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耳机族请注意补充维生素

(2008-06-20 12:59:34)
标签:

耳机族

维生素

健康

小宁

耳机族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C可降低听力损害。

    坏习惯的营养补救 

    我们身上总是有一些不太健康又一时难以改正的坏习惯,如不爱运动、酗酒、喜欢长时间戴着耳机听音乐、不怎么吃蔬菜等等。想要改掉这些恶习非一朝一夕能办到,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弥补一下这些不良习惯给身体带来的伤害呢? 


    缺少运动——补充维生素E 

    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药,可以神奇到吃下去就可以抵上一天的运动。不过作为一种十分有效的抗氧化剂,维生素E在对抗自由基、延缓人体衰老方面,会起到和运动相似的作用。所以对于那些不爱运动的人来说,每天补充适量的维生素E是很有好处的。在每天的饮食中,可以尽可能多地选择那些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如坚果、芦笋、燕麦、土豆、西红柿等。 


    饮酒过量——补充B族维生素 

    一天吃一片B族维生素能降低饮酒对身体的伤害。动物肝脏是B族维生素的天然宝库,全谷类食物、酵母、牛奶、小麦胚芽、豆类等也是B族维生素的重要来源,爱喝酒的人平时可以多吃这些食物。 



    http://bbs.39.net/pic.asp?url=http://image2.club.sohu.com/pic/88/9c/zz0181cffc85f633c184c2.jpg



    “耳机族”——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C 

    音乐数码产品的流行,催生出一大批曲不离耳的“耳机族”。而长时间或大音量地听音乐,不仅会使听力下降,甚至还会导致“噪声性耳聋”。维生素A、维生素C能在某种程度上修复因声音过大导致的听力损害,西红柿中维生素A、维生素C含量较高,常听音乐的人可以多吃。 


    不吃蔬菜——补充复合维生素 

    如果你是天生的肉食主义者,讨厌吃蔬菜,那你体内一定缺乏多种营养物质,如维生素A、维生素C、膳食纤维等,它们对维持机体酸碱平衡和正常的免疫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时就要补充复合维生素。不爱吃蔬菜是个很不好的习惯,应尽早改正。




    http://bbs.39.net/pic.asp?url=http://image2.club.sohu.com/pic/9a/bb/zz01815631c08d6ec187ae.jpg


    
    上班路上别戴耳机

    强大的声音损害听力

  便携式CD机和MP3的发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但如果不分时间、场合,在骑自行车、步行或在公交车上都戴着耳机听音乐或学习外语,则非常容易诱发“耳机病”。

  研究表明,强大的声音,无论是噪声还是音乐,都会损害听力。噪声超过60分贝,可对人体造成损害,而大音量的音乐声可达85分贝以上,高频率立体声耳机的最大音量可达130分贝,相当于一架高速喷气式客机在起飞时,站在距离30多米远的地方所能听到的声音。

  当你步行在大街上或坐在公交车里时,周围环境的噪音本身就很大,为了减轻外界噪声对你正在进行的音乐欣赏或听力练习的干扰,通常需要将耳机的音量进一步调大,有时候甚至连站在旁边的人都能与你一起共享,如此强烈的声音不亚于喷气式飞机的呼啸声,这对听力的损害是可想而知的。

  戴耳机使外耳道处于封闭状态,声音进入耳道后没有缓冲和回旋的余地,很强的声压集中地传递到薄薄的鼓膜上,会引起听觉器官异常兴奋,内耳的耳蜗末梢神经细胞和听觉细胞长期在高音的刺激下,会发生萎缩或减少,使听力减退。研究表明,不同场所长期佩戴耳机不间断地娱乐或学习,听得时间越长,听觉疲劳越明显,音量放得越大,越易对内耳听觉神经系统造成损伤。特别是配有各种打击乐的摇滚音乐和夹杂各种枪炮及爆炸声的脉冲声音并不次于工业生产中的噪声,更容易引起听力下降,出现耳鸣,甚至耳聋。


  使用时间过长

  随着手机、随身听、MP3等的普及让更多的人接触和使用到耳机。耳机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特别在营造外语学习环境上受到学生的青睐。一些年轻人戴耳机听音乐一听就是数小时,且声音放得很大,无论在行走或做功课时都不愿取下,甚至在睡眠前也戴着。这可是以损害听力为代价的。

  引发交通事故

  此外,在骑自行车、开车时戴耳机听音乐还会分散注意力,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因此,从健康和安全方面着想,上班的路上最好不要戴着耳机。要想听音乐或练习外语时,最好在环境安静的地方,且音量要适当,收听的时间应控制在每天1小时以内。如有耳鸣或听力下降的症状,应及时请医生检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