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通过小米盒子(有了这好东东,我似乎又回到了国内)看了两集浙江卫视的《爸爸回来了》,个人感觉还是《爸爸去哪儿》更吸引人,原因是前者主要都是在直播父子或父女的的亲子关系,其唯一的看点的明星效应,而后者则通过孩子与孩子之间所发生的故事展示出天真与童趣。说到底前者的看点还是明星,是成人,后者的看点才是孩子。不过,《爸爸回来了》对我还是很有启发,我想通过其中一集发生在李小鹏与女儿奥利之间的小故事来说说我的收获
。
事情是这样的,奥利在玩爸爸的手机,小鹏觉得时间长了就不想让她再玩,请她把手机还给爸爸,奥利一直不肯,于是冲突发生。小鹏的表情开始严肃,但可能是手机实在太好玩了,奥利没有屈服,虽然把手机游戏关了但依然在自己手里,对爸爸的警告“如果不还给我,那下次就不给你玩了”也无动于衷。她甚至把手机在地板上滑来滑去,就是不还给她爸爸。
先不说小鹏是怎么处理的,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作为爸爸或妈妈,你会怎么处理?有哪些可能性:
一、直接把手机抢回来。
然后呢?孩子可能会哭,然后爸爸再去哄?或是不去哄她让她自己哭完?如果去哄,孩子虽然会哭得更凶,但至少是一种弥补;如果不去哄,那这种情况多次发生后,孩子的性格就会被扭曲。不管如何,像法西斯这样直接抢手机,这种做法本身就是错的,这等于直接告诉孩子以后你要什么就直接从小朋友手里去抢好了。这种榜样的力量会害了孩子的。
二、爸爸开始生气,开始冲孩子发火,大声叫嚷直到孩子把手机还回来。
这种做法会让孩子很害怕,虽然还了手机,但已经忘了为什么要还,只是害怕爸爸的淫威罢了,这样的孩子今后要么变得很胆小,要么也一遇到事情就开始大叫大喊,直到自己的愿望被满足为止。
小鹏是怎么做的?他先是用平静且严厉的语言告诉孩子,如果再不还手机,那要去房间隔离了。2分钟后,奥利依然我行我素,于是小鹏把她抱到隔离室里,一进去奥利就开始哭,小鹏在外面陪着她,大约3分钟后,再把奥利抱出来,再一次要求她还手机,这次奥利终于马上就还了手机,这个冲突就这么解决了。
我非常认可小鹏的这种教育方法。首先,作为爸爸,他至始至终都没有发火,这点非常重要,因为你的负面情绪会第一时间感染到孩子,如果作为家长,你旦凡遇到事件的处理方法就是生气发火和yell,那孩子以后就会了,今后家里就会冲突不断。其次,小鹏采用了隔离法很科学,用这种方法来帮助孩子建立起规则。用实际情况告诉孩子,你一旦违反规则就要受处罚。再次,当奥利受罚时,爸爸并没有离开她而是陪着她,这样孩子就有了安全感,虽然受罚并不好受,但不会让孩子害怕。孩子的心灵是很敏感的,一点点不良的事都可能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很大的伤害。最后,小鹏等奥利受罚结束后再一次要求还手机,这就把这个冲突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同时也验证了这种方法的结果,下次再遇到一样的情况,奥利就会马上还东西,因为规则已经建立起来了,且并没有造成一丝丝负面的影响,爸爸的也树立了应有的权威。
再回过来反思一下我的育儿方法,有些冲突我处理得没有他得体。我在儿子受罚时自己的情绪也没能控制好,有时会生气,甚至会yell,因此导致儿子现在特别敏感,他遇到事情容易生气,生气后又要我们抱他来帮助他缓解情绪。他自己控制情绪的能力比较差。此外,我比较喜欢和他讲道理,但效果并不好,在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他什么也听不进去。总之,与孩子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孩子总会找机会来挑战一下权威,作为家长要能科学地处理这种冲突,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深呼吸几次或许有用,想一想不能为了泄自己的一时愤怒来糟蹋了孩子未来的性格。
写下这些与所有的父母们共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