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母大人

(2009-11-16 15:42:21)
标签:

家庭

姥爷

兄弟姐妹

木工

电动车

腰腿

杂谈

分类: 散珠碎玉

    父亲在前面推着三轮车,母亲在车上坐着,走的稍显吃力。父亲带着现在老年人都戴的长帽檐的棒球帽,还是能看见露出来白白的头发。
    我和姐姐在后面推着摩托和电动车跟着,父亲不让我们推,虽然父亲已经不很高大挺拔,甚至有些佝偻着身子。
    这是两天前的一幕。在父亲推三轮车前,我刚刚把母亲从楼上背下来。
    母亲今年69岁,心脏和胃平时也不是很好,也经常吃一些药。但是尚算康健,年龄大了,有一些是老年病。去冬今春以至夏秋,和父亲一直操劳在老家翻盖的房子,很多时候都累得生一次病。母亲前几年腰部受过外伤,这不在今年立冬前后腰腿痛就突然的厉害起来,先是住院打针理疗10多天,效果不大。回家静养,而现在突然加重,不能行动,躺在床上,疼痛难忍。姊妹们看着母亲受罪的样子,心里很难过,但是不能替母亲分担哪怕一点点的痛楚.
    这次的病灶在腰椎,诊断结果是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刚开始包括母亲在内都是主张保守治疗,年龄大了不把手术作为首选,毕竟恢复的要慢,再就是母亲非常害怕手术的成功与否,担心一但不十分成功,从此卧床不能自理或者是行动受限,会给父亲以及孩子们添很大的负担。捱乎到现在,别无选择,只能手术。
    包括父亲在内,全家一致认为母亲的腰腿痛病的根源在于年轻时候出大力劳损有直接的关系,风风雨雨这些年的劳作,终究落下了满是伤病的身子。兄弟姐妹四人,都是在农村长大。小时候父亲一人在外面上班,家里的活儿根本就不指望能帮上忙,何况父亲读完书就参加工作,农活也没有接触多少,身体也不是非常强壮的。这样以来拉扯四个孩子,所有的农活都压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在那个生产力十分落后且有贫困的六七十年代,是多么的不容易。很多母亲当时所遭受的苦累我们只是在逢年过节母亲十分高兴地时候才笑着告诉我们的,平时真的了解的不多,尤其是我和姐姐小时候的事情。
    姥姥家离我家有30公里,现在看也不是很远,但是在走路全靠步行的年代确是不很近的距离。小时候记得走姥姥家也就是3-4回,还要兄弟姐妹几个轮流着走,一般都安排在春节过后。姥爷会木工,手艺在周边也很有名,大舅二舅以及后来的舅家好几个表哥也都会木工。母亲在姥爷家排行老五,上面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下面还有一个弟弟。由于姥爷会木工,家境在当时算是比一般的人家殷实一点,加上兄弟姊妹多,母亲说在嫁给父亲前在家也是没干过活儿,也是一直读书,虽不说是惯养,没出大力是实在的话。母亲又说嫁给父亲算是把出嫁前所有没干过的累活一并补上,还要多两倍。在农村的日子,母亲也算不上是身强力壮的那种,之所以能撑起一个家的所有劳作,全凭隐忍和默默地承受。至今我们回想起来也是很敬佩母亲,更把对母亲的爱深深地掩藏在心底,回想起来,尤其是在母亲生病受难的今天,却再怎么掩藏也难敌心潮澎湃。都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海,如今想来,山再高也有顶峰,海再深也有海底,而父母大人的爱却不能丈量。

    母亲不会骑自行车,我小的时候记得母亲学过,那时候很少有农村妇女学自行车的,但是学了几次,跌倒了几次,把这档子事也就撂下了,所以母亲走娘家也不是很多,一年难得走上三两次,倒是姥爷和几个舅舅来我家看母亲多,顺便再帮着母亲做些农活,包括家里盖房子等事情母亲也总是从娘家搬援兵,姥爷家是个大家,姥爷叔兄弟都十好几,加上母亲在叔伯姐妹弟兄中靠后,一些侄儿辈上的指使起来也气实(随意)。十多年前妹妹给母亲买了一辆三轮车,上街和到我们几个孩子家就方便多了。父亲算是一辈子侍候文字,除了骑自行车对三轮车骑得远没有母亲好。今秋老家的房子算是拾掇地差不多了,两个老人合计着买一辆电动三轮车,好一起回去方便,父亲便为这事考察了好久,车型、性能、价格等,严格按照上一个大项目似的程式,9月份买回了一辆。先是两个老人到小城的所谓新区练了两天,到后来单练。母亲骑三轮车熟练,父亲笨,母亲就说:看你爸爸骑车子就是拙笨,回老家的几次还是母亲骑三轮电动车带着父亲的。姐姐知道父母买了三轮电动车后,和父母推让了几次,执意的买了单。
    母亲性格开朗,这一点和父亲不同。父亲是长子,出生在1938年,正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年代。在父亲之前还有两个夭折的姐姐,也就是我有两个夭折的姑姑。性格上有一点谨小慎微,加上一直从事教育史志工作,性格以严谨认真为多,不喜热闹。每天早晚自己出去溜溜弯,再就是赶集采购,收拾家务,所有物品按照分类都整理的有条理,再就是利用废料修修补补,从不浪费一粒米,一把柴。总是觉得父亲有很多做不完的活,而很多在我看来是无用的反复收拾。母亲性格开朗一些,现在我看来一是小时候可玩的兄弟姐妹多,再就是在农村的田间地头的劳作培养的,当然遗传也有很多。有时候能听到母亲爽朗的笑声,但是很少或者是几乎没有听到父亲的大笑。我们兄弟姐妹四个还是遗传了父亲的性格多一些。
    在母亲生病难熬的时候,17号父亲就是72岁生日了,本来想前些日子母亲通过治疗,能快点好起来,大家好好地为父亲过一个生日。就在昨天我们还计划在周二晚上一起为父亲过生日,弟弟也要从日照赶过来。孰料想母亲病痛日甚,今早父亲打电话说不要麻烦了,看你妈妈痛的那样,今年就算了。接到电话,心如刀绞。
    我们从来没有给母亲过生日,不是不给过,而是母亲不让。母亲感觉给父亲一人过,大家一起,也算是都过了。在前年以前,我不知道母亲准确的生日,姐姐知道,会悄悄的在生日之前给母亲买衣服。闺女心细,由此可见。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回想起父母亲的不容易,唏嘘不已,泪水盈眶,几度模糊了视线。这几天就按安排母亲住院,把手术做了,也祝愿手术圆满成功,让母亲早日解除病痛。也希望在没有生日晚宴和蜡烛的中度过72岁生日的父亲,健健康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09年11月11日
后一篇:2009年11月21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