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印顺法师的悲哀》是诽谤还是棒喝 --- 元芳,你怎么看?

(2014-03-18 15:44:46)
标签:

净土宗

慈济基金会

证严法师

诽谤三宝

印顺法师

分类: 东方儒道法玄

     《印顺法师的悲哀》 ——-恒毓 博士

余听闻了一些关于印顺的争论,埋头尘世之余,抽空翻了些印顺的资料,真是触目惊心:是歪理邪说?还是拳拳护法之心?给佛友们开开眼吧。


法师诽谤三宝还是棒喝的真实 ---仁者,你怎么看?

编者真言:

佛教自我标榜:其一无神论,其二无妄语。

何为大乘真经?印顺法师说:大乘非佛说,而是佛法理论发展而成。

何为大乘佛法?在中国传的梵文译为:摩诃衍那,宽广的大船;而解脱道在身毒附近,译为希那衍那,是卑劣的下贱的乘、船。

谁在谤佛?佛给身边弟子讲小乘?又空传给别人讲大乘?这是妄语两舌,这就是对佛的诽谤;贬低解脱道为下贱乘,就是谤法;贬低阿罗汉是自了汉,为焦芽败种,是对僧人的诽谤。

大乘 言人 怀疑佛经是谤佛,那大乘诽谤三宝又如何?其实这就是大乘搞直销洗脑用的。


法师言:“有些学者…说什么「横出三界」,「径路修行」…如依佛法实义,误解易行道为容易了生死,容易成佛,那显然是出于经论之外,全属人情的曲说。”(《净土与禅》)

净土宗及阿弥陀佛来源于太阳崇拜:

“阿弥陀佛与太阳是有关系的。印度的婆罗门教,有以太阳为崇拜对象的。佛法虽本无此说”(“本无此说”四字甚为要紧!从根本上否定了净土宗是佛法)。阿弥陀佛经有“外来的气息”,其实是波斯的外道:

重信愿的(大本)『阿弥陀佛经』,原本是著重无量光Amita^bha,从落日潜晖,而以那边的无量光明(净土)为理想的。无限光明的仰望,有崇仰太阳的意义;印度的毘卢遮那 Vairocana——日,也正受到『华严经』的尊重,不过阿弥陀佛,更多一些外来的气息。波斯 的琐罗斯德(Zoroaster教,无限光明的神,名Ohrmazd,是人类永久幸福所仰望的;与阿弥陀佛的信仰,多少有点类似。(《印度佛教思想史》)

阿弥陀佛“实在就是太阳崇拜的净化,摄取太阳崇拜的思想”:

阿弥陀佛不但是西方,而特别重视西方的落日。说得明白些,这实在就是太阳崇拜的净化,摄取太阳崇拜的思想,于一切无量佛中,引出无量光的佛名。”(《净土与禅》)

净土宗“本来算不得佛法的修行法门”,是“鄙地无识”,“曲被下根”的异化:

“称名,本来算不得佛法的修行法门,传到安息(波斯、伊朗)等地,由于鄙地无识……只好曲被下根,广弘称名的法门了”(《净土与禅》)

净土宗作为大乘易行道“显然是出于经论之外,全属人情的曲说”:

“……说什么‘横出三界’,‘径路修行’……如依佛法实义,误解易行道为容易了生死,容易成佛,那显然是出于经论之外,全属人情的曲说。”(《净土与禅》)

净土宗与西方神教“有什么差别”:

……若说平时学佛,只凭一句阿弥陀佛,别的什么都不要,就可以往生,这与神教的因信得救,有什么差别?”(《净土与禅》)

“称名,本不是佛教修行的方法,是佛弟子日常生活中的宗教仪式。(《净土新论》)

现代修持净土的“过于庸俗”(十六观都应该废除,应该把极乐世界观想为娑婆秽土?)

