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周六,8.30出家门,在小城一个羊肉锅喝羊汤后,骑车到城东沭河湿地公园,看看杏林里面的杏花还是不是开着。北风疾吹,一路少有行人。到了后大失所望,光秃秃的枝条上既无嫩芽也不见花朵,就连地上残红也被一夜的北风急雨一扫而尽,很是失望,遂决定一路往北逡巡,看春色和活动老胳膊老腿兼而有之。
不知不觉游逛到了城北,一不做二不休,继续顶风折向西行柳青河大堤,再往南去大湖生态农业基地买点新鲜草莓,意外遇到以前的一个工友,招呼间买上,打算回家,其时已是12.30.
刚刚骑上车子,感觉后胎不对劲儿,检查发现扎胎。。。,荒郊野外的,只好推着车边走边找修车店,后来才明白把自己累成死狗一般的经历才算是刚刚启程。
一直走到自己住的小区,才找到一个修车店,一路走了一个小时,算来从出门到回家,漫无目的的在灰色的春天里游荡了5个小时。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周日饭后接朋友电话,一起去打探一下在沭河杨店子桥附近传说中的一片油菜花。赶到后毛都没见一点,倒是有一处流水小有气势,飞流湍急的样子。
胜日寻芳沭水不遇,不甘心失败,继而一路北上,寻访小城境内的两座水库。
时值百花齐放,蜂蝶起舞,先是在一处叫做聚贤山庄的破败景点转了转。聚贤山庄位于小仕阳水库南端,依山傍水,空气清新,环境清幽,感觉这地儿太适合养老了,山水人和谐相处。
现代人在钢筋水泥森林里买什么房子啊,最好的归宿应该是散养在山水之间,一切回归自然。
小仕阳水库
小仕阳水库位于莒县招贤镇小仕阳村东沭河支流袁公河上。控制流域面积281平方公里。总库容1.25亿立方米,兴利库容0.71亿立方米。
水库工程于1958年10月开工,大坝、输水洞、溢洪道等工程于1959年6月基本完成。水库投入运用后,相继完成翻修主坝上游部分石护坡,加深加宽老溢洪道,加高主坝粘土心墙,开挖新溢洪道及建溢洪闸等工程。至1985年,水库工程共完成土方110万立方米,石方21万立方米,混凝土0.6万立方米。累计国家投资717万元。
水库大坝为粘土心墙砂壳坝,长960米,最大坝高为25.30米,顶宽5米。副坝为均质土坝,长350米,最大坝高8米,顶宽6米。有新老两条溢洪道,老溢洪道为开敞式,最大泄量2688立方米每秒。新溢洪道上建闸5孔,最大泄量2432立方米每秒。输水洞最大流量为14.08立方米每秒。水电站装机1台50千瓦。
水库防洪能力达千年一遇。年平均淤积量为41万立方米(1977年测算)。1974年8月14日发生建库以来最大洪水时,削减洪峰82%。水库灌区设计灌溉面积7.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5万亩。电站年平均发电量0.2万千瓦时。
从小仕阳水库出来往北再往西,就来到了青峰岭水库。有一个好友就在这儿上班,带我们坐摩托艇在水库里一游,甚幸至哉。
青峰岭水库
青峰岭水库为山东省第四大水库,位于日照市莒县县城西北30公里淮河流域沭河上游。流域面积770平方公里,设计水位162.9米,校核水位164.45米,兴利水位162.00米,死水位140.80米,最大库容4.101亿立方米,兴利库容2.687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4.14万亩。总渠干(丰收渠)1条,长28公里,干渠6条,长51.59公里,支渠42条,长157.74公里。干、支渠衬砌31.6公里,修建各类渠系建筑物1635座。是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发电、养鱼等综合性的大(二)型多年调节水库。灌区内十几万亩良田旱涝保收,成为莒县的主要产粮基地。与安庄镇,洛河镇相毗邻。
水库下游保护着莒县、临沂、郯城等县城的工矿企业,82万亩农田和100多万人口,水库下游25公里处有潍徐公路,115公里处有兖石铁路,180公里处有陇海铁路。自1960年建库以来,水库有效地拦蓄了上游来水,保障了沭河下游沿河两岸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水库在百年一遇设计洪水时可削减洪峰33%,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0.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4.14万亩。水库枢纽工程由主坝、副坝、溢洪道、放水洞、水电站五部分组成。大坝全长1200米,坝顶宽7.2米,最大坝高30.9米,坝顶高程167.2米,坝顶防浪墙顶高程168.0米;放水洞主洞长177米,洞径3米,进口底高程140.8米;溢洪道建有9孔溢洪闸,总宽102米,净宽90米,闸底高程154.3米,闸门尺寸宽×高为10×8.3米,弧形钢闸门;副坝位于大坝西南马鞍形山口处,为浆砌石坝,长270米,顶宽0.6米,坝顶高程为163.8米,坝基埋深1米。青峰岭水电站位于主坝南端,系坝后式引水电站,电站装机五台,总装机容量4100KW(1250KW机组3台、250KW机组1台、100KW机组1台)。水电站设计年发电量1116万千瓦时,多年平均发电量360万千瓦时。



因为是周日,大院子显得分外空旷
当年的石磨盘
坐上摩托艇开始出发

水库派出所巡逻船
有烟波浩渺的感觉
朋友很快学会了驾驶摩托艇
追逐海鸥
管理处优美的环境
水库虽然壮观,但是库区老百姓却为修建水库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很多村庄集体移民,老百姓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在水库的中央,朋友说起来年除夕下午值班,看见水库两岸人们熙熙攘攘如赶集。我不解,以为是趁着节日捞鱼的,朋友说,不是,是两岸的村子里的老百姓上坟祭奠先祖的,在那个年代,一切服从于国家建设,被政府像驱赶羊群一样急着迁移,祖坟都没来得及迁走。
是啊,一个连一抔故土都没来得及带上的移民,到哪儿落地生根?以至后来很多年龄大的移民,说什么也要迁回老家,哪怕是在水库岸边搭一间简陋的窝棚,老死也要回归故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