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阳春三月奋斗正当时、多线并行迎战最高峰

(2021-03-15 08:05:33)

——高速铝车体车间“五个突破”应对生产加速高峰期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春暖花开。当机构合并整合遇到产能高峰,当城铁高产遇到智能动车组增产与加改,高速中心铝车体车间在稳步推进机构合并整合工作的基础上,面临着高铁4个项目2条生产线和城铁8个项目5条生产线交叉并行的历史最高峰生产形势。挑战面前,高速车体人选择了直面而上,自我突破,车间通过快速合并融合、科学谋划和精细组织,统筹资源,提升效益,快速稳定地实现了管理提升与产能突破
                                                 智能动车组加改与量产新突破
阳春三月奋斗正当时、多线并行迎战最高峰
    春节节后以来,车间根据中心生产计划快速从标动3086项目有序过渡到智能动车组加改与短、长编交织的密集生产模式。按照中心“献礼建党百年、缔造智能经典”专项立功竞赛工作方案要求,车间通过专题全员思想动员和承诺包保,成立以高技能人才、劳模和班组长为首的专项加改团队,建立专项质量与配置管理控制方案,执行项目制生产管理等多项措施确保动车组生产线在车间的高效优质生产。截止目前,本月车间已经完成城铁44台,350公里标动6台、智能动车组加改40台和量产11台共57台动车组的阶段性优异任务目标,实现了日产2台高铁,同时加改2-3台高铁的新突破。 
                                                   城铁生产线产能新突破
阳春三月奋斗正当时、多线并行迎战最高峰
    随着春节后智能动车组增产增速的计划要求,车间在城铁多项目高产的同时达到了车间生产史上的新高峰,城铁产能从日产1-2台加速过渡到3-3.5台,实现高铁、城铁“2+3”模式转型。这是继2020年9月创造“4+1”生产新纪录后的又一次最高峰。车间合并后,探索城铁项目“工区一条线、工位全能型”生产组织模式,通过优化工艺布局、精细物料与生产计划、内部平衡和互相交叉调配资源,两班倒班作业等方式,打造部件、总成资质全具备的全能工位,满足一条城铁线全过程生产的全能工区需要。当前车间武汉5号线、天津6号线、北京19号线A型车生产线实现一套工装下的月产18台到30台的大幅度能力突破;还实现了A、B、AS三条城铁生产线同时并行生产的能力突破。
                                                       部件回收能力新突破
阳春三月奋斗正当时、多线并行迎战最高峰
    按照公司和中心成本管控工作要求,重庆9号线、重庆江跳等项目的侧墙部件、牵引梁工序由委外收回由车间全线生产。特殊工艺结构、特殊工装以及牵引梁高强度、极高尺寸标准以及生产经验不足等客观因素,给车间部件回收生产组织带来极大挑战与困扰。挑战面前,车体人再次迎难而上,各工区工位抽调技术骨干进行专项攻关,设备、工装强化自主安装、维护与换模,多个工位在三个作业场地身兼数道工序,最终实现回收部件最短试制周期的高效与优质的如期交付突破,确保了重庆项目整条生产线的生产节拍。 
                                                    机加能力整合新突破
阳春三月奋斗正当时、多线并行迎战最高峰
      车间合并后,结合3月多项目密集、高产的新高峰,为了保障首道以及与部件交叉较多的机加工序生产节拍,车间快速分析合并后总体机床与人员的加工能力与瓶颈点,组织内部通过人员能力最大化激发、工时写实、计件核算等方式再次最大化挖潜机加能力,实现本月10多个项目机加每天近40种部件的有序换模转产与节拍拉动。 
                                                    多项目密集转序交车新突破
阳春三月奋斗正当时、多线并行迎战最高峰
     高铁城铁多项目密集交织有序生产,需要最后一道工序转序交车的有序拉动。车间交车工序克服项目多频繁更换假台支座,厂区涂装、装配以及调试多地远距离作业,加改车进车与新造车出车集中,脱车衣、转运假台等多工序生产,高质量、高标准、快节拍严格执行车间总体计划,目前一期、二期高铁与城铁进出每天交接辆平均达到10台,每天最大进车出车吞吐量达到16台,创造了高速中心铝车体生产的新纪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