后不知道会再遇到什么,之所以要走下去,是因为什么,我不知道,转了一圈我也知道有些默契打着灯笼也找不到。
  已经泪流满面,心如刀绞的感觉,原来还会再痛还会再哭,我想可能是因为我总是没有长大的缘故,或者还是像个小女人。
  这么多年了,总是因为这样的事破坏着自己的情绪,感觉太傻太笨了。
  写到此时又想起某人说的那几句偈语: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工作很好,小朋友也很好,我也很好,你也不错。
  春天真的来了虽然还很冷,那我为什么会这样的悲天悯人?放松放松,你太紧张了。
  你想得太多了。
  真的好累,要垮掉一般的累,我真的需要几天放松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上海见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