“现代修持净土的,每着重在极乐世界的金沙布地、七宝所成等,这在弥陀的净土的思想中,显见是过于庸俗了”(《净土与禅》)

称名念佛,也是专为“一切恶人,临命终时”的“恶人命终”专用的“法门”:“依《观经》,称名念佛,也是专为一切恶人,临命终时施设的方便法门。”((《净土与禅》)

阿弥陀佛在西方,“是死亡的象征”,“学佛即是学死”,净土思想是“变了质”的佛法(印顺经常把佛法“考证”为“老庄化”、“玄学化”之类......现在我们来看看印顺把佛法和外道,玄虚联系起来的功力):

“阿弥陀佛在西方,西方是代表秋天的,属于肃杀之气,是死亡的象征。”(《净土新论》)

西方的阿弥陀净土,即成了死后的往生。…所以西方净土盛行以后,佛法被人误会为学佛即是学死。到此,阿弥陀佛的净土思想,可说变了质。(《净土与禅》)

净土宗的修行人都是“志性怯劣”,“能力差的怯弱众生”:

阿弥陀佛的净土法门,龙树与马鸣等,都说是为志性怯劣的初心人说。教法被机而设,这是特为能力差的怯弱众生说的。(《净土与禅》)

 在印顺眼里,很显然,接引最上一乘的顿门禅宗是没有什么内涵的愚夫愚妇所学的东西:“简易、容易为人所接受、体验的”(《无诤之辩》)

禅宗是不明不白的法门(我们有理由相信,印顺是真的看不懂禅宗---被无数智者推崇,接引了无数智者的禅宗无上妙法):

禅者重自心体验,凭一句「教外别传」,「师心不师古」,对如来经教的本义,自己体验的内容,也就越来越晦昧不明了!(《中国禅宗史》)印顺的态度越来越激烈,表达了他对于无上法门的无比愤懑:

禅宗是“畸形的佛教”(《无诤之辩》)

印顺法师看来,禅宗就是小乘法:

禅宗是“自利急证精神的复活”(本已该死的“自利急证”,这才是印顺对于小乘的真实看法)(《无诤之辩》)

禅宗的本质是无解脱的外道玄虚:

会昌以下的中国禅宗,是达摩禅的中国化,主要是老庄化,玄学化。(《中国禅宗史》)

禅宗的历代祖师传承是假造:

凭藉想像,编造法统(《中国禅宗史》)

禅宗各个支脉的传承都是假造---传说(还有“传出”等,印顺最喜欢的几个妙词,屡用不爽。印顺眼里的佛法,几乎都是“传说”)

达摩以来禅师们的事迹,起初都是传说

传说是不免异说的:传说者的意境(或派别)不同,传说时就有所补充,或有所修正与减削。

传说的多样性,加上传说者联想而来的附会,或为了宗教目的而成立新说(也大抵是逐渐形成的),传说更复杂了。

从传说到记录,古代的抄写不易,流传不易,后作者不一定抄录前人,或故意改变前人的传说。

古代禅者的传记,是通过了传说的。

佛法(禅)不但不是考据所能考据的,也不是理论所能说明的。 ----(《中国禅宗史》)佛陀的圣德,十方世界的佛陀其实是“理想化”的,是因为佛弟子“无比的怀念”而编造出来的结果:

佛陀的理想化,十方化,实由於「释尊的般涅盘,引起了佛弟子内心无比的怀念」。思慕怀念,日渐理想化,演化为十方世界有佛现在,多少可以安慰仰望佛陀的心情(《印度佛教思想史》)佛陀其实就是凡夫人,是弟子们“世间情深”,才把佛陀理想化为十力圆满具足悲智的佛陀:

释尊入灭了,在「佛弟子的永恒怀念中」,「世间情深」,不能满足於人间(涅盘了)的佛陀,依自我意欲而倾向於理想的佛陀,不过理想的程度是不一致的。如说如来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无所不知,在大众部系中,也不可能起初就是这麼说的(《印度佛教思想史》)

