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学会了     》作文教学设计

(2008-01-10 09:03:24)
标签:

教学

教育

 

《我学会了     》作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滨城区第六小学     张绍军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习作。

二、设计思想:

“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这次习作就是让同学们回忆生活,记录生活,从对生活的感受、体验中,体味生活的乐趣;在充满快乐的口语表述中感受习作的乐趣,在饱含深情的笔端流露出对习作的快乐体验,从而将习作这项苦差使变成乐差事。让学生感到不再无啥可写,而是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本设计试图从“三·三·九”式快乐作文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解决一个“作文难”的问题。学习是一项艰苦的智力活动,习作更是如此,学生的习作兴趣不会自然产生,它需要教师刻意去激发。本次习作还要充分发展学生连贯语言的能力,通过口语的交流,书面语的表达,让他们把文章写“开”写“顺”。

    本设计从“三·三·九”式这条主线出发,突出“快乐作文”这一主旨,构建起了快乐作文的三个递进层次:创设情境,引发习作之乐;进入情境,感受习作之乐;指导写作,体验习作之乐。前一环节是后一环节的前提,后一环节是前一环节的深化,三个环节密切联系,共同编织出快乐作文的网络。

三、教学目标:

    1、练习把一件事写清楚,内容要具体。

2、学会观察生活,记录生活。

3、能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能从所做的事情中有所感悟。

四、教学重点:

把学习本领的经过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五、教学难点:

能从学习本领的过程中,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六、教学准备:

展现生活图景的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习作之乐。

1、播放课件,配乐,并配以精彩讲解。

(1)体育方面:打乒乓球、打篮球、打羽毛球等。

(2)艺术方面:绘画、书法、弹琴、下棋等。

(3)劳动方面:做家务、干农活、做手工等。

(4)学习方面:观察、小实验等。

2、同学们对所展示的这些片段中的生活内容喜欢吗?这些都是我们生活的本领,你学会了那些生活本领?你认为那些本领你掌握的最好?

3、指名回答。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就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环境。一上课,教师就播放课件,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生动的资料库,并配有好词佳句,让学生在资料库里畅游并做出选择。把学生引入特定的生活情境之中,让学生畅所欲言,感受生活带来的快乐。寓习作于活动之中,在玩中指导,先玩后写。大胆设想,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出现了一种积极、活泼、开放的课堂新局面,同时也打破了师生单一互动的交往局面。在学生美丽、纯洁、平静的心湖中,一石激起千层浪,调动了学生对生活的回忆。从追寻那难以忘怀的、而又充满情趣的往事中,引发了学生的习作之乐。在不经意间,教师已把学生引入了创作的情境,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进入情境,感受习作之乐。

1、同学们真了不起,学会了这么多的本领。我很想知道你们每个人是怎样学会这些本领的,谁来说一下?

2、指名在全班交流。

3、对学生交流的内容,先由学生进行评议,再自评,然后由老师进行点评、指导。(教师的点评、指导主要是从用词、造句、语序、内容方面进行。内容方面的指导:要从学习本领的程序、学习本领的要领、学习本领的一系列动作方面进行。)

4、结合师生的评议,四人一小组,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交流。

5、同学们在学习这些本领的过程中,酸、甜、苦、辣的滋味可能都尝过,并且其中的一些滋味会至今让你难以忘怀,能把你的这种感受结合具体的事例去谈一谈吗?

6、学生结合具体的事例交流自己的感受。

7、任何本领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会遇到一些困难。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之后,你会感到很幸福、很快乐。因为你比别人多掌握了一项生活的本领,因而,你在学习上、生活上就更自信,对吗?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想你一定能从中感悟到一些什么,你能把这方面的感悟说一下吗?

8、学生交流感悟。

9、学生点评,自我评议,教师点评、指导。(要指导学生从具体的事例中谈出自己悟出的道理。)

[设计理念:习作情境的创设,应还习作以本来的面目——源于生活,反映真实。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再现生活,尽情玩味、体验,感受生活带来的快乐。在眉飞色舞,尽情表述事情的过程中,教师对遣词、造句、语序及内容方面进行指导,使学生的口语表达更加规范,为书面表达奠定了基础。在让学生感受习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的同时,进而对学生的感受、感悟进行评议、引导,使学生获得更切身的感受、更深刻的体验。]

(三)指导写作,体验习作之乐。

1、根据以上的回忆和交流,把你学会的一项本领写出来好吗?

2、明确习作的具体要求:

(1)所写内容做到真实,必须是自己亲历过的、体验过的、感触最深的。

(2)所写内容要具体;注意使用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3)要有真情实感,把自己独特的体验写出来。

(4)题目为半命题作文:《我学会了——》

3、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理念:过程是形成良好结果的前提。在学生进行交流,互评、自评,教师指导之后,再让学生动笔,学生就会感到有啥可写,不再害怕写作。让学生感到习作并不是一件烦心事。只要想到了,有条理地说出来,再写出来,也是一件快乐的事。这时再让学生动笔就会水到渠成。在写作时进一步明确具体的习作要求,是从理性的角度提出的,这样会便于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规范,从而达到快速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八、教学反思:

新课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习作要求是: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因此,习作的目标就是让学生乐于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感想。于是,在设计这节“习作”课的时候,我注重从学生对所学本领的“兴趣”入手,在学生掌握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尽情地表达;并提醒学生用好平时积累的优美语句,愉快地写作文。
   这节习作课,我有意识的运用我们的实验课题“三·三·九”式快乐作文的理论作指导,突出“快乐作文”这一主旨,构建起了快乐作文的三个递进层次:创设情境,引发习作之乐;进入情境,感受习作之乐;指导写作,体验习作之乐。三个环节密切联系,共同编织出快乐作文的网络。从理论上讲,系统论认为:“任何事物越是有序列,其效能就越高。”要克服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就必须构建作文教学的目标序列。在实践中,我们的实验课题“三·三·九”式快乐作文,就是在构建作文教学的目标序列,并形成了课题结构的网络化。

在作文教学的策略上,我主要是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引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在学生口头创作的基础上进行评议。评议主要采取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进行。自评和互评的评价活动能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着。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这样,学生通过自我诊断,自我评价,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通过对他人的评价,可以学到别人的长处,激励学生改进不足,不断提高。
    在学生进行评议之后,教师的指导也非常关键,它对学生的作文起着导向的作用,规范着学生的习作,有利于快速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这节习作课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挖掘师生的集体智慧和力量。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写什么由他们自己定,怎样写由他们辩,怎么写由他们想。教师充分放手,激活了学生的灵感,唤起学生习作的信心,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快乐作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