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 品茶论道

(2014-01-05 10:31:14)
标签:

中国茶道

文化

分类: 网友花摘

  茶道是以修行得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同样也包茶艺,茶道的内在本质就是儒道佛三家思想的统一。人生就像一杯茶。平淡是它的本色,苦涩是它的历程,清香是它的馈赠。人生就像一杯茶,不能苦一辈子,但要苦一阵子。人生就像一杯茶。第一口苦,第二口涩,第三口甜。回味一下,甘甜清香。在品茶中思索,在品茶中感悟,在品茶中成长。

 

 


  

  茶人泡茶、品茶是不语的,注水之际,止语不言正是专心泡茶的原点,在持续茶席、茶场域之间,每次注水的轻、重、缓、急,都会产生不同但不可思议的茶汤滋味。而产生每一泡茶汤相容并蓄的存在,正是每一次茶生生流转。而每一口入口滋味亦可以品尝到原本看不到的丰润.

 

 


  

    喝茶久了,有意无意间茶人都会渴望有个“伴儿”,或茶室茶具、或独爱的茶。对伴儿的要求是超过朋友的,既没有喋喋不休的倾诉,也没有纠缠不清的情感;在无言中散发出悠远的香韵,如空谷幽兰,不媚不俗,却能直入心田;与君相伴,以洗尘劳,散结郁,得一份安逸闲适。
 

  

  【茶之六度】遇水舍己,而成茶饮,是为布施;叶蕴茶香,犹如戒香,是为持戒;忍蒸炒酵,受挤压揉,是为忍辱;除懒去惰,醒神益思,是为精进;和敬清寂,茶味一如,是为禅定;行方便法,济人无数,是为智慧。佛法在茶汤中——茶心与佛心——何异又何殊?

 

 


  

http://www.bensino.com/uploadfile/2013/1014/20131014102725492.jpg品茶论道" />

     与客清谈欸话,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卢仝吃七碗,老苏不禁三碗,予以一瓯,足以可通仙灵矣。
  
 
 
 

         构一斗室,相傍书斋。内设茶具,以供长日清谈,寒宵兀坐,幽人首务,不可废者。
  

 

 

 

http://www.bensino.com/uploadfile/2013/1014/20131014102725345.jpg品茶论道" />
 来生,你若不认得我,我就说,你的茶凉了,我再去给你续上,你便知,那人是我。
 
 

  

  心即佛,而茶是心,则茶即佛。清灯古寺,佛法无边。茶清如露,心洁如佛,佛者,茶也。禅茶一味,共参禅机、茶理。静为佛之首,空为佛之本,苦为佛之身,隐为佛之理,欲守佛道,必参苦禅,欲破苦念,必习苦茶,茶者,真佛也。

 


  

  静中有无限妙理,惟静者参得深,惟静者悟得了。思静,能处世冷静;心静,才能等观动静;入静,方能求真归静。尘嚣中品茶求静——是一份纯粹,一种追求,一个孤独、一处精修。

 


  

  陈眉公《小窗幽记》中言“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达后近,交友道也。”今悟,先知茶品,再习茶技,后悟茶意,此三者习茶道也。

 


  

  在沧海人世之中,每个人都宛若一片茶叶,或早或晚都要溶入这纷纭变化的大千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世界不会去刻意地留心每一个人,就像饮茶时很少有人会在意杯中的每一片茶叶一样,但是茶叶永远只留清香在人间。

 


  

  人生在云水随缘了无牵挂中寻找清静的心灵家园。禅悟人生,参透一生便是禅!庄子曰:“人生天地间,如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生命总是以轮回诠释另一种永恒,我们只是永恒里的一瞬,不必念的过往,不必恋的经年,不必守的那一个轻诺的下世。活在当下,善待万物。

 


  

  吃茶三境:初吃茶时,由于茶类繁多不能辨识,如刘姥姥进大观园,所以人云亦云有甚喝甚;稍识茶性,便择优去劣,吃某茶,用某壶,与某喝,在某处等皆精益求精,力求完美;及茶道浸淫多年者,明了茶无好坏,心有高下。于是随缘任运,不再为外物左右,逢人问茶,便淡然曰:不过一杯水,能解渴便好啊。

 


  

           损之又损,栽花种竹,尽交还乌有先生。忘无可忘,焚香煮茗,总不问青红黑绿。
  

 


 

  欲品好茶,先藏好水。清代袁枚言:水新则味辣,陈则甘。如今自来水泡茶,更要“养”。接入容器“养一养”,一是沉淀,二是发散氯气、漂白粉。经过24小时的“养水”,泡茶更有韵味。
 
 
 
  

  人一走,茶就凉,是自然规律;人没走,茶就凉,是世态炎凉。一杯茶,佛门看到的是禅,道家看到的是气,儒家看到的是礼,商家看到的是利。茶说:我就是一杯水,给你的只是你的想像,你想什么,什么就是你。心即茶,茶既心。

 


  

  人贵在自身的修行,如品茶一样,苦中有甘,甜中藏涩。一切用平常心去看待,让心沉静,认真面对所遇的杂事,细品人生的五味,便获得——释然、超脱,累会不倦,烦会不恼,不温不火,心欣然也。

 

  

  独自静坐一室或三两好友,细细咀嚼着茶的味道。或者浓酽,或者清淡,就恰如功名利禄来来往往,炎凉荣辱沉沉浮浮,都是人生的滋味。多一份淡泊,便得一分宁静,用心灵去悟,如此,饮茶之趣,品茶之悦,悟茶之理,虽不算精深,也并非遥不可及了。

 


  

  人一走,茶就凉,是自然规律;人没走,茶就凉,是世态炎凉。

 

 


   、http://www.bensino.com/uploadfile/2013/1014/20131014102726338.jpg品茶论道" />

  茶是有心的,就像多情的女人:成熟中体现高贵,去除了浮躁又保持了香味,独特的简单风格中体现着完美。茶中的女人,安静舒畅自然地流淌在心里、眼里、情里——其香、其色、其韵,都很值得细细、慢慢、花心思去品味!

 


  

  三种人生境界。第一道茶:称为苦茶,寓有清苦之意,代表的是人生的苦境;第二道茶:称为甜茶,寓苦去甜来之意,代表的是人生的甘境;第三道茶:称为香茶,因呈甜、苦、辣等味,故又称回味茶,代表的是人生的淡境。大家喝的是哪道茶呢?

 


  

  品茶如参禅悟道。文人墨客,清茶一杯,淡风论雅;芸芸众生,一茗在手,照样海阔天空。清心寡欲、养气颐神,平易近人,宁静淡泊,雅俗共赏——这就是茶之性,茶之品。

 

 

  

  每一席茶都是入境的方舟,每一片叶都是天地的使者,每一缕香都是无常的化身,每一盏茶幻化的是人生百味。一期一会——人生美在无迹可寻。

 


  

  一念迷失,禅是禅,茶是茶;清者清,浊者浊;雅是雅,俗是俗。一念觉悟,茶即禅,禅即茶;清化浊,浊变清;雅化俗,俗化雅。

 


  

  在沧海人世之中,每个人都宛若一片茶叶,或早或晚都要溶入这纷纭变化的大千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世界不会去刻意地留心每一个人,就像饮茶时很少有人会在意杯中的每一片茶叶一样,但是茶叶永远只留清香在人间。茶去留香,又是一个新的一天。

 

源自:李佳佳 中国文化交流(微信公共平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