佛陀其实是外道---印度的外道---日神:

佛在印度的示现出家相——丈六老比丘,是适应印度的时代文明而权巧示现的,不是佛的真实相。如佛的真实身——毗卢遮那佛,不是出家而是在家相的。印度的毘卢遮那 Vairocana——日,也正受到『华严经』的尊重 释迦牟尼佛因地的六度万行“多有取材于印度传说”---释迦牟尼佛也是假的:

“菩萨行与声闻行异趣,以‘本生谈’最明。‘本生’,即释尊本行之传记,多有取材于印度传说而净化之者。其种类至伙,或遗失,或创新,正不必一一为佛说之旧。”(《印度之佛教》)

佛菩萨非真实,都是由于信徒的信仰而“无中生有”的:

“佛弟子对佛的信敬与怀念,……在意识上,从真诚的仰信中,传出了释尊过去生中的大行——‘譬喻’与‘本生’,出世成佛说法的‘因缘’。希有的佛功德,慈悲的菩萨大行,是部派佛教所共传共信的。这些传说,与现实人间的佛——释尊,有些不协调,因而引出了理想的佛陀观,现在十方有佛与十方净土说,菩萨愿生恶趣说。这都出于大众部及分别说部,到达了大乘的边缘。从怀念佛而来的十方佛(菩萨),净土,菩萨大行,充满了信仰与理想的特性,成为大乘法门所不可缺的内容。……悲愿行菩萨,愿在生死中悲济众生,及大菩萨的示现,也是由此而引发的。”(《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释迦牟尼佛和菩萨都是由于弟子们的俗不堪耐的“感情”-----因而不断编造,“不断传出”来的:

“释尊入灭了,在‘佛弟子的永恒怀念中’,‘世间情深’,不能满足于人间(涅盘了)的佛陀,依自我意欲而倾向于理想的佛陀,不过理想的程度是不一致的。……从不断传出的释尊过去生中的本生事迹,归纳出成佛的大行——波罗蜜多……佛是福德、智慧都圆满的,依因果律,一定是菩萨长期修集福慧的成果。所以菩萨修行,说一切有部以为要经三大阿僧只劫……菩萨修行成佛的菩提道,无比的伟大,充分的表现出来;这才受到佛弟子的赞仰修学,形成‘大乘佛法’的洪流。”(《印度佛教思想史》) --------

至于《药师经》,就更是和天文学知识息息相关了(“每一佛出世,都有二大弟子助扬佛化,释迦佛有舍利弗与目犍连,毗卢遮那佛有文殊与普贤二大士,阿弥陀佛有观世音与大势至菩萨。现在东方净土琉璃光佛也有二大菩萨——日光遍照、月光遍照,‘是彼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这显然是取譬于天空的太阳和月亮。天界的一切光明中,日月是最大的,一向为人类崇拜的对象。佛的左右胁侍,就依此立名,为一切菩萨的上首。在我国丛林中,中秋晚上都传有礼拜月光遍照菩萨的习俗。日与月的光,对人类来说,特性是不同的。太阳的光明是热烈的,给人以温暖,生命力的鼓舞;在佛法中,每用日光来表示智慧。月亮的光明是温柔的,清凉的,使人在黑夜中消除恐怖……为什么东方净土,只有八位菩萨,不是七位,也不是九位呢?这应该是取法于天界的。原来以太阳系为中心的行星有九: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我国所说的五星,也离不了这些。现在,对此世界而说东方净土,所以除地球不论,还有八大行星于天界运行。换言之,除日月外,遂有八大明星,与我们这个世界关系极为密切。依此,所以除二大菩萨,还有八大菩萨护持东方净土,‘八大菩萨乘空而来’是怎样明白的说破这一点。……中国与印度都有十二辰说,配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在西方名十二宫……十二药叉大将便是取象于黄道带中的十二星;而每一药叉大将统领七千眷属,共八万四千,无疑为一切小星了。这一切都是光,也就都是菩萨。东方净土为天界的净化,这是非常明显的。”(《净土与禅》) 龙树菩萨和龙宫都是传说,而且是“神奇”的“传说”:

