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养生长寿之---禅坐修身更修心

(2011-02-23 13:23:22)
标签:

养生

禅坐

子时静坐

奇经八脉

道家

胎息

长生不死

健康

分类: 健康国医养生

养生长寿之——禅坐修身更修心

相传前古文明黃帝研究生命科学,发明长生不死三步功法:第一步服气功,使老者复壮;第二步炼金丹,使壮者返童达到长生不老;第三步再炼思神守一法,能出阳神而分身,避免天灾人祸伤害达到长生不死。

    养生长寿之---禅坐修身更修心

蒋氏阐述‘子时静坐法’原理:“从前所写的静坐法,未曾提及外功是一个缺点。余练习太极拳20余年,仔细体验知道呼吸对习静尤有帮助,所以动与静兼修是不可偏废的。单修外功不修内功,固然不可;单修内功不修外功,也是不宜。”气功静坐法的过程中应‘不求速效,持之有恒’。对修养身心之法,认为‘修养身心,与食物之营养同。假如以食物能养人,欲求速效,一旦暴食,过饱伤胃,遂屏食物而不御,天下宁有是理?必如旅行长途然,徐徐缓步,终有达到之日也’

静坐简介:

一、静坐前后的注意点

(1)备静室一间,或即卧室,开窗关户,不使他人侵扰;

(2)制软厚之褥或垫,备久坐之用;

(3)入坐前解衣宽带,使筋肉不受拘束;

(4)平直其身,脊骨不曲,端正就坐;

(5)静坐毕,宜徐徐张眼及舒放手足。

二、身体的姿势

两脚:少年筋骨柔软,可用“双盘膝”,即把左脚小腿架在右股上面,使左脚掌和右股略齐。再把右脚小腿牵上,架在左股上面。这时两脚掌向上,两股交叉,类似三角形。其次是“单盘膝”,坐时把左脚小腿架在右股上面,右脚放在左股下。倘若老年人连单盘膝也不易做到,就将两小腿向下盘即可。由于两膝盖都落空,身体容易歪斜,应随时注意改正。至于两腿有疾患仅能平坐者,须把左脚跟靠在右脚背上,叫做“四肢团结”,或两脚低平放地面也可,但腿与脚掌要保持90度直角。

两手:两手应该宽松,丝毫不可着力,将右手背放在左手掌上面,轻轻搁在两小腿上,贴近小腹。但如在平坐时,也可以将两手放在两大腿上面,掌心向下,自然地放平。

    养生长寿之---禅坐修身更修心

头部:头颈要平直,面孔朝前,眼睛轻轻闭合,口也要闭合,不可张开,舌头抵住上腭。

以上姿势要求为对坐式而言,若在不便坐或不能坐时,就不妨以卧式来代替。卧式有仰卧、侧卧两种。仰卧姿势与平常仰卧一样,叫“仰卧式”,但应将头肩等部略垫高到自己觉得最舒服的程度。至于侧卧,蒋氏认为左侧卧易使心脏受到压迫,当以右侧卧为宜。侧卧式的姿势要求是:头及上身须略前俯,上面的腿应比下面的腿稍弯曲些,使之达到最舒适的程度,自膝盖以上的大腿叠于下面的腿上,膝盖以下的小腿和脚就很自然地贴放于下面小腿和脚的后面。下面的腿自然伸出,微微弯曲,上面的手也自然地伸出,掌心向下,轻轻放于髋关节上面。下面的手把掌心向上,自然伸开,放于头畔枕上,距离头部少许,离头远近可依是否觉得最舒适为准。这个卧法,在功夫上有个名字,叫做“狮子王卧法”。仰卧或侧卧时对耳、目、口、鼻等姿势的要求同坐式。

三、精神的集中

静坐时把一切事物放下,拿全副精神集中在小腹部(即脐下约一寸三分的部位,称“丹田”)。如果胡思乱想的妄念出现,就应该把一切念头完全放下。这样反复练习,久而久之,妄念自然会逐渐减少,以达到无念的境界。这是最上乘的方法。如初学者觉得这种定力的根基不够,可以轻闭两眼至微露一线之光,而目观鼻准,这叫做“目若垂帘”。静静地自然以鼻呼吸,以至不闻不觉。口必须自然闭合,当口津多时,可缓缓分小口咽下。还有一种方法,仍将两眼轻轻闭合而用“数息”的方法,一呼一吸叫做“一息”,从一数到十,周而复始,使精神自然集中叫做“心息相依”。

