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奇穴治病——可以成为一方神医的秘方

(2019-09-29 17:00:30)
标签:

奇穴

奇穴治病

干燥症

退烧止咳

小儿推拿

分类: 时尚国醫学习

        奇穴神奇,后附小儿推拿退烧止咳。

        中医四大奇穴:腕背总筋阳池穴,温暖寒冷的女性,手背相互按压敲击或摩擦;液门穴在三焦经拳面四五指跟处,对于阴虚气虚之人,可以滋润皮肤口干眼干等干燥症,睡前3-5分钟效果好;神仙也怕脑后风,在后脑正中颈第一节部,哑门穴再上五分处,防治风寒头疼感冒;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合穴,是人体祛湿奇穴,艾灸此穴位,可以健脾怯湿、理气活血、通经活络,结合拍打委中穴、承山穴,祛湿效果好

    公认的奇穴是48个,它们是:四神聪、当阳、印堂、鱼腰、太阳、耳尖、球后、上迎香、内迎香、聚泉、海泉、金津、玉液、翳明、颈百劳、子宫、定喘、夹脊、胃脘下俞、痞根、腰宜、下极俞、腰眼、十七椎、腰奇、肘尖、二白、中泉、中魁、大骨空、小骨空、腰痛点、外劳宫、八邪、四缝、十宣、髋骨、鹤顶、百虫窝、内膝眼、膝眼、胆囊、阑尾、内踝尖、外踝尖、八风、独阴、气喘。​ 

       看过“亲历中医”这个帖子,突然想到经外奇穴这个主题。中里老师也提到几个经外奇穴,几乎是一带而过,概念和历史都没怎么介绍,感觉很有必要在这里总结下。谢谢天涯的网友啊。经外奇穴,指不归属于十四经,但具有一定名称、固定位置和一定主治作用的腧穴。简称为奇穴。经外奇穴一般都是在阿是穴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其中部分穴位如膏肓俞、厥阴俞等,后来还补充到十四经穴中,可见经外奇穴本身又是经穴发展的来源。     

      经外奇穴的分布比较分散,大多不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但与经络系统仍有一定关系。有的经外奇穴并不专指某一个部位,而是指一组腧穴,如十宣、八邪、八风等。经外奇穴在临床应用上,针对性较强,如四缝治疳积、太阳治目赤等。    

    历代中医文献中多有关于奇穴的记载。《灵枢·刺节真邪》中提出“奇输”是“未有常处也”,可见界于阿是穴与经穴之间的一类腧穴就是后世所说的奇穴。晋代《肘后方》里奇穴又有增加。唐代《千金要方》里散见于各卷的奇穴达187穴之多。明代方书《奇效良方》,首次将“奇穴”单独立节专论。《针灸大成》论穴有“奇”、“正”,专列经外奇穴一门,收穴35个,对后世影响很大。《针灸集成》汇集奇穴144穴。这些都说明历代医家对奇穴是颇为重视的。1974年郝金凯所著《针灸经外奇穴图谱》续集,已将奇穴收集达1595个。