“龙树入龙宫取经的传说,在印度是极为普遍的。最初传来中国的,是鸠摩罗什的《龙树菩萨传》……龙树入龙宫取经的传说,有的解说为:这是表示深入自心,本着自证而集出大乘经的。有的解说为:龙王,是印度民族中龙族的国王。《华严》等大乘经,从此族的王庭得来。有的解说为:南天竺铁塔或龙宫取经,正如敦煌石室的发见古代经典一样,不过传说得神奇而已。有的解说为:龙宫、夜叉宫与天宫,一向传说为有大乘经。龙树的龙宫得经,也只是这种传说的一则。这些解说,都可以有一分意义,但第三说是更为可能的。”(《佛教史地考论》“龙树龙宫取经考”)

因果显现的六道轮回,其实都是“传说与推理”,而且是“谬误的推理”!而且是“是当时佛教界的一般要求,共同论议”!不是仅仅“说一切有部一部的事”!-----乃是一切大小乘的事:

“《施设论》的根本,是‘世间施设’,对有关超越一般常识的事象,综集一切古传与新说的大成。‘因施设’等,也还是继承这一特色。以超越一般常识的事相为对象,或是关于天象,地理——山、海、陆、岛、物理、生理、动物、植物等物质科学处理的问题。或是天宫,龙宫,地狱,饿鬼,神通,变化等信仰传说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凭传说与推理而作成的答案,这是不可避免的,容易陷于谬误的推理,增加了佛法中的神奇成分。然而,这是当时佛教界的一般要求,共同论议;不只是《施设论》如此,更不是说一切有部一部的事。”)

“释尊之特见,标‘缘起无我说’,反吠陀之常我论而兴。后期之佛教,日倾向于‘真常、唯心’,与常我论合流。”(《印度之佛教》)

释迦牟尼佛因地的六度万行“多有取材于印度传说”---释迦牟尼佛也是假的:

“菩萨行与声闻行异趣,以‘本生谈’最明。‘本生’,即释尊本行之传记,多有取材于印度传说而净化之者。其种类至伙,或遗失,或创新,正不必一一为佛说之旧。”(《印度之佛教》)

佛菩萨非真实,都是由于信徒的信仰而“无中生有”的:

“佛弟子对佛的信敬与怀念,……在意识上,从真诚的仰信中,传出了释尊过去生中的大行——‘譬喻’与‘本生’,出世成佛说法的‘因缘’。希有的佛功德,慈悲的菩萨大行,是部派佛教所共传共信的。这些传说,与现实人间的佛——释尊,有些不协调,因而引出了理想的佛陀观,现在十方有佛与十方净土说,菩萨愿生恶趣说。这都出于大众部及分别说部,到达了大乘的边缘。从怀念佛而来的十方佛(菩萨),净土,菩萨大行,充满了信仰与理想的特性,成为大乘法门所不可缺的内容。……悲愿行菩萨,愿在生死中悲济众生,及大菩萨的示现,也是由此而引发的。”(《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释迦牟尼佛和菩萨都是由于弟子们的俗不堪耐的“感情”-----因而不断编造,“不断传出”来的:

“释尊入灭了,在‘佛弟子的永恒怀念中’,‘世间情深’,不能满足于人间(涅盘了)的佛陀,依自我意欲而倾向于理想的佛陀,不过理想的程度是不一致的。……从不断传出的释尊过去生中的本生事迹,归纳出成佛的大行——波罗蜜多……佛是福德、智慧都圆满的,依因果律,一定是菩萨长期修集福慧的成果。所以菩萨修行,说一切有部以为要经三大阿僧只劫……菩萨修行成佛的菩提道,无比的伟大,充分的表现出来;这才受到佛弟子的赞仰修学,形成‘大乘佛法’的洪流。”(《印度佛教思想史》)

