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会聊天儿

(2010-10-15 12:37:31)
标签:

杂谈

不会聊天儿

 

作跟腕儿特熟状,是一部分中国人的独特喜好。比如我见过一票所谓文学团伙儿成员,谈及写作的时候老说这种话:“这个问题我跟余华探讨过。”“上次碰见苏童,他也跟我说……”看到他们认真严肃的脸,我实在无言以对,但话茬儿不接又不礼貌,只好进行荒诞化引申:“是呀是呀,别说余华了马尔克斯也是这么说的,上次我见马老的时候——”

居然还真有人更加严肃地问我:“你跟马尔克斯使用什么语言交流的?”我只好继续操蛋下去:“西班牙语。大舌音哥们儿也是能来点儿的,恰如民间歌曲《回娘家》中的一呀一嘚儿——歪。”

每当打完这种岔子,都会有厚道朋友劝我:“你也太不会聊天儿了,他爱口淫让他口去呗。”以我这种废话连篇的性格,居然落下了个不会聊天儿的名声,可见聊天也是需要艺术的。

不过比我更不会聊天儿的也不是没有。有次在云南某驻京办吃蘑菇,主人正在介绍“某菌某菌和某某菌”多么多么珍贵,席间忽然有一娱记天外神游一般来了一句:脚气是由真菌引起的。请客的半天没接上茬,我差点儿笑到桌子底下去。

也就是这位不称职的娱记,还闹过不少笑话,全是不会聊天引发的。比如她采访某来大陆淘金的老牌香港猛男,先是特热忱地说:“看着您的片子长大的。”老牌猛男如同老革命般说:“小鬼,看过我什么片子?”她不假思索地当着全剧组人高喊:“肉蒲团!您的男一号!”

真不知道这么一张嘴,是怎么在江湖上闯到今天的。但无论如何,我认为此人乃是一位真正的娱乐记者,她不仅报道娱乐界,而且还有能力以身作则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娱乐,效果比这半年的那堆烂喜剧片都强劲多了。通过这位高人,也让人了解,所谓“不会聊天儿”同样是一种艺术。

并且,无论“会聊天儿”还是“不会聊天儿”,都不是一个人的艺术,而是需要聊天儿对象的配合才能完成。在“会聊天儿”的语境中,聊天儿双方如同一个捧哏,一个逗哏,逗哏的滔滔不绝地自我爆棚,捧哏的则要敬业地帮助他爆棚:“对对对”“是是是”“那固然”。这种艺术多见于正式场合。而“不会聊天儿”的语境呢,我以为往往对聊天者的要求更高,因为它要求双方都有足够的宽容、智商和幽默感。这些东西恰恰是中国的所谓精英最欠缺的吧。

以我的观察,那些“不会聊天儿”的神来之笔,在非文化界比文化界要多,在年轻人中比岁数大的人中要多,在女人中比在男人中要多。由此可见,年轻而没那么多“文化”羁绊的女同志,往往是可爱的,也由此可见,《环珠格格》大火不是没有道理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