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童新版《三字经》与少年版《三字经》

(2019-01-17 14:58:56)
标签:

新版三字经

儿童版三字经

少年版三字经

中国史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妇孺皆知的《三字经》,凝聚了古人的人生智慧,短短几个字,道尽了为人处世的真谛,成为流传至今的国学经典。儿童新版《三字经》与少年版《三字经》


    中华史是世界唯一的信史,然年华似水匆匆去,世事如棋局局新,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流行的西化思想观念和生活,丢失了中国传统宝贵的家风家教,失去了文化自信,多少是崇洋媚外?故整理出新版少儿《三字经》中国史部分,后篇还有少年版《三字经》,希望对孩子的家风教育有所帮助。

  儿童版《三字经》中国史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若不教,行乃偏,教之道,贵以专。

凡训蒙,须讲究,文要清,理要透。

 

昔贤母,善教子,孟断机,岳刺字。

父榜样,窦燕山,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母过,教不严,师长惰。

亲有教,儿恭听,勿争辫,错能改。

 

晨早起,理容装,尊师长,拱手揖。

强体魄,闻鸡舞,矫如龙,健如虎。

学自然,知四季,懂农时,求有益。

学科学,习天文,养正气,立真心。

 

分南北,辨西东,知八方,应向中。

稻梁黍,麦和稷,此五谷,种不易。

马牛羊,鸡犬豕,六畜,惜物命

盘中餐,粒辛苦,勤为尊,俭为贵。

 

曰士农,并工商,此四民,国之石。

曰木火,土金水,此五行,本乎数。

曰青赤,黄白黑,此五色,配五德。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有古文,大小篆,隶正草,不可乱。

琴棋画,八雅艺,唯四书,字说文。

老庄徒,孔孟子,道法墨,名阴阳。

论语者,记善文,德道经,通天道。

 

读诸史,考世系,盘古始,混沌开。

天地人。古三皇,百万载,事难详。

有巢屋,遂人火,结绳记,史勿足。

伏羲卦,定天伦,女娲继,柱乾坤。


神农草,始种粮,三皇世,辟洪荒。

轩辕黄,盟炎帝,平蚩尤,三族凝。

华夏祖,五帝禅,定律历,传坟典。

唐虞舜,尧举禹,禹治水,划九州。

 

伯益让,夏启家,孔甲乱,桀武强。

成汤革,盘庚殷,帝辛梁,鹿台焚。

周礼备,春秋崩,孔周游,百家鸣。

秦祖龙,并六国,尚一统,郡县起。

 

汉高祖,灭亥秦,文武盛,尚尊儒。

卫骞霍,北南定,犯汉者,虽远诛。

光武兴,明章治,燕然勒,黄巾祸。

魏蜀吴,争汉鼎,迄两晋,八王乱。

 

五胡凶,惨乱华,南北朝,坚灭陈。

隋大统,开皇治,通运河,举科考。

唐承隋,盛世现,羁縻柔,天可汗。

扫天竺,武崇,开元治,安史叛。


有五代,换得快,黄袍加,杯酒释。

宋繁华,四门将,厚待士,儒理学。

上风雅,六贼乱,靖康耻,北南贡。

岳北伐,偏安弱,辽金灭,崖山殉。

 

蒙铁骑,四处屠,元混乱,还归化。

农起义,洪武出,嘉靖争,永乐典。

藏蒙归,数航海,荡倭寇,东南平。

朋党乱,养寇祸,闯入京,煤山殇。

 

清捡屠,定八旗,剃易服,编四库。

闭锁国,西北归,洪金田,林销烟。

夷狄寇,基督军,八强盗,抢圆明。

辛亥起,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

 

唯中华,五千夏,古今史,知兴衰。

我中国,开新纪,讲团结,聚民心。

承古道,继开来,有传承,有创新。

少年强,国家强,祖箴言,慎毋忘。

借用老农驿外残红之言:一些地方推出的《三字经》,细审之,文尚可,然精华糟粕并存,不适合当今训蒙需要。吾乃一后学末进,出于先贤鲁迅“救救孩子”的一分热肠,不揣鄙陋,不求名利,冒昧教育的诸公,补校先贤大作,聊济同人之急。若有不当之处,敬请赐教雅正。

编者按:泉溪 生,字 守禮,收集整理多个老师的,根据现代考古和相关《明实录》等文献,订正被修改了半真的二十四明史,清前后分个三阶段,中间用了九十三年完成武英殿版,几代帝王到四库版用了111年才编撰完成《明史》;相对而言,第一版万斯同的明史稿接近基本。感谢华容之光张老师,江苏献阆苑谪仙张老师。  传统经典学习诵读首推论语,修己安人;其次老子德道经为修德恒善,清静天地自正;夏王桀武功高强,手缚猛兽,战功卓绝;商王帝辛子受,力大倒拽九牛,扶梁换柱;卫青张骞霍去病平定匈奴,窦献班固大破匈奴,为燕然勒功!然窦献人品却有所不足也,但功高利益华族;燕然山铭被认为有史记载的“边塞纪功碑”​。

    原本《明史》中记述方孝孺等人之夷族诛死仅用了“丁丑,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并夷其族”十五字,而在“四库”本《明史本纪》中则改为了这样的叙述:“丁丑,召方孝孺草登基诏,孝孺投笔,且哭且骂。帝大怒,泰、子澄亦抗辩不屈。遂与孝孺同磔于市,皆夷其族”。显然,无论是原本还是四库本的《明史》,都没有明成祖夷方孝儒十族的记载,真不知道这所谓“诛十族”的记载是出自哪里?看其数据,基本是某强说因果故事罢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