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大学毕业15年同学会的感想
(2022-04-21 15:51:43)参加大学毕业同学会的感想
2016年8月31日晚,接到郑大同学y的电话,告诉我说2016年国庆节期间,当年的同学能不能搞一次毕业15年聚会,我很高兴,也期待已久。
15年了,我们同学没有聚一聚了,大多数人基本不联系了,有很多人我连名字都叫不上来,当时真是兴奋了一阵子。
同学会的基础是同学,我们这一批人现在是35-50岁之间,在各条战线上正处在“中坚”,同时彼此都有扩大交往的愿望。如果发挥好了,这将是多大的一笔财富呀!
同学会其实就是重新构建一个关系网,如果网织得好,下网适时,一网能捞上好多鱼,一个不漏是理想,能网住百分之八十的同学来参加还是有可能的。
如果这次聚会的发起人选择得合适。以往别的院系聚会一般是当年的老师或同学中现在有影响力的同学振臂一会,往往会响应者云集,聚会很简单了。我们这个班很特殊,既不是普通高校的学生班,也不是成人高校的社会班,而是一个特殊的班级,成人占一半,才大专毕业的学生占一半。其中不少已参加工作,只是想借机会捞一纸文凭而已。当年的两位辅导员老师没有责任心,在同学中威信不高,指望她们是不行的。然而同学中年龄长且有一定威望身份又合适的人还是有的,比如现在郑大西亚斯当院长的C。C是院长,是一个二级学院,具有一定民办性质,也是需要扩大宣传的。如果以C为召集人,大家聚会有一个行程是去他所管理下的西亚斯学院,他一定不会拒绝。一则表示同学们对他的尊重和推崇,二则也满足C的虚荣心和自豪感,因为我们同学中现有在中央部位工作的,也有省级政府工作的、市级政府工作的,还有记者律师等民间人士,一定能满足他的。如果让同在郑大工作的Z去邀请C,C可能不不会拒绝,因为Z和C本身是同事,Z老公又是著名医学专家,彼此肯定是给面子的。做这些对Z和C只能有好处,没有负面效应。
令人遗憾的却是几个“小虾米”去联系,他们仍像当年上学时的行事风格,在同学群里相互联系,对照毕业照一一查找,结果是都表示来,但是谁的态度也不明确。
如果这次聚会的方案设计得巧妙。世人都说是刘备三顾茅庐去请的诸葛亮。其实是诸葛亮巧妙设计赚来的刘备。我们这次要聚会如果按互联互通来发动,激发起每个人的兴趣和欲望,这是聚会前必要的准备。毕业15年了,当年的一些同学也成龙成凤,应该满足每一个人员的愿望,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让参会者觉得如果参加这次聚会,我一定收获满满。就像中国革命时期搞得统一战线一样,最大限度网住人,如聚会地点选择在五星级宾馆聚餐,比如裕达国贸酒店或郑东新区CBD商务酒店,这些高大上的地方,一下子能吸引好多人,因为它能满足大多数人的愿望。而选择在郑大附近的黄河饭店则吊不起一部分人的兴趣,一是它本身是一家老酒店,尽管离郑大很近,方便去郑大老校区参观,但,去当年的学校看看已是个幌子,主要是同学之间见面拉拉关系,今后彼此能互相帮助。
然而,这次聚会仓促,有不少败笔。首先是仓促组织,没有组成组委会,形成组织中心。在未充分商议和设计的情况下就公布议程,所公布的议程不是精心性的设计,而是借鉴别人的商业程序,没有新意,不吸引人。
其次,议程中过早公布细节,比如AA制。虽然是想同学平等,但这已不是学生时代,每个人的心里是不同的,一部分现生活得一般的同学会觉得,去参加一次聚会,和这些人见一面,眼前对自己没有好处,我本身就不宽裕,还要个人出钱,不去也吧。
一部分现生活得不错的同学会觉得,我们聚会应有个别大款请客才行,哪能像合作做生意似得平均分配呢?
一部分当官的同学会觉得,我大小在单位是个领导,从没有自己买过单,吃个饭还要自己掏钱,太小看我了。
还有一部分正风光的同学会觉得,我想借机会炫富也没有机会,我身价这么高,吃个饭AA制,有损我的形象。
再次,议程中个别细节让人失望,比如邀请某某老师参加。本来,辅导员老师是组织同学的纽带,但我们当年的两位辅导员让人觉得不值得一提。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对她们不感兴趣,如果提前公布这个细节会导致一部分人不愿意参加。
再次,我们班里当年的同学现在是副科级领导干部的不少,按现行有关规定,领导干部不得参加老乡会、同学会之类的聚会,确需参加的应向相关部门报备。
最大的败笔是竟然在同学群里公布欲参加同学会名单,并标上了顺序,这让排位在后的同学有敌对情绪。他们会认为这样一公布会让人觉得他们不积极,有些人觉得把自己排在前面才风光,现在把我的顺序排在后面没有面子,那也就不参加了吧。这一公布,当年的几对恋爱者也不会来了,特别是现在比较风光的,他们会觉得见面没面子。如果事后打印同学录时能按照国际惯例比如姓氏笔画或英语26个字母顺序会更好。
虽然现在结果未出来,可以预见的是参加人员不会多。
2016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