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送炭十八载
严寒路远挡不住,奉献爱心暖心窝。古往今来,人们都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做一件好事易,坚持数年做好事难。2023年11月4日是一个星期六,随着气温逐步下降,德惠市朝阳乡长泡村五保户姚洪安犯了愁。
姚洪安今年66岁,孤身一人,视力和肢体都有残疾,出行不便,靠坐轮椅车行走,家中生活很困难。家中取暖需要烧煤,烧煤就要来回搬煤,这对于姚洪安来说,是很难办的一件事。此时的这一天德惠市的乡下,天气温度早已降到零下7摄氏度,姚洪安怎能不望煤兴叹呢?
志愿坚守暖人心。不过,还有一群上百公里外,住在大城市里的劳模职工们,始终记挂着残疾孤寡老人姚洪安的冷暖,2023年11月4日,天还没亮,全国劳动模范、长春公交集团西昌汽车公司119路驾驶员聂永军和徒弟长春市劳动模范、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19路五星级驾驶员刘真宝师徒俩人,趁着难得的休息日就离开了家,乘着灰蒙蒙的天气,顶着寒风冒着阴冷的低温从长春市区出发,驱车走的还是那么熟悉的长春----德惠的国道和乡间小路,做的还是那件让人温暖感动的事。他们首先驱车百公里赶往九台区上河湾镇的一家煤场。他们不是为了自家供暖购买煤炭,而是为了姚洪安过冬取暖,办实事为他送去“爱心煤”,送去美好的希望。
志愿服务不惧远,大爱无疆传长久。自18年前,聂永军了解到姚洪安的特殊困难后,就承诺尽力去帮助这位需要帮助的人。风霜雪雨18载,聂永军始终坚守承诺,带着徒弟每年不落的都到姚洪安家中慰问并帮助干些力气活,用爱心和行动去陪伴姚洪安,即使新冠疫情三年期间他们也是如此这样做的。聂永军还自费为姚洪安在室内打了水井,起名叫“永爱井”,涓涓甘甜清水滋润残疾老人心田,令姚洪安十分感动,“永爱井”至今还在使用着。
严寒忙装煤,挥汗献真情。2023年11月4日上午9点多钟,在煤场内,聂永军和徒弟刘真宝俩人用铁锹往尼龙编织袋内装煤。他们为姚洪安精挑细选的1.1吨山西省大同的优质煤。18年来,逢年过节,聂永军和刘真宝等经常自费购买慰问品,去看望姚洪安,帮他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还购买新鲜食材和面粉等,为他现场包饺子吃。
寒冷的是天气,温暖的是爱心。聂永军说:“我们把煤一袋袋装满了,让姚大哥方便烧。天冷了,我们惦记着姚大哥,这些煤足够他烧一冬了”。由于全球能源上涨,今年,好煤每吨达1200多元一吨,聂永军、刘真宝俩人依然向往年一样,又自费为老姚购买优质煤,确保他温暖过冬,这件暖人心的事,他们已坚守了18载,在当地村屯传为美好佳话。
心系公益情暖人心。姚洪安所住的朝阳乡长泡村离购煤场10公里,聂永军、刘真宝师徒将买好的煤雇车运了过去。他们不顾一路风寒和劳累,一刻不停地将煤卸车后,又一袋袋搬到姚大哥屋外搭起的暖棚里,整齐地把装煤的袋子码放好。此时,聂永军和刘真宝衣服,脸上和手上都沾上了黑色的煤尘,汗水也早已湿透衣背,但他们心里非常欣慰,无怨无悔。
屋外寒风凛冽,室内温暖如春。聂永军、刘真宝职工志愿者,热忱服务暖融融,他们帮姚洪安把屋里的炉子引上火又添上了新煤。炉火旺旺,暖意扑面,姚洪安眼睛湿润了:“这些长春公交兄弟就是我的亲人,这么多年,有了他们关心关爱,让我暖在身上,热在心头,活的不孤独,也有了生活的信心,我祝好人一生平安”。
寒冬腊月送温暖,真情实意暖民心。本来,城市产业工人聂永军、刘真宝与生活在农村的农民姚洪安并不相识,非亲非故,然而是一颗大爱之心、一份劳模之责、一句真诚承诺,让他们联系在一起,并一直坚守18个春夏秋冬,送温暖献爱心。2023年11月长春大地下了第一场雪,在这个寒冬里,聂永军和刘真宝劳模们,用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助残扶困实际行动践行了初心使命,弘扬了劳模精神、志愿服务精神,书写了新时代新征程劳动模范们“我为群众办实事”新答卷和不懈奋进新篇章新担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