龙树菩萨和龙宫都是传说,而且是“神奇”的“传说”:

“龙树入龙宫取经的传说,在印度是极为普遍的。最初传来中国的,是鸠摩罗什的《龙树菩萨传》……龙树入龙宫取经的传说,有的解说为:这是表示深入自心,本着自证而集出大乘经的。有的解说为:龙王,是印度民族中龙族的国王。《华严》等大乘经,从此族的王庭得来。有的解说为:南天竺铁塔或龙宫取经,正如敦煌石室的发见古代经典一样,不过传说得神奇而已。有的解说为:龙宫、夜叉宫与天宫,一向传说为有大乘经。龙树的龙宫得经,也只是这种传说的一则。这些解说,都可以有一分意义,但第三说是更为可能的。”(《佛教史地考论》“龙树龙宫取经考”)

因果显现的六道轮回,其实都是“传说与推理”,而且是“谬误的推理”!而且是“是当时佛教界的一般要求,共同论议”!不是仅仅“说一切有部一部的事”!-----乃是一切大小乘的事:

“《施设论》的根本,是‘世间施设’,对有关超越一般常识的事象,综集一切古传与新说的大成。‘因施设’等,也还是继承这一特色。以超越一般常识的事相为对象,或是关于天象,地理——山、海、陆、岛、物理、生理、动物、植物等物质科学处理的问题。或是天宫,龙宫,地狱,饿鬼,神通,变化等信仰传说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凭传说与推理而作成的答案,这是不可避免的,容易陷于谬误的推理,增加了佛法中的神奇成分。然而,这是当时佛教界的一般要求,共同论议;不只是《施设论》如此,更不是说一切有部一部的事。”),

“释尊之特见,标‘缘起无我说’,反吠陀之常我论而兴。后期之佛教,日倾向于‘真常、唯心’,与常我论合流。”(《印度之佛教》)言菩萨行,则三乘同入无余,而菩萨为众生发菩提心,此“忘己为人”之精神也。不杂功利思想,为人忘我之最高道德,于菩萨之心行见之。以三僧只行因为有限有量,此“任重致远”之精神也。常人于佛德则重其高大,于实行则乐其易而速,“好大急功”,宜后期佛教之言诞而行僻。斥求易行道者为志性怯劣,“尽其在我”之精神也,盖唯自立而后有护助之者。菩萨乘为雄健之佛教,为导者,以救世为己任者,求于本生谈之菩萨精神无不合。以此格量诸家,无著系缺初义,《起信论》唯一渐成义,禅宗唯一自力义:净之与密,则无一可取,权摄愚下而已……佛后之佛教,乃次第发展而形成者。其方便之适应,理论之阐述,或不适于今者,或偏激者,或适应低级趣味者,则虽初期者犹当置之,况龙树论乎!乃至后之密宗乎!反之,其正常深确者,适应于今者,则密宗而有此,犹当取而不舍,而况真常系之经论乎!其取舍之标准,不以传于中国者为是,不以盛行中国之真常论为是,而着眼于释尊之特见景行,此其所以异乎!

念阿弥陀佛,是易行道,易行是不太劳苦的意思。『十住论』说:或步行而 去,或乘舟而去。乘舟而去,身心不感劳苦,如易行道。但比步行而去,不一定 先达目的地。有些学者,为了赞扬净土法门的易行,说什么「横出三界,径路修行」。从激发念佛来说,不失为方便巧说;如依佛法实义,误解易行道为容 易了生死,容易成佛,那显然是由于经论之外,全属人情的曲说!

