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性延命录》导引法
——陶弘景
本功法是载于《养性延命录》中一系列导引按蹻法的总称。作者是南北朝前气功养成的集大成者。书中所录各种导引法,大多出自《导引经》,《内解》等书,这些古籍早已佚失,唯赖陶氏所集尚可窥其一斑。从各种导引法的具体操练过程可见后世种种导引法,皆或多或少吸取了本导引法中的某些内容。

本功法具体练法如下:
⑴清晨未起床前,先闭目叩齿4次,然后两手握固,鼓漱津液和口中之气,分3次咽下,随即闭气不息;闭极则徐徐吐气。如此3次后,起身跪坐,两手按膝前,闭息,头颈向左右交替扭转后视,如此3遍。
⑵下床,自然站式,两手握固,闭息,两脚跟交替跺地各3次;闭息,左右两手交替上托、下按各3次;双手十指交叉抱项后,闭息,左右交替扭转身躯各3次;取大坐式,两腿前伸,两手向背后,十指交叉,上下极力对拔3次。早晚各练一遍,有条件者可多练数遍。
⑶每日太阳升起时,平坐,两手掌相对摩擦致热后,熨眼3遍。接着以手指按摩两眼内外眦。
⑷每日叩齿36次(或81次更好),可使齿坚不痛;接着以舌搅漱口腔上下左右,至津液满口而咽之。如此3次,然后两手摩热,熨目14次,可增进视力。
⑸每日起床后两手搓热,上下擦两耳各14次,可使人年老不聋;两手交替向上牵拉两鬓头发各7次,最后两手捧起所有头发,向上牵拉7次,可使人气血流通,头发不白。
⑹两手对摩致热后从上至下摩面,可祛邪气,使人面有光泽;继而从上至下迅速按摩全身,可散风寒,祛时气邪热,头痛诸疾。或夜卧前两手按摩全身。
⑺大坐式,以左手托头上仰,右手向上尽力举过头顶,以身躯连手臂振动3次,然后再换中手,如法3次。
⑻凌晨日未出前,西南大坐,两手托大腿,尽力摇动身躯3次。
⑼接上式,以左手握右手按于左腿上,前后尽力推摩左腿3遍;然后换手、腿如法推摩3遍。
⑽接上式,两手十指交叉,翻掌向前尽力推3次;接着,复掌按胸,两肘向前突出,尽力而为亦3次。
⑾两臂向左右交替尽力做挽弓射箭势,左右各3次。
⑿右手按臀侧,左手尽力上举如托天;然后左右换手如法右手上托下按。
⒀两手握拳,左右交替向平击各21次。
⒁右手自右肩下至背部,左手反臂握右手指3次;然后左右换手,如法3次。
⒂晨起,用一长拐杖柱撑左腿脚悬垂于床前,然后渐渐下伸左腿脚,尽力而为5-7次;换右腿如法亦5-7次。可治脚气痛闷,腰肾间寒气,冷痹以及脚膝冷痛症,若能坚持每日3次,效果更佳。
⒃或用拐杖,或用手扶支撑物,单腿悬空引伸。
⒄早晚以指梳头300遍,可祛头风,令头发不白。梳毕用盐花及生麻油涂搓头顶,效果更好,若有“神明膏”涂搓之则益佳。
⒅凡漱洗时叩齿81次,若口中有津液即咽之;然后以水漱口,以盐末擦齿,口含淡醋半口,不断鼓漱;再以淡盐汤洗双眼,闭目以冷水洗面,注意不得使冷水进入眼内。持之以恒可使齿净坚固,目明无泪,永无龋齿。
⒆清晨日出时分洗漱毕,咽1-2次冷水,可使人心明净,祛胸臆中热。
导 引 法
1、闭目坐,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解说:眼睛半闭,盘跌而坐,而手指交叉握着,放在颈后,作九次呼吸,不要令耳听到,再用两手掩住两耳,以第二指压中指,以中指弹击后脑左右各二十四次,这时的呼吸声也不可让耳朵听到。
2、微摆憾天柱
解说:向左向右摆头,眼睛顾盼,肩膊随动,各二十四次,手要握固。
3、赤龙搅水混,津液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解说:赤龙者,舌也,以舌头搅口齿和左右颊内壁,待津液生,分三口作汩汩声厕因下,则犹如虎奔。
4、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解说:用熏吸清气,停一会儿,把手搓得极热,鼻子徐徐放气,用手心摩精门,即腰后外肾,摩完了后收回来握固。
5、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辅。
解说:闭住口鼻不使出气,想着用心火下烧丹田,感到热极时,接着做后面左右转的动作。
6、左右转
解说:勾着头,左右单关、双关各三十次,想火自丹田透双关八脉,鼻户吸清气闭一会儿。
7、两脚放舒伸,仪手双虚托。
解说:两脚放直,仪手相交,向上托三次或九次。
8、低头攀足频。
解说:身体端坐,弯下头去,两手伸向前去攀脚,作十三次。
9、以候逆水上,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沮沮响,百脉自调匀,河车般动讫,发为遍烧身,邪魔不敢近,梦寐不能昏,寒暑不能入,灾病不能逆,子后午前作,造化合乾坤,循环第次转,八卦是良因。
解说:要喉中口内生津液而未生,再用舌头急舐口腔内部牙齿,取口水吞36如前法,百脉调匀后摆肩膀和身体24,再转24次,愈着丹田的火自下而上遍烧全身体,想的时候口和鼻子都闭气一会儿。
诀曰:其法于甲子日的半夜子时起来,开始做的时候口中不要出气,只有鼻孔微微呼出清气,每日子午前各做一次,或昼夜共做三次,久而自知疾病尽除,断觉身轻,若能助练有恒,则离道不远了。
加载中,请稍候......