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精至美追梦人
“正是眼前这些铝合金板材,组成了复兴号动车组。我的责任就是在毫米级的精度下,将车体精密地组装起来,形成动车组的骨架。”周晶辉告诉记者,目前,复兴号动车组铝合金车体的制造还有部分手工操作环节,对工人的技术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例如,在对车体金属部件进行组合拼接时,1毫米的误差就会导致零件装不上去、合不严实。
今年,中车长客发力复兴号智能动车组的制造。为了实现轻量化目标,复兴号智能动车组车顶、侧墙两大部件型材外表面厚度只有2.5毫米。在薄的基础上,型材还要满足气密强度,即每1平方分米能承受近10公斤的压力。面对这样的制造难题,周晶辉探索出“先顶高、再顶宽,最后检测车体外形弧度”的制造工艺,焊接时采用中间向两侧对称焊接的方法,以确保动车组整车外形尺寸符合要求。
从1989年进厂至今,周晶辉参与了绿皮车、和谐号、复兴号等几十种车型的试制和生产工作,总结了优秀操作法30余项、立项攻关11项,获得国家专利11项。特别是在复兴号动车组的制造过程中,周晶辉提出的35项技术改进建议全部被设计和工艺部门采纳,成为标准的操作法。
2018年,周晶辉拥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劳模工作室——“周晶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依托工作室,周晶辉将自己掌握的技术本领和绝活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青年职工。“每次遇到困难,找周老师,准有好点子!”29岁的青年职工杨志轩说。
劳动创造速度奇绩,奋斗铸就大国重器。在周晶辉的传帮带下,目前工作室已经培养出35名工匠。其中多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吉林省首席技师等荣誉称号,为顺利完成高速动车组各车型生产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