《净土与禅》 - 印顺法师既是慈济基金会的证严法师依止师。

 

《印顺法师的悲哀》 恒毓博士 

作者恒毓教授, 中国南京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国际哲学家联合会主席、国际宗教学会会长、世界弘明哲学与宗教研究院院长、《世界弘明哲学季刊》编委会主席、《世界弘明佛学丛书》主编、世界弘明基金会主席和世界弘明研究院出版社社长、国际诺贝尔研究院副院长等职。

关于喇嘛教

某个以六字真言:呕犸尼把妹哄,的教派已被国家限制传教区域,主动传播涉及相关内容之者,皆是消极软抵抗、积极软推广,如故意兜售三聚氰胺超标的毒奶粉无异,此等人俱获大罪!

虽然此教派常貌似引经据典,开示显宗教下观点,但三句话不离本行,就再里面夹杂裨贩如来、兜售自己的私货,尽是奶酪中藏有毒素!又妄称‘全知、法王’,成大妄语。企图笼罩无知众生、潜移默化众生信受此教派。多用自己的下劣理解、篡改曲解佛经的名相,来曲解佛经、兜售自己的私货,教唆修行人所谓的‘空行、瑜珈’‘不断杀盗淫妄修更快’。凡以此等教人者,皆是附佛外道、染着心不退、潜行贪欲、走火入魔。

可惜,一些所谓的佛门,天上的和放生大德(大大地缺德),不了彻正法眼藏,自心不能决定,而被邪说蛊惑,反为其印证、助纣为虐,如净老说“确实有这种说法,是无上道法”。

对此等走火入魔的附佛外道以空破戒的邪说,宣化上人予以破斥说:“密密密,密到地狱里去!”(宣化上人也说了大实话

中国佛协第一任会长圆瑛法师,也曾对他们的头目DL当面毫不留情地破斥:“你说你吃肉没有分别心、你说你吃肉就是度了被吃的众生?那你为什么不去吃茅坑里的蛆呢?你怎么不去度蛆呢?你还是有分别心。”

圆瑛大师,公开、坚决、旗帜鲜明地直斥附佛外道的‘头目’DL,这是建国后高级宗教领袖里面唯一的。其他的大德都是态度暧昧,或者是为了所谓的‘顾全大局’,也是照顾当时那个地方稳定的需要。

另外一位不忍众生被附佛外道瞎掉眼目、公开而且态度坚决破斥喇嘛教的现代高僧大德,就是在糜国弘法的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公开讲过(大意):“喇嘛教不是佛教。喇嘛不是比丘。所谓的活佛就是活魔。密密密,密导地狱里去。如果《楞严经》对魔的行为的授记开示是假的,如果《楞严经》是假的,我愿意永远被关到地狱里去!”

除了一些邪见入心、公然与他们合流的大缺德以外,其余的高僧大德,在这些问题上,一般都是态度暧昧,不像圆瑛大师、宣化上人坚决分明。他们都是暗中对喇嘛教有意见,又不敢公开讲。这种不愿得罪人的‘小乘自了汉’的行为,都是对佛法对众生极其不负责任的。

这跟他要维护他的社会关系一团和气有关。但是这样无原则讨好,又化导不了人家,效果并不好。

佛菩萨只在能化导外道时才故意颠倒示现、随顺他们一下,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就反而让人认为‘佛菩萨和魔是一伙的’,岂不是瞎人眼目?!

比如著名的NHJ国学大师,也学过密法,后来改学别的,可能有些藕断丝连,场面上与他们极为欢洽。但是他还说过:“喇嘛吃肉,我不知道他的证量多高。如果他是圣人了,那他没有分别,你给他屎尿他也一样的吃。”这话中其实有刺,看似没呵斥,但也暗中给破戒的行为将了一军。他跟喇嘛教的观点还是不很一样的。但是他仍然态度暧昧,不像圆瑛大师、宣化上人那样态度坚决、是非分明,为众生清楚地指示那些‘修行的陷坑’。

编者按:收集整理,看得懂印顺大师的真话观点?诸位贤长如何看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