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华养生六字诀——鲁豫营养之六字养生

(2009-06-20 08:26:55)
标签:

养生

健身

六字诀

孙思邈

鲁豫营养

水枪哥哥

健康

分类: 健康国医养生

    《止观坐禅法》:但观心想,用六种气治病者,即是观能治病。何谓六种气,一吹、二呼、三嘻、四呵、五嘘、六呬。此六种息皆于唇口中,想心方便,转侧而坐,绵微而用。孙思邈按五行相生之顺序,合四时之季节,编定了六字诀治病之基础。歌云:

     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 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

      发宜常梳气宜敛,卤宜数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摩擦常在面。

        中华养生六字诀——鲁豫营养之六字养生

    六字诀是一种吐纳法。通过嘘、呵、呼、嘶、吹、嘻六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唇齿喉舌的用力不同,以牵动不同的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预备式:两足开立,与肩同宽,头正颈直,含胸拔背,松腰松胯,双膝微屈,全身放松,呼吸自然。呼吸法:顺腹式呼吸,先呼后吸,呼所时读字,同时提肛缩肾,体重移至足跟。调息:每个字读六遍后,调息一次,以稍事休息,恢复自然。

    肝属木用嘘气泄之,嘘字目睁睛肾吹; 肺属金用驷气泄之,驷字双手擎脾呼;

    心属火用呵气泄之,呵字顶叉手肝嘘; 肾属水用吹气泄之,吹字抱膝平肺驷;

    脾属土用呼气泄之,呼字须撮口心呵; 三焦属气嘻气泄之,嘻字躺卧宁。

    六字诀练功方法:默念所用之字。气为音,意为声,(不出声)、一面吐气,腹部回吸,当气吐尽,即用鼻吸气,吸气长度为呼气三分之一,一呼一吸为一次,每字不过六次;凡练两字以上者,须顺以五行相生之序练,即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三焦嘻。

    六字决吐纳法的重点在呼吸而不是在口型或者声音。概括了练功调形全部姿式和动作,练肝经吐气时应两目圆睁。练肺经吐气时双手举起翻掌,手心向上缓缓向上托起。练心经时双手上举在头顶,十指交叉于头顶,吸气默念字时向上托起,呼气时双手收至头顶。练肾经时随着“吹”气双膝下蹲,两手抱着双膝,吸气时起立。练脾经时随着呼气将咀撮起。练三焦可站可坐卧为宜,嘻气以调整上中下三焦之寒热。

     嘘字功平肝气:治目疾、肝肿大、胸胁胀闷、食欲不振、两目干涩、头目眩晕等症。嘘,读(xū)。足大趾轻轻点地,六次后作一次调息。

     呵字功补心气:治心悸、心绞痛、失眠、健忘、盗汗、口舌糜烂、舌强语言塞等心经疾患。呵,读(hē)。足大趾轻轻点地,六次后作一次调息。

     呼字功培脾气:治腹胀、腹泻、四肢疲乏,食欲不振,肌肉萎缩、皮肤水肿等脾经疾患。呼,读(hū)。足大趾轻轻点地,六次后做一次调息。

     嘶字功补肺气:嘶(sì)。两手从小腹前抬起,逐渐两臂外旋转掌心向上,六次后调息。

     吹字功补肾气:治腰膝酸软,盗汗遗精、阳萎、子宫虚寒等肾经疾患。 吹,读chuī。读字时足五趾抓地,足心空起,两臂自体侧提起,绕长强、肾俞向前划弧并经体前抬至锁骨平,两臂撑圆如抱球,两手指尖相对。身体下蹲,两臂随之下落,呼气尽时两手落于膝盖上部。下蹲时要做到身体正直。随吸气之势慢慢站起,两臂自然下落垂于身体两侧。六次后调息。

      嘻字功理三焦:不畅而引起的眩晕、耳鸣、喉痛、胸腹胀闷等疾患。嘻,读(xī)。口型为两唇微启,舌稍后缩,舌尖向下。有喜笑自得之貌。足四、五趾点地,手由两侧缓缓落下并以意引气至足四趾端。六次后调息。

    孙思邈的吐气出声法主要应用于治疗疾病,而后世“吐气无声”则是治病与养生相结合并向养生应用转变。气息为六字吐气时的关键,而不是声音。发声是气息由慢变急、由清变浊的表现,中医认为它偏重于泻法的作用。初学者可以吐气出声,主要是为便于口型校正,防止憋气;功法熟练后,则应逐渐转为吐气轻声,乃至匀细柔长的无声状态。

  明代以前六字诀没有动作配合的记载,基本是单纯的吐纳方法。明代以后,才开始有关于动作配合的资料。其中“嘘字诀”是眼睛的动作,“呼字诀”是口型,其他几种也是单纯的定式动作描述。每个字诀的动作特点都要符合它所对应脏腑的气化特点,如肝之升发、肾之闭藏等。

  1. 动作要舒展大方、缓慢柔和、圆转如意,好似行云流水、婉转连绵,有如人在气中、气在人中,体现气功独特的宁静与柔和之美。

  2. 功法要求所有动作特别是肘关节和膝关节要尽量放松,尤其不能影响呼吸吐纳和吐气发声匀、细、柔、长的基本要求。

  3. 功法动作的起、承、转、合,呼吸气机的升、降、开、合,甚至意念的守、养、观、照都是以肚脐为中心,这一点从外形的动作来看尤为突出,很多动作都要求两手与肚脐相平,特别是两手掌心的“劳宫穴”要与肚脐相平。

  4. 关于发声应逐渐达到古人所谓“不念而念”“念而无念”的境界。发声的要点是低沉的、振动的、富有穿透力的……有点像寺院里的钟声那样!

  5. 练习时若能达到形、声、气、神、韵皆备的高度融合状态,会表现出人在气中、气在人中的独特韵味,练习者自身也能感觉到由内导外的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