​  中里老师在书中提到了印堂、鱼腰、夹脊和十宣,就重点介绍下这几个。印堂 在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主治] 头痛,头晕,鼻渊,鼻衄,目赤肿痛,重舌,呕吐,产妇血晕,子痫,急、慢惊风,不寐,颜面疔疮以及三叉神经痛。[刺灸法] 提捏局部皮肤,向下平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中里是在求医3介绍督脉时提及的,他提道:“印堂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很好,当您爱晕车、经常胃痛,多揉揉印堂会马上改善。”叩首法能治鼻炎,是不是和印堂 有关呢。 鱼腰 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主治]目赤肿痛,目翳,眼睑动,眼睑下垂,眶上神经痛。 [刺灸法] 平刺0.3-0.5寸;禁灸 。中里是在求医3谈眼保健操时提到的,他认为此穴能治疗头痛、眼胀痛、慢性鼻炎,还能明目。 夹脊 在背腰部,当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十七穴。[主治]适应范围较广。其中上胸部的穴位治疗心肺、上肢疾病;下胸部的穴位治疗胃肠疾病;腰部的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疾病。[刺灸法] 直刺0.3-0.5寸,或用梅花针叩刺;可灸。中里不只一次谈到少林寺的小铜人上的华佗夹脊,从位置上判断应该就是夹脊了,他只建议了用华佗夹脊法补肾。十宣 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左右共十穴。[主治]昏迷,晕厥,中暑,热病,小儿惊厥,咽喉肿痛,指端麻木。[刺灸法] 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中里是在求医2中的《弹指一挥解抑郁》一文中提到的:您可以在桌子上,椅背上,墙壁上,大腿上,有节奏地敲,或和着小曲,或哼着京剧,或念着诗词,或打着鼓点,总之要投入其中,最好是闭目摇头,敲得浑然忘我才好。十指肚皆是穴位,叫十宣,最能开窍醒神,一直被中医当作高热昏厥时急救的要穴。十指的指甲旁各有井穴,《灵枢经》上说:病在脏者取之井。古人以失神昏愦为病在脏,所以刺激井穴最能调节情志,怡神健脑。《难经》上说:“井主心下满”。所谓“心下满”简单的说就是“心里堵闷不痛快”,这也是抑郁病的主要症状。另外抑郁病还表现在整日疲劳不堪,不但四肢无力,连心里也觉得虚弱无力,吃饭走路都没精打采,甚至不知道哪里还能使出力气来。俗语道:十指连心。你只要闭上眼晴,轻轻的在桌上一敲,手指的微痛,立刻就会让你重新找回“心力”,这是人体中最宝贵的力量。


奇穴治病——可以成为一方神医的秘方
 奇穴治病——可以成为一方神医的秘方
 奇穴治病——可以成为一方神医的秘方
   
  奇穴治病——可以成为一方神医的秘方
  奇穴治病——可以成为一方神医的秘方
    奇穴治病——可以成为一方神医的秘方
     奇穴治病——可以成为一方神医的秘方

  小儿五经推拿法退烧与止咳。以左手臂为主。

1)脾经:补脾   → 旋推大拇指指腹或推大拇指指腹从指尖推向指根向心方向,

    清补脾 → 来回推大拇指指腹,

    清脾   → 推大拇指指腹从指根推向指尖离心方向]

    按语:脾经只补或清补,不清。

2)肝经:

    补肝   → 推食指从指尖推向指根向心方向]

    平肝   → 推食指从指根推向指尖离心方向]

    按语:肝经只清不补,补肝以补肾代替。平肝就是清肝

3)心经

    补心   → 推中指从指尖推向指根向心方向]

    清心→ 推中指从指根推向指尖离心方向]

    按语:心经不补也不清,一般不动,清心经以清天河水代替

4)肺经

    补肺   → 推无名指从指尖推向指根向心方向]

    清肺   → 推无名指从指根推向指尖离心方向]

    按语:肺经一般不补,补则气满,只有肺气极度虚弱的时候才补。

5)肾经

    补肾   → 推小指从指根推向指尖离心方向]

    清肾   →  【无】

    按语:肾经只补不清,并且是 【离心方向】为补。

    结论:除脾经有3 种推拿法,心经不动,其他经【手指】都是从指根推向指尖【离心方向】推拿。

    正确使用这三个的用法,次数为七至九的倍数。

1)推三关:手脚冰凉 (厥冷),头上出冷汗。小臂阳池至曲池穴,推拿时间:300500 次,可单独使用。

2)清天河水:心包经推上,泄肝补脾,口疮,扁桃体大,中热 (3839)推拿时间:8 分钟,去燥痰 (黄痰)推拿时间:3 分钟,一般不单独使用,配合其他穴位一起使用。

3)退六腑:高热(39~)推拿时间:10~30 分钟,食积发烧,大便秘结,咽喉肿痛,小臂内下,四指拉推少海至神门,清热解毒, 推拿时间:< 3 分钟,一般不单独使用,配合其他穴位一起使用。 女子右手?

    肺炎,咳嗽可以下推内侧肩胛骨。感冒咳嗽等可以揉肺俞穴。揉腹可以健脾和胃,理气消食。揉足三里可以强壮身体。七节骨为食指上推为补治泻泄,向指尖推为泄热治疗便秘。手心逆推八卦可以宽胸理气,向指尖清手大鱼际骨边胃经,顺揉板门可以健脾和胃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