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跷穴调和任督二脉——鲁豫营养之呼吸以踵

标签:
阳气养生阴跷脉会阴穴养阳调和任督呼吸以踵鲁豫营养水枪哥哥健康 |
分类: 健康国医养生 |
先天大道是:“一无作为,二无奇异”的返本还源之道。在修炼中循正途而进则不入于旁蹊曲径。凡有所见闻,均应以“不动”二字付之。因行动中出现的一切见见闻闻均是虚幻之境,心生则种种魔生,心灭则种种魔灭。心若不生,境自无了。如是精体而修,则功日进而无好胜神飞之患,也无见见闻闻之险。要点为:一、修真之道,不过炼阴还阳而已,阴尽为成,阳纯为道。当两目神光聚存海底则阴遭阳炼,精气溢身。“阳胜则道,阴胜则凉;阳胜则通,阴胜则滞。”身煖气通,如云如雾,即丹功正道也。二、“凝神海底,一念默注,勿飞其心,全神注守,通塞痛痒,概置勿顾,生死存亡,悉置度外,如是则万无内外魔猖獗之患也。”
凝神入穴的实质即是由有意而守到无心而照;从知止而定到由定而忘的过程。能定能忘即能聚能凝,所以“凝神入穴则气穴煖而真火旺矣。真火旺而关辟无魔。”如此修持则丹道有望、圣胎有室,婴儿得养矣。
端坐习定涵义:因道以勤修为要,六时专一有勤义寓焉。“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勤义即不忘其所守耳。静功之要在乎目。“昔人谓人之一身皆是阴,惟有目光独属阳。须常常收摄,微微下照,自然阴气消尽,阳气常存,犹之太空日照,云雾自消也。”功中如出现痛、痒、麻、跳、温、凉、冷、热……等象,均应“虚我气机,冥其闻见,心存海底,不起一念,专守下极”。如此,“阴自求耦”,我则加以定守之功,真火益旺,阴得阳烘,油然纯活,随神聚气于下极,日积月累,群阴咸化,真阳始纯,仙道可望矣。
《欲保长寿,先补亏损》。“阴跷种阳”之诀:全身放松,开始可呼出浊气一二口,随即收心神于命门。不事他顾,专一于此,勿令念起他散。如此每日行持一小时,如觉两腰间辘辘跳动不已时,即以意送入阴跷。既至阴跷,又觉其中掣掣跳动,嗣更觉浑身通泰,心如迷醉,遍体脉络皆觉活动,暖融融如坐春风中。亦不理它,只身专心致志,将虚灵不昧之神安居其中。如此跳止、凝定,久之则神自化气,气自化精也。其功效:神入肾水以纯心;平庸无奇能制魔;凝神入穴真火旺;端坐习定阳化阴;阴跷种阳还童少。它在筑基阶段可生精补亏,在炼精化气阶段为采药之处,年迈之人还可接命添油。所以它是命功有为的总枢纽。
阴阳相须之诀,在功境中表现出来就是:阴阳交媾,如磁吸铁,神气相恋,妙合而凝。久之,口中自然生出一种甘津,清凉爽口,异乎寻常。此因身中团聚三热力,薰蒸下焦水气,循经络而上升,至口中遂化为甘津。此津由炼气而生与常津不同,吞入腹中大有补益。
就这样每天静坐15~30分钟,不必追求身体的反应,一切顺其自然。待用功日久,真气充裕以后,就会感觉腰间像有个暖水袋捂着一样,热呼呼的,异常舒适。这时只要把这似有还无的一物以意送入阴跷穴即可。不要纠缠什么腰间到阴跷的路线,更不要琢磨什么路线的宽窄。人身本处处贯通,并不存在什么特定路线。只要一闪念,腰间热力便已到阴跷,如同在山中一叫,四处都有回声。
当真气已经灌注到你的阴跷穴时,会感觉像小草发芽般有微微的动感,说动却不对,又像是下小雨时阴阴静静的光景,那种感触非动非静,在动静之间。只要阴跷中感觉一到,你就不要去管它,只安安稳稳地坐下去,阴跷中的感觉自然会反射到全身。这时全身如泡澡般舒泰,腹内的感觉好像刚饮了酒,这是精气神在蒸腾互化,此时只管静心享受,自然就有源源不断的阳气升起,这便是古人的种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