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本文之前,必须要先感谢所有的博友和网友。在我的上一篇文章写完后,大量的点评给予了我很多的建议和支持,让我深深感受到一颗颗真诚的心跨越了时空的距离飞到我身边,让我有了一份份沉甸甸的感恩之情。对于每个点评我都认真读上好几遍然后仔细地回复,你们的留言给了我巨大的信心,让我深信自己一定能成为一位好父亲的,谢谢大家!
加拿大的学校每年都有两周的春假,今年的春假又连着一个复活节的长周末,因此实际上春假从3月16日开始一直持续到4月1日结束,共计17天。儿子放假我们就忙了,他不可能每天呆在家里,而且今年温哥华天气特别好,晴空万里,平均气温7-18度,一派春天的气息已经向我们奔来。记得杭州的春天,西湖边的柳叶已静静地垂着随风飘荡,断桥下的荷叶已呈现出绿色的勃勃生机,这是一种秀丽的唯美。而温哥华的春天,大片大片的草地不知不觉已转绿,白云则在碧蓝的天空中展现出各种奇妙的姿态,樱花已迫不及待的待开放,这是另一种大气的纯粹且安静的唯美。感谢苍天能让我在这么美丽的两个城市生活,享受生命!
儿子的春假开始前,我们就为他报名了兴趣班。这是一个有着40多年历史的艺术中心--Place des
Arts,从名字看有法语的影子,估计早期是法国人开的,在我心里法国人永远与艺术密不可分。春假班的课程共一周五天,每天早上8:45到下午3:45,我们早上把他送进直到下午去接,对我们来说这与平时他去幼儿园就没什么区别,而他在那里每天有6种不同的艺术课程,分别是绘画,纺织,打鼓,陶艺,百老汇歌剧等。第一天,去接他的时候还有些小担心,于是提早20分钟就到了,去教室偷偷看他,看到他正很认真地在做陶艺,那种专注度让我很吃惊,要知道儿子是个一刻不停的孩子。下课后他就喋喋不休说开了,看得出他很开心,问他最喜欢哪个课,他说是陶艺,问他这个老师你喜欢吗,叫什么名字?他说喜欢,名字不知道,我说那你明天再问问他,儿子说没用的,问过很多次了,名字太长就是记不住呀,又问他打鼓课,儿子说太搞笑了,老师给我们没有垃圾的垃圾筒当鼓来打!不会吧,哈哈
就这样,春假的第一周很快过去了,周五去接他时我们还带了个大箱子,组织者说最后一天要带箱子把孩子一周下来做的作品全部装回家。那天我很好奇他都做了些什么,一进大厅就看到桌子上摆满了孩子们做的各种东东,我一个个去找,每找到儿子的名字就小小的激动一下,然后小心翼翼地把这些作品轻轻地放入箱子。下课儿子出来后,仔细看了箱子后说,少了一样东西,然后头也不回去又冲回教室去找,老师正在整理桌子,看到他进来就问他,儿子用一口流利且自信的英语和他沟通,告诉他要找一个游泳池,老师帮他在教室里找了一会儿没有就一起出来,然后在展览桌上帮他找到了,原来是个用陶泥做的游泳池!这下儿子满意了,但在回家的路上,他一直说怎么这么快就结束了,明天还想来呀,告诉我们暑假还有类似的课程,看来他是真的喜欢这里,我们问他是喜欢幼儿园还是这里,他说是这里。我知道原因,在幼儿园里他需要学习不少规则,而在这里他得到了更多的自由,他的创造性得到了更多的发挥,他也接触到了更多新的艺术形式,比如纺织和百老汇歌剧。
春假的第二周,我们继续带他去参加跆拳道训练,比起之前,他的进步相当明显。我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老师在一边教他动作,他却管自己在地上打滚翻跟斗,让我在一旁看着实在气得不行。现在他已经能控制自己的身体,并很认真地听与学,虽然动作还是不标准,但毕竟能follow
instruction,昨天教练说他可以准备升级,马上就能得到白腰带啦!我真的很为儿子骄傲。
通过儿子这次艺术中心的春假学习,我注意到其实洋人的家长也很重视的孩子的艺术培养,并不只是中国的家长给孩子参加一个又一个的学习班,西方人家长也一样的!可能不同的是,中国家长被动地不得不更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洋人家长更多看重孩子的兴趣培养,这里的小学没有回家作业,学术上的要求很低,但很注重孩子们的自信心、表达能力和个性的培养,因而社会活动频繁,这样孩子除了玩,也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艺术,发掘自己的长处。而国内的学业压力太大,再加上家长又想提高孩子们的素质,学舞蹈学钢琴什么的,就感觉国内的孩子们实在太累了,我的理解其实这不是家长的错误,而是变态的教育体制所造成的。我坚信孩子们学习艺术真的很重要,越小的孩子越多的为他们埋下各种兴趣的种子,将来一定会开花结果的,这种开花结果可能并不是指一定意义上的成为艺术家,却是艺术为一个人的人生奠定的一种素质,一种成功的品质,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我相信这才是我们作为父母最期待达到的一种期望吧,我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