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时报]本月20号,李乃文要去上海,参加《恋爱的犀牛》的演出。这次是由孟京辉带队,集结原班人马庆祝十周岁,并让观众重温一版经典的“犀牛”。
先锋话剧《恋爱的犀牛》曾经被誉为年轻人的恋爱圣经,十年来一直被人津津乐道。剧中马路和明明两位主演换了一拨又一拨,但两位钻石配角牙刷和红红却坚持演了100场,让人记忆深刻。更有媒体评价李乃文塑造的“牙刷”是先锋话剧史上的一个经典人物。
李乃文扎实的表演功底不仅被众多导演和圈内人士看好,为他日后进入影视圈打下了基础,而且也为他赢得了一批喜欢他的忠实观众。下面就是一位喜欢李乃文的名叫“清咖啡”剧迷多年前写下的文章,在“犀牛”十周年的今天翻出来看仍会觉得--很真诚很感人很有爱……
![[奶粉时报]李乃文《恋爱的犀牛》重塑经典“牙刷” [奶粉时报]李乃文《恋爱的犀牛》重塑经典“牙刷”](//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李乃文多年前塑造的经典“牙刷”形象
“看自己心爱的人江湖落魄”
文·清咖啡
大约是98或者99年的某一天,我和老公去兵马司胡同的青年剧场看话剧,孟京辉导演的《恋爱的犀牛》。话剧讲述的是一个动物园犀牛饲养员的爱情故事,故事的情节我不记得了,现在唯一记住的是剧中的三个演员:男主角郭涛,女主角吴越,配角李乃文。之所以记得这位不知名的配角,是因为他扮演一个笨拙的推销员,推销“钻石牌钻石头钻石牙刷”。直到今天,这“钻石牌钻石头钻石牙刷”仍是我和老公调侃的笑料。
散场后,我们走出剧场。忘了当时是什么原因,我们走得比别人稍晚,遇上卸了妆出来的剧中演员――当然是配角们。个子高高的杨婷和李乃文就走在我们身后,我忍不住扭过头去,看这对俊男美女谈笑风生。也许当时同行的还有别人,但我没注意,目光全聚焦到他们身上了。他们已经换上日常的衣服,脸上还有未卸净的妆。他们刚从舞台上走下来,也刚从另一个世界的故事里走出来,现在却离我这么近,近得令我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兵马司胡同的这段路很短,即使我走得再慢,也很快就到大马路上了。我和老公走到马路对面去坐公交车,辗转回我们位于清河的简陋的家;李乃文们仍站在马路边上说笑,也许是在等人或者等车;一会儿,他们也许各回各的家,也许还会凑到一块儿吃顿消夜――谁知道呢?我们和他们住在同一个城市里,彼此的生活如此遥远,却又如此之近。
剧中的男女主角后来都不时在电视剧中出现,每次见到他们,我都有一种亲切感――因为《恋爱的犀牛》,因为我们曾经仅仅在台上台下隔着短短数米的距离。尤其是郭涛,这个外表普通的男人其实多才多艺,弹得一手好吉他,唱的歌也很好听――剧中有不少他的自弹自唱。对于他们的感觉,也就止于此了,谈不上喜欢。但我有时候会想起那个推销“钻石牌钻石头钻石牙刷”的大男孩,觉得他很入戏,表演很到位,是一个不错的演员。
之后,我忙忙碌碌于自己的琐碎生活:工作,怀孕,生女。女儿不到四个月,老板象催命鬼似的催着我回去上班。那时候单位在和平门,家已经搬到回龙观了。可怜的女儿因为一直吃母乳,拒绝奶瓶和奶粉,每天饿得气若游丝地等我晚上回家给她喂奶。不到一个礼拜,我终于在宣武门附近租到一套简陋的一居室,举家搬了过去。
那时是冬天,北京城一片肃杀的景象。有时候,我抱着幼小的女儿站在九楼的窗口看外面。窗下是宣武区的大片平房,不时有鸽群划过天空,留下鸽哨袅袅的余音。一个许久未谋面的老同事从外地来看我,聊天中问我是否觉得幸福。我说是啊,我觉得很幸福。同事是个多愁善感的女孩,听了这话几乎泫然欲涕:“这几年,我不断地问人家这个问题,你是第一个回答得如此肯定的人。你使我相信,世界上原来真有幸福这东西存在。”
幸福之余,却也有小小的遗憾。因为种种原因,我很久没看演出了。正好孟京辉的《臭虫》在热热闹闹地做宣传,听说反响不错,于是我央求老公陪我去看末次演出。忘了演出场地在哪儿――好像是王府井的儿童剧场吧?只记得李乃文这次终于出演男主角了,杨婷的戏份也重了。演出结束后,演员们一遍遍谢幕,博得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最后孟京辉亲自出场,弹着吉他,与周迅一同演唱了似乎由他作词(作曲?)的《桔子红了》――没想到这个外表儒雅、才艺俱佳的男人还能写歌、唱歌。
因为是最后一场演出,观众离场后,演员们还在舞台上拍照留念。我拉着老公的手,久久不忍离去,站在幽暗的观众席上远望舞台上的红男绿女。终于,我鼓足勇气,跑到舞台底下大喊:“李乃文,李乃文!。。。”
![[奶粉时报]李乃文《恋爱的犀牛》重塑经典“牙刷” [奶粉时报]李乃文《恋爱的犀牛》重塑经典“牙刷”](//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如今的李乃文多了一份儒雅之气
有人把李乃文叫了过来,他隔着舞台底下的乐池,俯着身子与我说了几句话。剧场里混杂着音乐与人声,嘈杂不堪,我们几乎是在叫喊:
“李乃文,我喜欢你!”
