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迅笔下的童真-------解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009-10-18 15:40:37)
标签:

童真

忧患意识

大人

童趣

鲁迅

分类: 说说教育

    鲁迅是一极深刻的人,他有着极深刻的思想和极强的民族忧患意识,他的作品里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囊括的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思想。所以对于鲁迅的文章人们总要挖掘出一些深意来,似乎若没有什么深刻的内涵就不该是鲁迅的文章,我很不赞同此观点。

    出自《朝花夕拾》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的极好写照,人们对这篇文章的主题历来都有争议,有人从鲁迅的深刻思想内涵出发,认为这篇文章有反封建的思想在里面,批判了当时社会对儿童的摧残,我认为这种说法过于勉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恰恰写出了鲁迅眼里的童真、童趣,是作为思想家的鲁迅的最本真情感的流露。

    人的认识是由简单到复杂,而复杂的极致就是回归简单,这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当一个思想者沉浸在童年生活的回忆中时,他感受到的该是那饱含稚气的童真。那长着一些野草的园子,那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长吟的蝉,伏在菜花上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等等,所有的景致在一个孩子的眼里都是那么的充满趣味。鲁迅正是用了一个孩子的眼光来描述这一切,用一个孩子的内心来感知这一切的,所以这里是孩子的世界,而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根本不会去考虑是在怎样的一个社会环境中,根本不去考虑社会对自己是否公正,也不去考虑自己的天性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对于孩子来说,有快乐就足够了。

     所以在文中鲁迅才花费重墨来写园中的乐趣。试想,一个大人会对“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的蜈蚣感兴趣吗?大人会为了成仙牵连不断地拔起何首乌根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吗”?大人会对美女蛇的的故事感兴趣吗?又有几个大人会在冬天支起竹筛来捉鸟呢?只有孩子才会这样做,也只有孩子才对这些感兴趣。这就是鲁迅写此文的视角,是鲁迅眼里的童真,是鲁迅扔掉忧患意识、扔掉深刻的思想回到孩子世界的写照。

     所以每每读到我们在匾下行礼;读到“怪哉”虫用酒一浇就消逝了;读到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读到一个一个溜回书房被先生用戒尺打,我总是能从文字中读出一种笑意来,那是孩子的好奇的笑、得意的笑、狡黠的笑,笑里充满童趣童真。也只有孩子看到老先生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才充满了好奇与探究而对此毫无迂腐的感觉。

     纵观全文,我认为鲁迅写此文并非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及个人的认知层面上来写作的,他是站在一个孩子的视角上,用一个孩子的心来感知童年的趣味,他并没想刻意的批判什么,而是想回归到充满稚气的童年,就那样感知简单的美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