四、呼吸的练习方法

1.呼吸气息的出入,应该极轻极细,连自己的耳朵也听不见气息出入的声音;

2.气息应该慢慢地加长,叫它达到小腹。但要纯乎自然,不可用力,耐心练习,久后就能够达到;

3.初练呼吸的人,往往觉得胸中气闷,这是由于没有推动膈肌的缘故。

其推动的方法是:吸气时从鼻中徐徐吸进新鲜空气,使肺底舒张,膈肌下降。呼气时吐出浊气,下腹部收缩,使膈肌上升。由于膈肌一上一下灵活运动,于是觉得胸部空松,气闷随之消失;4.腹中的大小肠最为柔软,血液容易到此滞留。呼吸的气渐渐深而且长,达到小腹,腹部应有弹力,能够把滞留在腹腔内的郁血逼出去,达于四肢。

五、静坐的时间

1.静坐之功候到极深处,行、住、坐、卧随时可以练功。然初习时不可不规定时间,以早晨起床及晚间就寝前各坐一次为宜,每日至少有一次静坐;2.每次静坐之时间,愈长愈妙,然不必有意求长,当听其自然,每次能静坐30分钟,持之以恒,收效亦著;3.事繁之人,每次静坐以40分钟为宜,能延长到1小时更妙。饭后宜隔20分钟再行静坐;4.时间不论早昼晚皆宜,若每日只能静坐一次,以早晨起床后为佳。晨坐时胸腹空松,气息舒畅,心境极为愉快。晚坐则无是景;5.每晚就寝前,能为15分钟或20分钟之短时间静坐,颇为有效。总之以起床后之静坐为主,就寝前之静坐为副;6.早起先在床,抚摸上下腹,调整呼吸。次通大小便,再盥漱,然后静坐。静坐总以便后为宜,然因各人习惯不同,早晨或有不能大便者,则各从其习惯亦可。

六、静坐宜知“忘字诀”

蒋氏谓:“静坐之宜得自然,最为紧要,余不惮反复言之。欲得自然,而莫妙于忘字诀。如为求愈病而静坐,而坐时须忘却愈病之一念;为增进健康而静坐,而坐时须忘却增进健康之一念。心与境忘一切俱空方合。盖静坐之效,乃积渐而致身心之变化,若存愈病及健康之念,则心即不能和平,而效反不可见,不可不知也。”

七、通“三关”及通奇经八脉法

练功日久,可觉丹田发热,有时沸烫,及脐下腹部有微动,也有剧烈震动,渐渐地自然可得到通三关(尾闾、夹脊关、玉枕关)的功效。练功至相当程度时(约三个月)一股热气即冲出尾闾(臀后脊骨下端尽处),后随即到夹脊关。倘有耐心练功不间断,再经半年可冲开玉枕关。这样一股热气从后上转,盘旋头顶而下,由颜面至鼻,分二路而下,至喉咙会合,由胸下至丹田。此时任督二脉已通,乃由后至前,循环流转,在练功时有明显的感觉,有此现象时,应该稍停工作,听其流传,不久自停(12分钟),即再继续工作。除此二脉外,还有带脉()练到一定程度时,它会依腰围而旋转,譬如左转三十六,右转亦必三十六,很有规律。还有冲脉起于脐下,略于任脉并行,至胸间会合任督二脉,散布全身尚有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古称奇经八脉,这八脉平常闭而不通,只有练功的人能打通之。待八脉全通,即四通八达,全身气血流行无滞,疾病就无从发生。

至于练功日久,出现震动现象,为腹力充实之征。其震动之速度及震动之久暂,人各不同,皆起于自然,不可强求,亦不可遏抑。在震动时宜以意(不可用力)引此动力,自尾闾循背脊上行,而达于顶,复透过顶,自颜面徐徐下降心窝,而达于脐下。(自尾闾上行至下降心窝,非一时之事,或距震动后数月,或经年不定)。久之,则此动力自能上下升降,并可以意运之于全身,洋溢四达,虽指甲毛发之尖,亦能感之。斯时全体皆热,愉快异常。

    为什么要舌抵上颚?