“啊?什么?”
“我-喜-欢-你!~”
“你别喜欢我,真-的!~还有很多人演得比我好呢!”
“你的下一场演出是什么剧目,在哪儿上演?”
“我们接下来开始排《莎士比亚》,在哪儿上演还不知道呢,你注意看海报吧!”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我还在哺乳期,身材臃肿不堪,穿着一件土得掉渣的大红羽绒服。不知道李乃文听到这个貌似准中年妇女的fans大喊“我喜欢你!”的时候,心里有些什么感想。
因为对李乃文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虽然遭到老公的嘲笑,我还是很激动、很满足――“爱他,就要告诉他啊!”忘了这是谁的名言。如果李乃文是一个大红大紫的明星,多一个人少一个人说这句话,对他来说无所谓,说不说对我来说也无所谓;可当时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很努力、很不错的艺人,没有几个人知道他的名字,我想,听到有人对他大喊“李乃文,我喜欢你!”,他一定很开心,所以我一定要对他喊出来。
然后,我回到宣武门附近的那个狭小简陋的临时小家,继续我柴米油盐琐碎繁杂的生活。我在网上查过关于《莎士比亚》的演出消息,未果,慢慢地也就心淡了。生活中值得我操心的事太多了:女儿,老公,娘家,婆家,工作,朋友……一出话剧看不看的有什么所谓呢?
从那时到现在,除了2002年话剧节的时候看过一场台湾某大学出演的一个剧目,我们再也没看过别的演出了。去年――也或许是今年,一次偶然在电视上见到李乃文,他在《棚户人家》里扮演一个在棚户区开电器修理铺的小个体户,绝望地爱着漂亮而高傲的邻家女孩,剧中的女主角。我平时几乎不看电视,因为他,耐着性子把这部拖沓的连续剧看完了。剧中的李乃文令我心痛,不知是否因为角色的需要,我几乎没看到他抬起过眼皮,正面对着观众――就算是在棚户区挣扎,也不至于如此自卑消沉吧?而舞台上的他是多么出彩多么自信,浑身都是戏,声音洪亮、神采飞扬,眉梢眼角充满激情。
这种心痛的感觉久久挥之不去。我很仔细地想过,其实,如果李乃文真的出名了,对话剧观众来说不见得就是好事――就像号称师奶杀手的濮存昕,在话剧《茶馆》里的表现平淡无奇,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盛名之下,其实难负”吧。然而,我也不忍心见到自己心目中话剧王子般的李乃文如此落魄。
“是枝条压痛了花朵。是三月
使我的剑身修长,马匹病弱
是我,梨花树下停留了片刻
在这飞花近身的一天
看自己心爱的人江湖落魄
……”
两年前偶尔读到网络诗人楚江南的这首《看自己心爱的人江湖落魄》。前些天打开文件夹重读这首诗,看到“落魄”二字,我突然想起李乃文,虽然他算不上“自己心爱的人”。诗里还有一段:
“……
其实我说的是梨花上的光泽
月光在梨花只停留了一时三刻
却能比我一生的好日子要多
从性命相搏的前方
逼向我柔情的左侧
……”
这几句最让我心下恻然。想起这些年断断续续看过的话剧,一些感动过自己的电影,一些自己喜欢过的艺人,他们带给我快乐和感动,令我在柴米油盐的主妇生活与刀光剑影的职场生涯之余,体会到生存的另类乐趣……
“月光在梨花只停留了一时三刻/却能比我一生的好日子要多。”这也许就是米兰昆德拉所说的,“生活在别处”吧?所不同的只是,李乃文们在舞台上短暂的光辉点燃的是我们的心灵,令我们的精神可以暂时生活在别处。
听说孟京辉后来导演了一部电影,不是很成功――其实成功不成功这种东西,不是由谁说了算的,我只希望孟京辉一直努力地尝试下去,不要象张某人那么堕落;只要听到孟氏话剧上演的消息,我一定还会去捧场;当然,如果由李乃文出演男主角,那就再好不过。估计我现在没勇气在舞台底下大喊“李乃文,我喜欢你!”了,不过没关系,我一定带着闺女去,让她代我喊出这句话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