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南都周刊》提点意见
(2009-03-05 14:52:13)
标签:
南都周刊读者报摊反向新闻词典错别字上海杂谈 |
分类: 新闻 |
《南都周刊》给我的第一印象很是惊艳,能把新闻写得这么有意思,那时候我还在读书,有几次在课堂上偷看周刊时笑出来的经历。现在想来,自己简直是在你们的滋润下快乐成长啊。当然这并不是说你们很不严肃,窃以为,技术上靠得住的“有趣”是一种比“端着”更牛的境界,君不见,忧国忧民的作家多如牛毛,王小波只有一个,就算再加上韩寒,也才俩嘛。希望你们把这种风格坚持下去,揣着一颗严肃的心,满面春风地洞悉世事。的确,有时候,除了自个儿笑,咱还能干点啥呢?
现在你们的风格似乎越来越成熟了,当初那种肆意的生猛劲儿也淡了一些,我觉得这是好事,而且两三年来,恶搞已经蔚然成风,作为纸媒,你们的优势不大了,今年我再看《反向新闻词典》,早没了两年前的激动。盼望你们继续开拓对新闻更新更有趣的解读方式。
好吧,按照读者来信的惯例,我开始提意见,最让我不能接受的是错别字,其实其他报纸也好不到哪去,但谁让我这么喜欢你们呢,它们常常会影响我读《南都周刊》的心情。还有就是广告,在一段时间里,我买来《南都周刊》都是直接就先把B叠扔一边,直到一个周五,忽然发现,原来B叠不都是广告啊。我的意思是,可不可以把广告做得明显点,比如在长得很像新闻的广告下面,能不能做一些标注,比如“此文不代表本刊立场”,小小的就可以,这样一方面是尊重读者,更重要的还是尊重付出劳动的编辑和记者,想想那些被我扔掉的B叠吧。最后一个问题,我前两年都是在上海买你们杂志的,我很怀念那个报摊,但来广州后听说在上海很难买到《南都周刊》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是,上海人民真的需要你们!北京人民也需要!
这是我写的第一封“读者来信”,祝我们都牛年大吉,谢谢你们,我爱你们!(读者 Vicky)
现在你们的风格似乎越来越成熟了,当初那种肆意的生猛劲儿也淡了一些,我觉得这是好事,而且两三年来,恶搞已经蔚然成风,作为纸媒,你们的优势不大了,今年我再看《反向新闻词典》,早没了两年前的激动。盼望你们继续开拓对新闻更新更有趣的解读方式。
好吧,按照读者来信的惯例,我开始提意见,最让我不能接受的是错别字,其实其他报纸也好不到哪去,但谁让我这么喜欢你们呢,它们常常会影响我读《南都周刊》的心情。还有就是广告,在一段时间里,我买来《南都周刊》都是直接就先把B叠扔一边,直到一个周五,忽然发现,原来B叠不都是广告啊。我的意思是,可不可以把广告做得明显点,比如在长得很像新闻的广告下面,能不能做一些标注,比如“此文不代表本刊立场”,小小的就可以,这样一方面是尊重读者,更重要的还是尊重付出劳动的编辑和记者,想想那些被我扔掉的B叠吧。最后一个问题,我前两年都是在上海买你们杂志的,我很怀念那个报摊,但来广州后听说在上海很难买到《南都周刊》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是,上海人民真的需要你们!北京人民也需要!
这是我写的第一封“读者来信”,祝我们都牛年大吉,谢谢你们,我爱你们!(读者 Vic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