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南都周刊
南都周刊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484
  • 关注人气:1,73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都周刊汶川特刊:生者的自白

(2008-05-15 14:42:40)
标签:

南都周刊

生者

特刊

自白

灾难

汶川

文化

南都周刊汶川特刊:生者的自白
文/长平 
  活着是一种偶然。

  这不是一个哲学问题,也不是一个科学问题,而是在大灾难面前,人突然面对真相,看见自己的渺小与卑微。

  如果真的没有人知道,灾难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降临,如果它又注定要降临,那么那些不幸的罹难者,只是我们的替身而已,因为他们被选中,所以我们还活着。

  或者说,我们为自己活着的同时,也在替他们活着。
 
  伴随着渺小与卑微的,是一种深刻的自我否定,一种严重的无力感。

  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写下的这些文字,有什么意义?我们编辑的这些版面,有什么用?

  此时此刻,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比不上奔赴灾难现场的救援者,比不上他们伸向瓦砾堆中的那一双双的手。

  然而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赶赴现场,我们必须找到自己的用途。
 
  舆论似乎达成一致的意见,不要批评,不要反思。我不知道那些因为校舍倒塌而失去孩子的母亲会不会同意停止控诉危楼,我自己虽然觉得比较怪异,但是也愿意配合,希望这样真的能够帮助更多的人逃出生天。

  那么舆论能干什么呢?

  我们可以感叹生命,但是那不是抒情的材料。

  我们可以默默地祈祷,但是与其说是为了死者和伤者,不如说是为了我们自己,我们那惶惑的心灵需要安慰。
 
  我们没有理由感到虚无,更不能把自己变成病人。为了那些仍在汶川的废墟里痛苦呻吟的人们,你必须做一个健康的行动者。

  既然我们也在替他们活着,那么可以问自己,他们需要我们做什么?

  他们需要知道发生了什么,他们需要知道怎么办。

  我们的记者赶赴现场,加入浩大的报道队伍。我们仍然相信,信息是了解的基础,了解是行动的前提。

  我们在大量信息中,试图梳理出一个较为清晰的过程,从征兆开始,到灾难的突然降临,到火速的救援,到全面的善后。

  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记录,更是为了在每一个环节中停下来,看看该如何自救与援助。所以我们编制了最全面的救援手册。
 
  每一个生者都是幸存者。

  从5月12日开始,我们的生存都是劫后余生。

  这本特刊只是一个开始,我们的行动还在继续。
 
  我们从顿挫和无力开始,希望变得越来越坚强;从悲伤和虚无开始,希望变得越来越实用。

  我们将继续发布信息,倡议慈善,抚慰伤者,关注孤儿,收集建议,参与重建家园。
 
  我们将继续讴歌人性,赞美爱心,弘扬理性,监督责任。

  如果你知道还能做什么,请你一定告诉我们。

  如果你发现哪些做得不好,请你一定告诉我们。
 
 
    作者系南都周刊总主笔兼副总编辑
 
更多阅读内容详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