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些情景吧。开学之初,我和舍友启动“暴走北京”计划。在某一个周三,我们决定模拟上班族的一天,并且发放问卷调研上班族的出行情况。
清晨5点,起床出发。紫荆公寓还很安静,楼面都黑着脸,天空是通透的深蓝色,空气中的寒意还是过关斩将地侵入外套、手套里,我们空着肚子哆哆嗦嗦就出去五道口地铁站了。早就有起得更早的摊主开始卖早餐,蒸腾的白气渐渐消隐在树梢、屋檐。匆匆地买完早餐,就去赶地铁了。这时候的地铁还比较冷清,座位刚满,走道能一眼望到底。地铁上有分拣报纸的工作人员,大概是要发到沿地铁线的各个报刊,分拣完了还在车上零售一些。地铁上本是禁止饮食的,但不少人还是拿出刚买的早餐静静地吃着。选择把闹钟定在5点,是因为一次去史各庄调研租房问题的时候碰上的几个年轻人,他们被廉价的房租吸引到那儿,但算上出门、吃早餐、换乘等等,折腾下来要五点起。
清晨的空气让脑子很清醒,我们细细观察着对面的乘客,有闭目养神的,有戴耳机听歌的,有玩手机的;有边查收邮件边嚼早餐的上班族,有细心地给孩子整衣服照顾孩子喝水的妈妈,有背着书包嘴里念念有词的中学生。我以为这就是城市的早晨,一点一点苏醒过来,太阳静静播撒光芒,给予每个人力量。
但,这只是早高峰的前奏,暴风雨前的平静。在西二旗,我们终于见识了传说中的早高峰。西二旗是地铁昌平线和地铁13号线的换乘站,从昌平线换乘13号线只需要从高的站台下楼梯到13号线的低站台上。我们从13号线下车的时候,惊呆了。在我们对面,也就是乘坐相反方向列车的候车乘客排起了长龙,在每个上车口都排起四道线。俯瞰时,此岸零零星星几个人,彼岸黑压压的一片,颇有“乌云压城城欲摧”之感。为了发放问卷,我们挤进了长龙的间隙。这时候的13号线是五分钟一趟,车门刚打开时,能看到车里面的人已经快被挤出来了,不少细瘦的男同胞使劲地伸展开来,双手抓住顶上的扶手,身子弓着,脚踮着,但脚尖还稳稳地锚固在车厢地面上。整辆车都像一个鼓满气的气球,被外壳压着,突然车门开了,就往外膨胀了许多。但显然,这个气球容量还能再扩充,也必须要扩充。在西二旗站等待许久的人们一窝蜂地往上挤了几个。这时候列车督导员推着已经上了车的最外一层的人的后背,让车门顺利关上。一个候车的乘客从开始候车到挤上车刚好是填完一份问卷的时间(我们的问卷设置了10道选择题)。
这仅仅是从西二旗站往市中心走的一拨人。伴随着叮铃铃的声音,从南邵始发的昌平线到达了终点站西二旗。从楼梯上立刻闪现出几个身影,脚上似装了弹簧一般踢踢踏踏地就下了楼梯汇入长龙中;大概2秒,人又密集了一些,大家都是跑的,摁住包或者口袋免得东西飞出来;再过2秒,楼梯上已经人头攒动了,速度放缓。整个过程像是开闸的水库,一开始水流冲出来碰到石头溅起稀薄的几朵浪花,而后大量的水流倾泻而出,没过岩石,少了激流,渐渐平缓,直到放干。每个人的表情都带着风的印迹,大概是每个细胞都在赶路。我倚着护栏,背贴着柱子,端着相机,我只是个旁观者。
心里起了阵阵涟漪。我从没有体验过早高峰是这样的情境,人挤人,空气中弥漫着肉和汗的味道。我该同情镜头里的人吗?也许当我成了上班族,融入了茫茫人海,这个,那个,镜头里的人,或许就是我自己。而且“同情”总带着某种俯瞰苍生的高度感,但明明我是平视或者仰视他们的,我们都平等地生活在这个城市中,他们已经开始了为各自生计的奔波,而我还被好好地保护在象牙塔里,除了记录,用相机或者用心,手上再没有别的工具。会有别的吗?我们问卷调查的初衷就是了解出行情况,看是否能针对其中一些问题做出一个合理的设计,服务上班族。这大概是我们能从建筑设计角度提出的小小愿望吧。但这个愿望也仅仅是个设想,一个方法探究,它实现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当我杞人忧天一般地想这些的时候,我们关注的对象是怎么想的呢?不得而知。他们的脚步虽然匆忙,表情依然从容。也许他们要朝五晚九而不是我们日常理解的朝九晚五,也许他们蜗居在一个个小小的房间为了是不是能上网跟房东磨嘴皮子,也许他们要花一两个小时挤地铁去上班再花一两个小时挤着回家,但他们依旧踏踏实实地过着每一天,为了自己的梦想留在这座城市。再苦再累也能看到他们向日葵般的笑脸,亲情、友情或者爱情支持着他们的坚持。现实并不如梦想一样饱满,但并没有把生活中的美好榨干。
每个星期的美学课程对于我来说,都是一次静静的思考,一次美学训练。当我终将成为蚁族、鼠族中的一员,是否还能驻足欣赏早点冒出的白烟呢?是否还能仰望清晨丫杈的树枝与天空对话呢?是否还能看着笑容可掬的老大爷报以微笑呢?是否还能感受天空渐渐变亮变白的喜悦呢?是否还能因为一缕花香精神抖擞呢?是否还能静静观察列车上的人虚构一个个小故事呢?是否还能想起曾经和好朋友一起设想过的改变呢?是否还能……希望回答是肯定的。
附图:(当“上斑竹”遇上“枣糕风”)
http://s14/mw690/4fb59a144e0934ca418cd&690吴洁琳" TITLE="生活的现实与生活的美--by 吴洁琳" />清晨的紫荆
http://s13/mw690/4fb59a144e0934caa983c&690吴洁琳" TITLE="生活的现实与生活的美--by 吴洁琳" />像哥特教堂一样的树列
http://s6/mw690/4fb59a144e0934c9fd2d5&690吴洁琳" TITLE="生活的现实与生活的美--by 吴洁琳" />地铁旁的早餐摊点
http://s1/mw690/4fb59a144e0934ca68b20&690吴洁琳" TITLE="生活的现实与生活的美--by 吴洁琳" />一开始还比较稀松
http://s15/mw690/4fb59a144e0934cb8b1ce&690吴洁琳" TITLE="生活的现实与生活的美--by 吴洁琳" />此岸与彼岸的差别
http://s16/mw690/4fb59a144e0934cb45fbf&690吴洁琳" TITLE="生活的现实与生活的美--by 吴洁琳" />做好准备往上挤
http://s6/mw690/4fb59a1407cdb87abaf05&690吴洁琳" TITLE="生活的现实与生活的美--by 吴洁琳" />人流的初段
http://s4/mw690/4fb59a144e0934cbf69b3&690吴洁琳" TITLE="生活的现实与生活的美--by 吴洁琳" />人流的中段
http://s8/mw690/4fb59a144e0934cc2a647&690吴洁琳" TITLE="生活的现实与生活的美--by 吴洁琳" />人流的后段
http://s13/mw690/4fb59a144e0934cc749bc&690吴洁琳" TITLE="生活的现实与生活的美--by 吴洁琳" />挤地铁就像艺术体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