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诚所至,铁石为开——宋涛,用左手篆刻精彩人生
标签:
杂谈 |
精诚所至,铁石为开__宋涛,用左手篆刻精彩人生
在山东省莱州市文昌路街道艺苑小区古董街,有一个身残志坚的篆刻艺术家,十多年来,他用左手写毛笔字、搞篆刻,用超强的毅力篆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他就是民间篆刻奇人宋涛。
九岁时不幸落下终身残疾
宋涛自幼跟父亲习练书法,天分极高。父亲宋群昌是原市机械厂的一名技术员,他的书法和篆刻技艺在当地小有名气。从宋涛7岁起,父亲就教他在旧报纸上习练欧体字,看着他每天写完200个字。到了上小学一年级后,宋涛的书法在同龄的孩子当中已少见了。一次报名他参加市文化馆和文昌路街道举办的书法比赛,习作被选中获奖,摆放在文化馆的橱窗对外展出。可是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1979年7月的一天,9岁的小宋涛连续两天高烧,刚刚觉得好了一点,就坚持着背起书包和同学们一起高高兴兴的去上学。可是就在中午放学回家后,宋涛拿着算盘的右手不停的抖动,吃饭时,嘴角歪邪,嘴里含不住饭菜。见此情景父母吓坏了,父亲当即用自行车将他带到人民医院检查,诊断是颈动脉血管堵塞。第二天父亲就带着他转院到青岛山大医院,经过四十多天的住院治疗,病情得到控制。但却无法治愈。回家一个月后,父亲又带着他来到济南省立医院继续治疗,仍然没有治愈的希望。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第二年父亲又四处借钱,怀着最后一试的心情,带着他来到北京协合医院神经科治疗,专家的意见是脑血管堵塞,压迫脑神经后遗症,导致半身不遂,已无能为力。宋涛的生命虽然保住了,但从此却落下了终身残疾,右手和右腿失去了正常功能。
自食其力做起个体刻章
治疗结束后,父母不禁为宋涛的前途担起忧来……为了宋涛的未来,这个从不服输的男人从此开始与命运抗争。他坚持每天早晨天刚放亮就领着宋涛慢走5华里,练习腿部肌肉,晚上陪着他练习用手抓石子、抓玉米粒……增强臂力,风雨无阻。这样一直坚持了四,五年时间。宋涛的右手和右脚丝毫没有恢复的迹象。1993年,父亲打听到泰安儿童医院有全国著名专家坐诊儿童手脚矫正手术,疗效很好,于是他又先后带着宋涛到泰安治疗。经治疗宋涛的右脚过去只能侧面落地,现在可以平着落地瘸着腿自己慢慢走路了。第二年,父亲又带着他来到泰安儿童医院做右手矫正手术,但这次却没有达到预期疗效。就这样,在父母的精心照料和鼓励下,宋涛又能背起书包自己一瘸一捌地走路到学校上学了。右手失去了功能的宋涛只好改用左手拿筷子、用左手写字、拿课本……虽然有许多不便,但由于学习用功,加强练习,宋涛很快补上了落下的功课,不仅字写得与右手不相上下,而且他的写作能力也提高很快,作文经常被老师当成范文在同学中传看。
为了让宋涛将来能够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自食其力。宋涛初中毕业后父亲让他报考了市职业中专美术专业。还将自己收藏的篆刻工具交给了宋涛,让他一面上学,一面自学书法和篆刻。在职业中专的两年,是宋涛为书法和篆刻打基础的两年,为他以后走上篆刻之路奠定了基础。从职校毕业后,宋涛被分配到市福利公司化妆品厂上班。领导根据他的身体条件,让他当了一名门卫。可是,门卫要负责冬天生炉子。宋涛因右手和右脚失去了劳动功能,一支手拿不动铁锨铲煤,一支脚也走一出大门倒垃圾,无法胜任门卫工作。于是领导便根据他爱好书法和篆刻的特长,安排他在钟表店二楼的篆刻小组当了一名学徒工。
苦心人,天不负。找到了喜爱的工作,宋涛工作得特别起劲,爱情也悄悄来到身边。1995年,经人介绍,宋涛认识了在莱州打工的安徽农村少女汪玉梅。小汪说:“见面那天,宋涛刚做了上肢矫正手术,手臂还打着石膏,我想,只要他人好,肯努力,将来一定能过上好日子的!”俩人见面后不久,热爱艺术,向往城市生活的汪玉梅就将爱的绣球抛给了宋涛。11月24日俩人顺利结婚,婚后第二年,便有了爱情的结晶,一个健康的男孩。孩子的出生为这个家庭带来了久违的欢乐。
