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风古韵高公馆

(2008-06-30 17:11:35)
标签:

爱在中国行

采风

文化

分类: 散文

清风古韵高公馆

 

历经八十余载风雨,占地面积 13920平方米、建筑面积2690平方米的高公馆,坐落在辽宁省灯塔市城南3公里的张台子镇房身村。这里砖石围墙、青瓦朱门、房脊爪缓、雕梁画栋,无不流露着民国时期乡村豪宅的气派与风雅,疏密适度的格局,彰显着古朴典雅的气质,而门前侧立的三蹬上马石则显露了主人的不凡身份。

高公馆,系民国时期奉天省财政厅代厅长、实业厅厅长、禁烟局局长、官银号总文书、征缴课长高毓衡(字钧阁)的私人宅院。自1927年动工奠基,建有标准房1488间,另有附设房舍11间的建筑群,历时二年竣工,整体建筑工艺依照沈阳故宫设计,十分考究。高公馆是东北地区建筑规模较大、保存比较完整的民国时期建筑群之一。

高公馆的主人高毓衡,字钧阁,生于1881年。据辽阳县志记载,其祖上是皇亲贵族,“高氏,清初万斌世居本邑,……谥方定孙高杞之女为慧贤皇贵妃,其后裔已不可考。然观属境内高氏多汉军人,住邑南礼备沟。高元顺世袭云骑尉,居邑东南达连河,高觐宸举人居南新堡,高进化师范科贡生皆系大族隶满洲者,住辽阳城北房身,高毓衡副榜,族亦不少,其余散处,各乡不可悉记……”高毓衡本人于清光绪年间中副榜,是举人。

民国时高毓衡在奉天身兼多职,因办事能力极强,当时东北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叫“妥不妥,高钧阁”。解放后,他在北京隐居,1960年去世,享年79岁。

高公馆当年主要是高毓衡父母及家人在此居住,在百姓眼里是一个书香门第的大户人家,因了这座庄园的存在,使当地政治文化生活气息日渐浓厚,人心向上,老百姓不仅关注国家大事,而且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文化的熏陶。

1949年全国解放后,该公馆收为国有。1951年开始改为重点中学校址。从这所别致的校园里,走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1984年高公馆被灯塔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收归灯塔市文化局管理。

由于自然的风雨侵蚀,高公馆满目疮痍,1996年已发展成县级市的灯塔市人民政府,于2000年投资290万元对高公馆进行了原貌修复。修葺后的高公馆被辽阳市列为文化旅游系列景点之一,高公馆在省内已名气大振。很多来沈辽鞍一带旅游观光的文化游客、各级领导纷至沓来,对高公馆的文化内涵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2007年高公馆被辽阳市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公馆的文化价值在人们的心中逐渐升华,它的存在对研究东北地区民国时期的古典建筑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省市政府目前对高公馆的开发建设十分关注,灯塔市政府也正积极努力,对高公馆开发建设做进一步的完善。

具有清风古韵的高公馆,宛如一座世外桃园,接受过近一个世纪的风雨洗礼后,依然散发着浓烈的文化气息,引无数文人墨客前来观光采风,挥毫泼墨,它确是文学艺术界开展笔会的良好基地。

 

(此文为市委推介文稿 ,本博带着任务完成的 ,作为材料保存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轻说经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