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穴位纳子法——鲁豫营养之开穴治病

(2009-05-16 06:49:10)
标签:

穴位

衲子法

开穴

十二经

原穴

中医

治病

健康

分类: 时尚国醫学习

    由于人体气血按十二经流注循环的次序固定不变,手太阴肺经为十二经流注的起点,而十二地支在一天之中的分配也是固定不变的,地支中的寅时为一天的开始,因此,纳子法的流注顺序始于肺经,从寅时开始,依顺序流注,至肝经丑时而终,一经配合一时辰计2小时。此法又称纳支法,它简单方便既不考虑天干,也不考虑时辰阴阳,而是将一天分成十二时辰,每一个时辰配合一条经脉,固定不变。其具体分配如下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在具体开穴应用时,分为二种形式。

        穴位纳子法——鲁豫营养之开穴治病

  1.按时循经开穴法

  此法是根据上述的经脉配合时辰而应用,当某经出现病症时,即可在其所配属的时辰内开取有关的腧穴,如肺经有病,出现咳喘、咯血、胸痛等病症,可在寅时(3-5)时开取肺经穴治疗;胃经有病,出现胃痛、呕吐等病症,则可在辰时(7-9)时开取胃经穴治疗。余皆类推。临床开穴时,通常多选用本经本穴和原穴进行治疗,如胃属土,胃病时则可在辰时开取本穴即土穴足三里和原穴冲阳来和胃理中。余经皆然。

    纳子法按时循经取穴:

时辰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子  

时间 3-5  5-7  7-9 9-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23-1  1-3

经脉 肺经  大肠  胃经 脾经  心 经  小肠经 膀胱经  肾 经 心包经 三焦经  胆 经  肝 经

本穴 经渠  商阳  三里 太白  少 府  阳 谷  通 谷   阴 谷  老 宫  支 沟  临 泣  大 敦

原穴 太渊  合谷  冲阳 太白  神 门  腕 骨  京 骨   太 渓  大 陵  阳 池  丘 墟  太 冲

  2.补母泻子开穴法此法是在上述按时循经开穴的基础上,根据临床症状虚实之不同,结合五输穴的五行生克关系,采用“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的一种开穴治疗方法。

  由于十二经的脉气流注有先后盛衰之不同,所以几是十二经的实证,都在它所属的时辰内泻该经的子穴,此属“迎而夺之”如肺实证,可在寅时开取肺经的子穴尺泽泻之,这是因为气血于寅时流注入肺经,肺气方盛,肺属金,金生水,故当取水穴尺泽泻之,这就是“实则泻其子”之意;凡是十二经的虚证,都在它所属的时辰的后一个时辰内补该经的母穴,此属“随而济之”。如肺虚证,可在卯时开取肺经的母穴太渊补之,这是因为气血天卯时刚流过肺经,肺气方衰,土生金,故当取土穴太渊补之,这就是“虚则补其母”之意。余经皆然。

  若遇补泻时间已过,或为不虚不实等证时,则可采取第一种形式,选取本经的本穴和原穴来进行治疗。

                         

  肺泻尺泽补太渊,大肠二间曲池间,胃泻厉兑解渓母,脾在商丘大都边,

  心先神门后少冲,小肠小海后渓连,膀胱束骨补至阴,肾泻涌泉复溜焉,

  包络大陵中冲补,三焦天井中渚痊,胆泻阳辅补侠渓,肝泻行间补曲泉。

             十二经纳子法补泻取穴及针刺时刻

经脉 五行 流注时间  病候例  补母穴 时间  泻子穴 时间   本 穴  原穴

肺   辛金  寅3-5   咳嗽等   太渊  卯    尺泽    寅    经 渠  太 渊

大肠 庚金  卯5-7   咽喉痛   曲池  辰    二间    卯    商 阳  合 谷

胃   戊土  辰7-9   腹胀等   解渓  巳    厉兑    辰    三 里  冲 阳

脾   己土  巳9-11  腹泻等   大都  午    商丘    巳    太 白  太 白

心   丁火  午11-13 咽干等   少冲  未    神门    午    少 府  神 门

小肠 丙火  未13-15 颔肿等   后渓  申    小海    未    阳 谷  腕 骨

膀胱 壬水  申15-17 癫疾等   至阴  酉    束骨    申    通 谷  京 骨

肾   癸水  酉17-19 腰痛等   复溜  戌    涌泉    酉    阴 谷  太 渓

包络 丁火  戌19-21 心烦等   中冲  亥    大陵    戌    劳 宫  大 陵

三焦 丙火  亥21-23 耳聋等   中渚  子    天井    亥    支 沟  阳 池

胆   甲木  子23-1  胁痛等   侠渓  丑    阳辅    子    临 泣  丘 墟

肝   乙木  丑1-3   疝气等   曲泉  寅    行间    丑    大 敦  太 冲

纳子法验案举例

    【例一】陆×,女,25岁,工人,85年4月10日下午6点50分就诊。患者于下午6时左右突受惊吓后,出现神志失常,不辨亲疏,大声哭叫,时而大笑等症。此为酉时,气血流至肾经时突受惊吓而致肾经气乱,属实证。急取肾经之子穴涌泉针而泻之,再配神门(双),约两分钟后患者神志清楚如常,一次而愈。

    【例二】梁×,女,54岁,工人,84年12月24日下午2点24分就诊。患者两天来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头痛,两眼胀,项痛,腰背,四肢肌肉呈持续性疼痛,尤以下肢后侧疼痛明显。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浮紧。证属感受风寒,营卫失调,病位在足太阳经,病证属实,治以祛风寒表邪,疏调太阳经气之法。就诊时间为申时,取足太阳经束骨(双),针用泻法。患者当时即感觉疼痛减轻,次日上午8点复诊时,诉头痛、两眼胀、项痛消失,无恶寒发热,无流清涕。就诊时间为巳时,取足太阴脾经商丘(双),手法同上。患者于26日三诊时,除感觉轻度鼻塞外,余诸证消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