天有不测风云,1996年,钟表店改制,宋涛失业了。在家里闲了半年多,他不愿拖累年迈的父母,自已在古楼街租了一个摊位,摆上一张桌子、支起一把太阳伞,干起了个体刻章。说起那时的艰难来,宋涛至今仍记忆犹新。他说:“夏天,头顶烈日,晒得头晕眼花,雨天,太阳伞被刮得东倒西歪,浑身被雨水淋透;冬天,北风呼啸,寒冷刺骨,脚下踩着厚厚的积雪,迎着寒冷的北风,拿刻刀的手指冻得发青。就是这样,老天爷好象要专门和我做对似的,有时,一阵狂风袭来,将桌椅掀翻,章料撒落一地。还有时,个别挑剔的顾客见我只有一支手,对刻出的印章横竖不满意。每当遇到这样的顾客,我总是独自默默承受,一声不吭地将印章取回来磨平重刻,最多时反复三、四次,直到顾客感动了满意为止。这样,每天也只能挣10到20元。”
就是这样的日子也不长久。上个世纪末,莱州有了电脑刻章,刻章双快又好,人工刻章的生意越来越难做。宋涛再一次面临失业的考验。宋涛一度限入了迷茫之中,甚至有了放弃篆刻的念头。
个体户变身艺术家
但一个残疾人又能做什么呢?在父母、妻子和朋友的鼓励下,宋涛决心放弃刻私章,专攻篆刻,开始艰辛的艺术创作之路。从工匠到艺术家,这条路有多长,无人知晓,更何况宋涛只有一只左手。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为了早日成才,宋涛先拜莱籍山东省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刘雯为为师,又先后拜著名书法篆刻家范正红、许雄志、李刚田、陶伟锡、孙启峰等为师,刻苦学习篆刻,勤练书法。为了学艺,宋涛还不顾身体残疾带来的不便,一支提着提着工具包,装着10多斤重的章料和刻刀,先后到过北京、杭州、西安和山东各地,10多次参加全国和全省举办的篆刻和书法培训班学习。为了得到山东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范正红的指导,1998年,他独自乘车来到济南,在省城转悠打听了三天才找到范正红先生,见到这个蓬头垢面一瘸一捌的小伙子,范正红被感动了,破例收他做了徒弟。后来,宋涛又以同样的方法拜河南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许雄志等专家为师得到了他们的精心指导。
为了提高作品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多年来,宋涛坚持每天写三个小时书法,刻5到6个印章。象古人那样,夏练三伏冬练三九,10多年从未间断过。由于右手使不上劲,常年用左手握刻刀,他的左臂明显比右臂粗壮一倍。左手手指老茧比铁还硬。而右手由于要扶正章料,经常被刻刀刺伤,至今在宋涛的手上还有留着十几处刀疤。有一次,他因刻一块石质较硬的意料,由于用力过猛,一不小心,将锋利的刀刃深深地扎进左手虎口,鲜血顿时冒了出来,染红了章料……人们说,宋涛的篆刻是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宋涛初学秦汉印,攻篆书和金文,后学古玺印,最终将二者融为一体。为了心爱的篆刻事业,宋涛付出了比常人多百倍的努力,为此他甚至把父母多年来积攒下来准备给他买房子的10多万元也都用在了学习篆刻和购买材料上。
精诚所致,铁石为开。宋涛的篆刻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群喜爱。他试着将自己的篆刻作品投在报刊和网站上,《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等相继刊登了他的作品。各地的报纸、电视、网站也多次报道宋涛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事迹。人们被他的事迹所感动,许多人纷纷来信索要他的作品。广东汕头市的一位父亲杨基平,为鼓励女儿练习书法,特地请宋涛为女儿制了一枚印章,做为女儿的生日礼物,中国书法家理事皱德忠先生也请他制印,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倪进祥、朱守道等著名书法家还给他寄来自己的书法作品,鼓励和支持他从事篆刻事业。如今,宋涛在书法界已小有名气,他的作品多次入选全国书法展,并在山东省获得优秀奖。2006年,莱州市成立篆刻协会,宋涛当选为主席。
http://s5/middle/4fb843c1hb54726208e74&690
http://s15/middle/4fb843c1hb54726df8cee&690
这篇文章发表于2010年《烟台日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