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过15年的“三疑三探”“西峡经验”
(2018-04-09 10:05:36)已过15年的“三疑三探”“西峡经验”(转载)
3月29日—30日,记者再次来到南阳市西峡县,回顾与探寻疑探教学法的产生与发展情况。在西峡县教体局教研室、西峡县第一高级中学、西峡县五里桥初级中学、西峡县城区第四小学,记者与校长、教师、学生进行座谈,深入交流,并走进课堂,再次深度感知疑探教学法的品质与影响。
再品疑探教学的内涵:
牢牢抓住课堂中的学生学习主动性
所有的改革都有惊人一致的起因:落后。
西峡县教体局副局长杜恭礼告诉记者:“2003年之前,西峡县教育教学质量和成绩在全市倒数,每次局领导到市里开会,开完就赶紧离开,因为不好意思见领导和兄弟单位同人。”
当时,西峡县优质生源一度大量流失到外地,凡是有点门路的家长都把孩子送到外地就读。教育,已然与这一豫西南明珠的经济和文化极为不匹配。穷则思变,西峡县教育人坐不住了,四处奔走。在学习全国知名教改经验之后,他们觉得,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探索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教法。
西峡县教体局局长带队到洋思、杜郎口等学校听课观摩,邀请天津教科院王敏勤教授等教育专家现场指导,采取包片到乡、蹲点驻校的管理模式,按照“分片分校分级分科”的实验方式,在反复实验、实践、总结、反思、矫正、完善的基础上,探索出了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加上对知识的运用拓展环节,8个字能全面涵盖操作特征:先疑后探,编题自练。
30日上午,记者走进西峡县第一高中高二(1605)班,发现“小老师”王紫嫣同学正在带着同学学习《人和》。一节本会枯燥的文言文课,在“小老师”和同学们的疑探之间,时而有了严谨的设问求解,时而有了会心的笑声,真知闪现。而语文老师徐洪梅倒是轻松地站在一旁,或欣赏不语,或及时点拨“小老师”和学生们难以确认的知识点。
在“三疑三探”的教学中,教师“教”的行为是“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即学生会的不讲,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学生“学”的行为是“八会两都”,即会提问、会自学、会展示、会倾听、会评价、会质疑、会讨论、会总结和都参与、都成功。
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践了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师的责任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的教育思想,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奠基作用,同新课标的要求相通。
关于疑探教学的难点,记者采访了南阳市第一中学校长杨文普,他认为难点在于实践初期,教师遇到“曲折”容易“反弹”。疑探教学明确回答了教学中“问题应该首先由学生提出”这一教学论问题,最初阶段,学生提问题提不到“点子”上,编题也编不到“关键”处,教师“忍不住”又针对考点直接去问、去讲、去练。
天津教科院教授王敏勤在深入西峡县中小学课堂实地调研后,曾评价:“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以目标明确、便于操作又立意高远的丰富内涵和灵动、大气、深邃的创新特质,科学地阐释了新课程的价值、智慧和魅力,这样的小课堂与社会的大课堂相互融合、紧密接轨,为全国基础教育课程的创新与改革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
再看疑探教学的影响:
科学的教改设计遇见扎实的实践等于遍地开花
西峡的教改带有一股山里人的特性:找最有用的改革角度,做最敦实的实践。
疑探教学在西峡县是由点到面、逐步铺开的。仅仅从“先疑后探,编题自练”的凝练,到在区域推广,建构课改新版本,再到总结出“西峡经验”,走过了5年的时间。
2004年到2005年,疑探教学在西峡的部分小学、初中进行试点,2009年在全县全面推广,全县30所小学、初中、高中全面推行“三疑三探”教学法。
“三疑三探”教学法小切口的科学教改方案,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广大教师扎实的实践和完善,使西峡大地发生了令教育界高度关注的变化。以西峡一高为例,2010年开始全面实施疑探教学,教学成绩突飞猛进。资料显示:该校一本上线人数从2010年的370人上升到了2017年的1087人。如今,不论全市小学抽测或是初、高中质量评估,西峡都名列南阳市前茅。
显性的数字往往只显示客观结果,而在课堂当中,教学主体生命状态的提升,以及他们为未来生活培育出的核心素养,让人惊喜。
西峡县教研室主任李爱杰说:“我们更欣慰的,一是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学生不唯师、不唯书、不盲从,自主设疑、解疑。二是课堂效率明显提高,课堂容量大,学生思维活跃,会提问、会自学、会展示、会倾听、会评价、会质疑、会讨论、会总结、都参与、都成功。三是疑探能力明显增强,学生养成敢于表达、善于疑探、认真倾听、理性评价、不断反思的终生有益的习惯。”
记者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在西峡一高,疑探文化发力,学生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与大城市的学生同台竞技,毫不逊色,目前已有920名学生获国家发明专利,71名同学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
记者了解到,西峡县教师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参加省市优质课竞赛均获佳绩:一批教师代表河南省参加国家级赛课获一等奖;一批教师已成为“三疑三探”教学名牌教师,频繁应省内外之邀执教示范课。