舌抵上颚即柱舌,古名为“搭鹊桥”,是气功“调身”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在气功修炼中有重要作用。阴阳两脉,在上交会于口腔,在下交会于会阴。舌尖轻抵上颚,谷道微敛,鹊桥相连,阴阳交泰,津液自生,此为“金津玉液”。津液内含消化酶、溶菌酶,有助消化。宜分口咽下。否则,如空锅煮火,口干舌燥,如此方可炼丹修为。此为内家通学。正确方法:把口唇轻闭、牙齿扣拢,舌尖即自然地抵在上颚与上牙龈之间(实为龈交穴内侧),而不可将舌头翘起用力抵住上颚。

    养生长寿之---禅坐修身更修心

气功修炼,重在调心。心乃“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王”,而“舌为心之苗”,故舌抵上颚不仅有利于调心,而且对五脏六腑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任脉经穴,下起于会阴,上终于承浆(位于下颏唇沟的中点);督脉经穴,下起于长强而上止于龈交(位于上唇系带与齿龈连接处),舌抵上颚,可以上承督脉之龈交而下接任脉之承浆,对于沟通任督二脉气血的运行、形成“周天运转”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故古人将舌抵上颚形象地称为“搭鹊桥”。

1.人体生物钟证明炼服气功法要在生气之时,(子时至巳时为生气之时)子时(半夜11点以后到次日1点末2小时)肾中生气,卯时气到肝,午时气到心:积气生液,酉时液到肺,子时液到肾;积液生气。周而复始,运行不已,日月循环,无损无亏,自可延年。如果神不足补之以气,精不足补之以味,(营养加中药)补气之法,当午时(午时至亥时为死气之时)肾气到心,(空腹)神识内定,鼻息少入迟出,绵绵若存,而津液满口,咽下,自然肾气与心气相合。太极生液,子时心液到肾,接着肾水自然心液与肾气相合,太极生气,互相交合相恋而下,名曰交媾龙虎。(即炼内丹)

2.自然辟谷到胎息,黄帝三上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广成子曰:求仙之道,绝粒为宗;(即辟谷、休粮)绝粒之门,服气为本;服气之理,斋戒为先。又曰:修大道者,入门有三要,一要身心虚明无所染着,二要持戒精严不犯罪过,三要积功累行广施阴德。斋者清心寡欲,戒者指道家五戒:戒怒、戒喜、戒五荤(韭葱蒜桂皮茴香等芳香物)、勿入气味场所。勿作亏心之事。初学服气功,当子时,披衣坐起,先呵出浊气三口,用鼻引气,缓缓吸入,心中默念象数或箴言,不令耳闻,共吸30次为一遍,脱衣入睡,早上照常起床。上午空服时再行一遍,五脏气满充于百骸,咽纳以平之。息住为上,久闭次之。可见服气功就是延缓吸气时间,减少空气吸入量,造成体内缺氧,缺氧使精化气,出现不思饮食自然辟谷。久之达到胎息。

3.何谓胎息?缺氧使精化气,不需氧气去氧化食物产生热能。但大脑不可数分钟缺氧,怎能胎息--数小时不需呼吸照常工作生活。服气时和补气时都要咽纳,把空气和唾液咽下肚,透过肠壁直接进入血液和肌肉,化合成能量]储存起来供体内和大脑所需。久炼服气功可使储氧量达到肺呼吸在血红蛋白所储能量的数十倍。

中国道家一开始就提出长生不死概念,这种不死思想对科学具有难以估计的重要性。黄帝著《阴符经》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意思是生命的自然规律,阴阳交配---顺则生人---长壮---老死==生命的极点,故称生者是死的原因。反之,逆则成仙:---服气功使老者复壮;炼金丹使壮者返童,长生不老;---再炼思神守一,能出阳神而分身。避免天灾人祸伤害---达到长生不死===生命的又一个极点。故炼功者达到辟谷(直至绝食),胎息(长时间不需呼吸,而照常生活)。这就是生命学的长生不死功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