2009年8月,“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获河南省教科研成果一等奖; 2009年10月,被评定为首届河南教育名片(成果类); 2010年5月,被评为南阳市科技成果一等奖; 2012年3月被南阳市知名品牌推进委员会命名为“南阳市知名教学方法”。
2014年,疑探教学发展的第10年,南阳市教育局在西峡县召开现场会,全市所有县区的政府负责人,教育局局长、中心校校长、中小学校长全员到会,在全市推广疑探教学经验,拿出经费支持,让疑探教学之花开遍西峡大地。
再求疑探教学的发展:
抓住课堂核心不动摇,让配套更完善
采访中,记者发现,西峡教育人已经习惯将“三疑三探”称为“疑探教学法”。他们认为“疑”和“探”早已不再拘泥于“三”,“疑探”环节可以随着课堂教学实际增减。
疑探教学,将学生抛向学习的前台,老师居后。看似教师在课堂上轻松了,其实背后要花更多的功夫在理解课标要求、文本解读和学情的掌握上。
西峡一高副校长詹合顺告诉记者,近年来,学校为增强疑探教学实效,狠抓教研,把每星期一下午的集中教研,变成每天9:25到9:55的“一课一研”。学科备课组组长提前一周分工,个人初备、骨干教师把关,然后全教研组再备。
记者在高三语文组办公室见到了组长杜小月,她告诉记者:“集体教研可以集众家之所长,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让学生们学到更多。这样的教研,让教师有了充分的主体性和集体性,完善共性、尊重个性。”
记者发现,西峡县近年来不断优化疑探教学环节,也从外围提供实施疑探教学的保障和促进措施。
例如,把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融入“三疑三探”教学,创立了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让课堂教学更具活力。例如,在全县开展以班改促课改活动,对班级管理进行改革,调动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他们强化教育科研,要求全县各中小学校都自主研究开发了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2017年全县新立项、结项省、市、县级课题256项,为深入开展疑探课改提供了智力支撑。
在西峡县城区第四小学,记者见到了他们的校本教材《好心情伴我成长》《安全伴我成长》《好习惯伴我成长》以及《阅读·悦读》系列书籍,编撰中注重疑探思维的运用。
西峡县五里桥初中李清锋校长在座谈后,带领记者参观了他们的疑探文化墙,他们将名人事迹内容设计成问题形式,布置在教室、操场周围,引起师生思考和探究。他们动员学生分类设计了近500个问题,制成标语,张贴在教学楼各个走廊、梁柱上,让疑探文化渗透在学生周围。
西峡县城区第四小学副校长李勇表示,学校打造多重情景,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的机会,让学生都更自信,为多方面发展、健全人格提供基础。
如今,疑探文化闪现在西峡大地上,不断实现疑探文化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文体活动相结合、与书香校园活动相结合、与乡土文化相结合。
记者在采访中感到:疑探教学模式最需要的配套是教师的专业力量。
“我们需要提高自己的课堂把控能力,引导必须到位,在学生提出问题前就对问题有充分把握。”教师徐洪梅说:“疑探教学法迫切要求教学从技术活变成艺术活,让每堂课都成为精品课。”
西峡县城区四小教师杨博说:“随着学生提问能力的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我们做教师的时刻被倒逼,要求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扩大自己的视野才能教好书。”
西峡县五里桥初中二(14)班学生谢星瑶形象地说:“如果我们课堂上的疑探是一块块的布,那么老师就是针,把知识串成线,来做成华丽的衣服。”
在管理和评价方面,如今,西峡仍然在坚持实施“三抓”策略:抓平时、抓龙头、抓死角。继续评选“三疑三探”星级教师、窗口学校。县政府重奖疑探教改名师和名校。
西峡的课改经验不仅引起了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中国教育报》、《教育时报》、人民网等多家媒体网络长篇报道西峡区域推进课程改革的典型经验。近年来,云南玉溪市教育局、北京平谷区教育委员会、山东威海市教育局、甘肃平川区教育局、辽宁沈阳市教科院等全国各地的区域和学校前来观摩学习。目前,疑探教学思想在全国十几个省的诸多区域推广应用,如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将“三疑三探”改造为“疑·探·导·练”,北京中滩中学发展为“疑探展评练”,吉林省长白县提出了“疑探二步七环节教学法”等。
杨文普认为:他们之所以能成功推广,主要是源于都建立了涵盖小、初、高的整体推进方案,不盲干、有计划、小步子、勤反馈、快调整。大家在行动中提出“课改教练”的概念,推行“教练联盟”策略,实施本土教育家培育工程,最终系统打造出试验区具有造血功能的本土化的教师队伍。
如今,西峡已出版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课堂教学的革命》《疑探教学论》《疑探教学推进策略》《疑探教学学科应用》《疑探教学设计案例》《疑探教学问题解答》等系列丛书,把疑探教学上升为可操作的疑探理论,形成了老师们易于接受的疑探教学思想。
从2003年最初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发展为疑探教学法,到最终提炼为疑探教学思想,千千万万个教育工作者参与并见证她的发展和魅力,已是15年。15年,木已成林,人已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